【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本网亲自授权,禁止转载】
中国棉花信息网专讯
月内新一轮关税加征开启,短期不确定性靴子落地,美元维持高位波动。国内经济修复斜率放缓,叠加中美关税政策博弈加大,市场期待两会释放更多利好政策。产业方面供应端的压力不容忽视,去库过程或较为缓慢。终端零售数据和出口表现有所回暖,但随着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抢出口告一段落,关税对下游需求的负面作用或逐步体现,纺织企业对后市预期谨慎。接下来我们将从原料端、出口端、订单端、国际端等几个方面一一分析本月的纺织市场:
1月国内郑棉主力围绕13330-13700元/吨窄幅震荡,月初随着春节临近,棉花购销预计趋缓郑棉主力承压短暂回落。随后因特朗普加征关税预期阶段性弱化,以及纺企适度备货等多重因素提振,棉价低位回弹;同期统计局公布去年全年经济数据,各项指标平稳增长,开年多项稳经济促消费政策也持续出台,均释放宏观环境偏暖信号,支撑棉价持续回升。月末市场购销活动基本结束;加之特朗普宣誓就职,并透露将对墨加征收25%高关税,对中国征收10%关税,市场担忧情绪再起,棉价再度承压回落。从价格运行上看,郑棉主力月初跌至最低13330元/吨,月中旬最高反弹至13695元/吨,月内最大涨幅2.7%。代表现货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最低跌至14630元/吨,最高涨至14805元/吨,最大涨幅1.2%。
1月国际棉价在供需宽松持续施压下维持震荡下行。月初在外围美元走强及产业内部供需宽松格局之下,ICE期棉主力合约围绕67-69美分/磅区间震荡。中旬USDA月报发布,因其中中国产量数据大幅调增,全球期末库存进一步增加,供需宽松格局加剧,叠加外围美元持续强势,盘面跌破前期震荡区间,触及月内低点。中下旬在外围美元走弱,金融、谷物市场走势偏强,以及美棉装运连续创下年度内新高的支撑下,盘面止跌小幅反弹,在67美分/磅附近维持偏弱震荡。从价格运行来看,ICE期棉主力合约从月初最高69.44美分/磅,跌至月中近八个月低点66.60美分/磅,月内最大跌幅4.1%;国际棉花现货价格跟随期货价格调整,从月初最高79.05美分/磅下调至月中旬最低77.25美分/磅,月内最大跌幅1.8%。
整体来看,月内1%关税下内外棉价差略有走扩,由月初700元/吨逐渐扩大至下旬的最大1000元/吨左右。
由于棉纱市场持续供大于求,价格弱势运行,加之企业对节后市场复苏程度预期偏弱,今年双节期间下游企业补库趋势并不明显,补库“战线”拉长。1月份市场对加征关税落地时间预期有所延后,部分贸易商及下游企业对年后市场销售“开门红”仍有一定预期,因此选择在1月继续进行一定备货,对纺企成品库存去化和棉价回升形成阶段性支撑。月内棉纱和坯布都有一定去库,棉纱去库更为明显,纺企资金压力放缓。
据本网对今年纺企春节放假情况调查,放假时间普遍略早于去年,约50%的企业选择在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六)之后放假。平均放假天数较去年略有延长,超一半企业计划放假7-15天。从企业节后开工时间来看,除部分订单较好的企业开工较早外,大部分企业开工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一,部分企业也会根据实际订单情况灵活调整。布厂则从1月下旬开始基本全部进入放假状态。
从价格运行情况来看,中国纱线价格指数从1月初的21150元/吨下跌至月末的21090元/吨,跌幅0.3%;进口棉纱价格指数从月初的21855元/吨涨至月末的21899元/吨,涨幅0.2%;国内外棉纱价差从-705元/吨扩大至-809元/吨。
需求端:
内需或延续反弹 出口“以价换量”利润不足
以上内容为部分节选
更多市场形势分析及决策参考
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报告
编辑:谢婷 联系电话:0108808662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