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烯碳资讯
汇聚全球石墨烯及先进碳行业资讯,搭建全球石墨烯及先进碳行业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7 小时前  
丁香妈妈  ·  孩子发脾气时,请一定允许他「好好生气」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昨天  
科学家庭育儿  ·  你家的吸顶灯、台灯,可能正在加速孩子近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烯碳资讯

北京大学彭海琳&刘开辉合作Nature子刊:新型的超快高敏二维红外探测器

烯碳资讯  · 公众号  ·  · 2018-08-24 14:32

正文


小烯导读

北京大学的彭海琳教授以及刘开辉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硒氧化铋(Bi2O2Se)晶 体的新型原型近红外探测器。硒氧化铋是彭海琳课题组与合作者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同时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合适带隙、环境稳定和可批量化制备等特点的二维半导体材料。

【引言】


近年来,二维材料以其独特的电子结构、极端的维度限域以及光-物质的强作用等特点为下一代红外探测提供了新型的材料平台。理想的红外探测器不仅需要同时具备快速响应和高度灵敏的能力,面向实际应用时还要求沟道材料具有良好的空气稳定性。然而,现有的二维材料如石墨烯虽然显示出高速光电响应能力,但是灵敏度较低;而黑磷虽然具备红外探测能力,但其稳定性比较差。因此,寻找更加契合红外探测应用的二维层状材料依然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成果简介


北京大学的 彭海琳教授以及刘开辉研究员 (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硒氧化铋(Bi 2 O 2 Se)晶体的新型原型近红外探测器。硒氧化铋是彭海琳课题组与合作者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同时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合适带隙、环境稳定和可批量化制备等特点的二维半导体材料(Nature Nanotech. 2017, 12, 530; Nano Lett. 2017, 17, 3021; Adv. Mater. 2017, 29, 1704060)。该晶体化合物由氧化铋(Bi 2 O 2 )和硒层交替堆叠而成,加之晶格中氧的存在,使其在空气中可以相当稳定的存在。在这一晶体材料的基础上开发的原型光电探测器具有从可见光到1700nm短波红外区的超宽光谱响应,与此同时,器件在近红外二区的灵敏度可高达65A/W左右,展现出了优异的灵敏性。此外,利用飞秒激光器组建的超快光电流动态扫描则显示了该种探测器具有约1皮秒的超快光电流响应时间,进一步证明了硒氧化铋二维晶体在红外探测应用的前景。2018年8月17日,相关成果以题为“ Ultrafast and highly sensitiv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oxyselenide crystals ”在线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图文导读

图1 基于二维硒氧化铋的光电探测器



(a)二维硒氧化铋晶体结构示意图(氧化铋和硒层交替堆叠)

(b)通过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可观测到具有超小电子有效质量(~0.14 m 0 )和带隙(~0.8eV)的硒氧化铋电子能带结构

(c)二维硒氧化铋器件的光学图像

(d)二维硒氧化铋器件中的扫描光电压图像(c图虚框区域)

(e)d图虚线区域的光电压线扫图像

(f)不同入射光子能量下的光电压线扫光谱图

(g)硒氧化铋的光吸收强度和光电压与入射光子能量的关

图2二维硒氧化铋的光响应性能



(a)在1200nm和1500nm波长处的光响应性能

(b)在1200nm波长处光响应性能与输入功率以及偏压的相关性

(c)基于不同二维材料(硒氧化铋、石墨烯、黑磷和过渡金属硫化物)的光电探测器的本征响应性能比较

图3 二维硒氧化铋光电探测器的时间分辨光电流能谱


(a)超快脉冲间的光电流与延迟时间的函数关系

(b)不同泵浦功率下的硒氧化铋光电探测器的本征响应时间

图4 二维柔性硒氧化铋光电探测器阵列



(a)柔性基底上二维硒氧化铋光电探测器及其阵列

(b)二维硒氧化铋光电探测器可在空气中维持至少5周的稳定光响应性能

(c)单像素成像过程示意图

(d)二维硒氧化铋单像素光电探测器拍摄的室温红外图像

(e)二维硒氧化铋光电探测器多像素阵列的光学图像

(f)阵列的各像素点在不同工作波长(可见光-短波红外)下协同成像及光电流绘制

小结

通过在成像平面上扫描,该项研究展示了利用二维硒氧化铋光电探测器可实现室温下高分辨率红外成像。硒氧化铋光电探测器阵列还具备协同成像能力,从而为多像素扫描成像奠定基础。这一成像能力结合高灵敏度、超快光响应时间以及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使得二维硒氧化铋具备成为新型红外探测器材料平台的应用前景。


文献链接: Ultrafast and highly sensitiv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oxyselenide crystals(Nat. Commun., 2018, DOI: 10.1038/s41467-018-05874-2)


北京大学彭海琳教授和刘开辉研究员为该工作的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的合作者还包括牛津大学陈宇林教授和南京大学袁洪涛教授(如图)以及北京大学刘忠范教授。尹建波博士、谈振军、洪浩及吴金雄博士为文章并列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来自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的资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