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
年
7
月
8
日,时任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的马修·佩里准将带
4
艘军舰驶入东京湾,史称“黑船事件”。当时日本天皇处于傀儡状态,德川幕府在扭捏中同美国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开放下田港和函馆港作为美军舰补给点。从此日本的国门被打开,开始步入近代。
属于今天静冈县的下田港位于本州岛伊豆半岛的南端,美国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仪式就在此进行。签约的具体地址是了仙寺
(Ryousen-ji Temple)
,现在也是个知名旅游景点,国内有旅游网站介绍为“重新呈现日美友好条约签订仪式的景況”。寺内展示着当时的历史资料,并且从院內外种植有大量美国茉莉花,故有“美国茉莉之寺”名。
“重新呈现”一说真是不假。自
1934
年起,下田市坚持举办“黑船祭”,具体日期固定为每年的五月第三个周五、周六和周日,其中
1941
年至
1946
年的“黑船祭”因为太平洋战争而停办,至今已经举办了78次。“黑船祭”主要活动包括《下田条约》签字仪式重演、海上烟火大会、美军公墓祭扫、军乐演奏会等,对美国的入侵行为报以一种感恩的态度。
有观点认为,日本人的这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恐是一种跪久了的表现。日本有如此奇葩心理的原因很简单,客观条件这是一次不流血的丧权辱国,导致德川幕府在能力不足中被众藩推翻;二是日本人看到了这种险恶手段的机会:通过肯定侵略,来为自己侵略行为合法化,为以后的侵略扩张奠定民意基础。讽刺的是,现在的“黑船祭”不过是一场政治秀与嘉年华。
现在的黑船祭,重点是突出“日美亲善”。在街头两侧,会见有大量的日美国旗,美军军舰或陆战队常年参加,美国大兵不仅参加游行,还热衷打扮成幕末时期的日本武士样子招摇过市。日本自卫队也大量参与其中,坚持派遣军乐队参加游行,并有自卫队与美国大兵互动,还举行专门的敬献花圈仪式,非常庄重。
除了传统“重演签字仪式”等保留项目,现在的“黑船祭”已经少了庄重,娱乐的成分的不断增加,配套的日本文化展示活动、国外的流行文化演出、各种小吃美食等充斥其间。近年来,“黑船祭”还出现了巴西式的狂欢景象,颇有露屁股的倾向。
而地方政府的配套也非常积极,海上有仿造黑船的游览船,陆上有黑船命名的列车。乍看之下,这些主题设施颇令人咋舌,很容易联想到某种不吉利物品。下田市中心的步行街,也是充满欧洲风情,被命名为佩里小径。至于以黑船命名的酒店、商店,那更是泛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