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橙旅游
品橙旅游——旅游产业链的新视角,海内外旅游咨询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上平度  ·  人气火爆!平度旅游迎来开门红! ·  昨天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逛观山湖灯会庙市有“门”道,快来瞧~ ·  2 天前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逛观山湖灯会庙市有“门”道,快来瞧~ ·  2 天前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跨新年 过大年 | 这个春节,内蒙古“过火”了…… ·  3 天前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  蛇年春节福建文旅经济“热辣滚烫”!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橙旅游

景区探索系列 | “景区+民俗演艺”新风口已至

品橙旅游  · 公众号  · 旅游  · 2024-08-19 11:3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景区与民俗演艺融合发展的现状。文章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俗演艺项目在景区内受到游客喜爱,成为知名旅游品牌和地域文化名片。景区与民俗演艺的融合发展,不是单向汲取,而是双方互相激发、相互促进。今年暑期,各种焕新出圈的景区与民俗演艺融合模式,成为拉动旅游消费、增强文化自信的新引擎。通过创新融合,文旅资源得以活化,满足大众深度文化体验需求,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民俗演艺成为景区旅游热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俗演艺项目在景区内受到游客喜爱,成为知名旅游品牌和地域文化名片。这些项目以其创作质量上乘、文化内涵丰富、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多样等特点,吸引了广大游客。

关键观点2: 景区与民俗演艺融合发展是双向奔赴

景区和民俗演艺的融合发展,不是单向汲取,而是双方互相激发、相互促进。这种融合模式不仅形成了多元的新场景,还成为拉动旅游消费、增强文化自信的新引擎。

关键观点3: 景区与民俗演艺融合带动旅游消费和文化自信

通过创新融合,文旅资源得以活化,各种焕新出圈的景区与民俗演艺融合模式满足大众深度文化体验需求。这不仅提升了旅游消费的活跃度,也增强了人们对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关键观点4: 景区与民俗演艺融合成为文旅产业新风口

随着景区与民俗演艺的进一步融合发展,多元化的民俗演艺将成为越来越多景区的“新标配”。这种融合模式有望为文旅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滋养出旅游市场的圈粉精品。


正文



【品橙旅游】近年来,越来越多品类丰富的民俗演艺项目齐聚市场,吸引了广大游客到景区观演消费。一些景区内的民俗演艺项目以其创作质量上乘、文化内涵丰富、内容题材和艺术形式多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成为了知名的旅游品牌和地域的文化名片。


在文旅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景区和民俗演艺的融合发展,不是一方单向地汲取另一方,也没有哪一方在结合中失去自我,而是两者互相汲取、互相激发、相互促进、彼此成就的一场双向奔赴。


各种焕新出圈的景区与民俗演艺融合发展模式,不仅形成了多元的新场景,还成为了拉动旅游消费、增强文化自信的新引擎。


©摄图网





多元民俗演艺点燃暑期景区旅游热


实景剧《再回相府》、情景剧《迎圣驾》、非遗表演《盛世八音》、地方特色民俗《回娘家》《杂技》……今年暑期期间,国家5A级景区皇城相府内游人如织,广大游客在别具特色的晋东南文化特色中寻古体验游,感受旅游演艺的魅力。


有游客在沉浸式实景融入剧《再回相府》的光影交错中体验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后感慨道,“我们全家沉浸其间,流连忘返。”


© 皇城相府


除了沉浸式表演,各种地方的民俗演艺在这个暑期也深受游客喜爱。


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氧吧广场、黄石寨顶等地,土家草龙舞、土家茅古斯舞、白族仗鼓舞等民俗文化表演如火如荼,让中外游客在自然山水间,欣赏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大餐”。


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西江喜事”大巡游、板凳舞表演、《美丽西江》歌舞晚会、《情定西江·讨花带》等多项民俗演艺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旅游打卡。其中,在芦笙场,游客不仅可以观看敬酒歌、芦笙舞等精彩的原生态歌舞演出,还可上场共舞,一起体验“蹦苗迪”的快乐。《情定西江·讨花带》被称为跨越千年的文化大赏,展现13年一次的鼓藏节祭祀文化、苗族讨花带等古老文化遗产的优秀演出,游客将有机会上台感受“讨花带”恋爱方式,体验“高山流水”敬酒礼仪。


云南文山丘北县普者黑景区推出的竹竿舞、篝火晚会等民俗表演也深受游客喜爱。初步统计,今年暑期以来,普者黑景区接待游客16.26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经济收入2813万元,与去年同期分别增长8.6%和11.3%。





焕新出圈,让文旅资源“活起来”


民俗和演艺点燃今年暑期景区旅游热,只是近年来景区不断加大与民俗演艺创新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固定剧场到山水实景,从传统景区到休闲街区,从台下观演到沉浸互动……随着景区与民俗演艺的相互融合不断打破边界、创新发展,各种新模式、新场景、新业态相继涌现,不仅满足了大众追求深度文化体验新需求,还承载着活化历史、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功能,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并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以中牟县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为例,民俗演艺不仅延续与山水自然、历史人文等融为一体的形式,更是通过沉浸、互动等创新手段把地域性和文化性有机结合,使其从“在景点中表演”逐渐拓展为“旅游新景点”。


曲阜从“老三孔”晨钟开城仪式、暮鼓关城仪式、祭孔展演,到“新三孔”汉服游园、大型演出《金声玉振》、灯火闪耀的尼山夜游季,丰富的民俗演艺活动让儒家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载体。


皇城相府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景融入剧《再回相府》、重阳花糕展示、“八音会”表演、生铁冶铸技艺体验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增强了游客体验、增加了景区收益。截至目前,景区的年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门票、餐饮、住宿等直接收入超过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亿元。周边2000多名村民在旅游企业实现就业,带动3000多名群众从事旅游相关行业。


©皇城相府


另据品橙旅游了解,一些景区还通过引进民俗演艺项目,直接变成了演艺化景区,以打造地方文旅品牌为出发点,将地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演艺作品和空间场景中,有效推动地方民俗演艺IP开发,推动当地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如《宋城千古情》推出至今(截至2024年8月11日)已演出37185场,单日最高演出达21场,每年拉动所在地杭州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消费上百亿元人民币;《西安千古情》单日演出高达15场,已经成为西安3000座以上剧院演出场次最多、接待游客最多的大型旅游演艺。


宋城演艺相关人士表示,“一台千古情,带火一座城”,已经成为“千古情”所在城市持续火爆的流量密码之一。同时,宋城演艺通过“主题公园、文化演艺和休闲度假”的核心经营模式,拉长了景区的参观线路,以大景区、大演艺激活大产业,通过高质量的演艺作品和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进而促进景区的经济发展。


©宋城演艺


品橙旅游还了解到,随着越来越多的景区开始加强打造夜经济下的民俗演艺项目,此前各地景区推出的打铁花表演,已经开始升级为融合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手法于一体的火壶表演。


据蔚来风景河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聂鹏观察,火壶表演项目或将在今年年底成为景区新一轮的热点民俗演艺项目之一。






文旅产业未来的“新风口”


当下,景区与民俗演艺的相互融合呈现出的新变化,彰显了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潜力和动能,一些景区的民俗演艺项目与周边的住宿、娱乐、交通、饮食、购物等业态打通,经营模式更为多元,为地方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大中型旅游演艺演出场次约2.73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260.6%。在旅游演艺市场中,实景演艺以当地景观为场景,创造性再现地域文化,丰富旅游体验,带动夜间经济,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新业态。


另据有关市场调研报告预计,2024年底,中国旅游演艺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人民币,而相关的带动作用更是日渐显现。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民俗演艺的内涵和边界不断延伸,景区与民俗演艺的融合方式也愈发多元化。在聂鹏看来,这些变化也向内容创作者、运营方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目前民俗演艺的演出内容良莠不齐,仍处于一味追求爆款的初级阶段。因此,“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化艺术)和“阳春白雪”(泛指高深的文化艺术)同时兼顾的民俗演出,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打磨。


其次,演出场馆加上精彩的演出活动,本应是景区的出彩之处。然而,很多旅游景区的演出场地同质化严重,间接影响了民俗演艺项目的品质和游客的体验。


再者,在景区竞争拼比运营的时代,民俗演艺的运营极为重要,需要更多专业的团队参与运营。


此外,民俗演艺项目是一个复杂细致的工作,对资金的把控也格外重要。国内很多景区在使用资金时都片面追求某一处(如把资金花到了名人或设备上),最终使得演艺作品效果大打折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