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山浮生
来跟我一起打开脑洞,认识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张兰微博账号直播功能已暂停 ·  18 小时前  
t0mbkeeper  ·  我把 2023 年 8 ... ·  昨天  
界面新闻  ·  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达4974吨,创历史新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山浮生

从厨神到宰相,他的职业生涯为何如此精彩?

北山浮生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9-08-04 18:22

正文

先秦时代有两个超级牛人,分别是辅佐商汤开国的伊尹和辅佐周武王开国的姜子牙。 姜子牙因为《封神演义》变得家喻户晓,但是伊尹却名声不显。 这两位牛人主导的两场改天换地的开国之战被并称为“汤武革命”,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这两场战争也是世界上有确切记载的最早的间谍战、贸易战和金融战。


伊尹明明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医学家,却被后人尊为“厨师之祖”,正应了拿破仑大帝的那句话:


不想当将军的医生不是好厨子。


伊尹这个人身份很特殊。他出身于奴隶家庭,大概是上古时期有名有姓的人里面,出身最卑贱的 人之一(另一个出身于奴隶的名人就是孟子说“举于版筑之间”的傅说)。 他的地 位又很崇高,几乎达到了和君王比拟的程度,前后反差也是无出其右。


在商代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伊尹辅佐了商汤、外丙、仲壬、太甲四朝天子,说商朝是商汤建立的,倒不如说是伊尹 建立的更为贴切。


伊尹死后,也是以天子之礼安葬的,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而辅佐周武王的姜子牙最多也就是被称为“尚父”,地位远没有达到伊尹的程度,可见伊尹的政治成就之高。


伊尹还有一个出生神话,这通常是上古帝王才能拥有的待遇。 比如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他妈有一天夜里看到一道电光环绕着北斗枢星。 随即,那颗枢星就掉落了下来,由此感应而孕。 怀胎24个月后,生下一个小儿,这小儿就是后来的黄帝。 再比如汉朝的创立者刘邦,他妈有一天在水塘边休息,困顿睡着了,梦见与神不期而遇,一时天色昏暗,雷电交加。 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匆匆跑去看,只见有龙在妻子身上显现。 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来的男孩就是刘邦。这种神话通常是有意编造或者后人附会,以显示出此人并非凡人,才能做出巨大的功绩。


根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养蚕的奴隶。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


第二天,她果然发现臼内水如泉涌。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20里,回头看时,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所以身子化为空桑。巧遇有莘氏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


这一神话传说可能来自于伊尹出生时遇上了一场洪水。该神话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为伊。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传世。


不过,就算再怎么神话,伊尹出身于奴隶家庭是跑不了的。


伊尹被当厨师的父亲养大,可是却不甘心当一辈子厨子,于是上山拜乌龟大师为师学习绝世武功,成为一代大侠……啊呸,走错片场了。



实际情况是,伊尹被当厨师的父亲养大,从小精研厨艺,成为了一名远近闻名的厨子。跟别的奴隶厨师只是应付差事不同,他是干一行爱一行,不仅做出的饭菜极为美味,而且还从中悟道,创立“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中国烹饪的不变之规。


伊尹“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在中国烹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圣”。


味道味道,就是指“由味入道”。 为啥中国菜系众多,源远流长,那是因为三千年前,中国人在吃的方面早已入道。 外国人至今还停留在术的方面,自然无法相提并论。


古籍之中,以伊尹来比喻技艺高超的厨师的词语也不少。


“伊尹煎熬”(枚乘《七发》),“伊公调和”(梁昭明太子《七契》),“伊尹负鼎”(《史记》),“伊尹善割烹”(《汉书》)等。《鹖冠子·世兵篇》还有“伊尹酒保”的记载,这说明伊尹可能不仅仅在某个贵族家里当厨师,也在公开营业的餐馆酒楼中干过。


合理推测一下,伊尹成年之后,可能巡游天下,遍访各地名厨高手,切磋技艺,博百家之长之后,创造出更加精深的烹饪技法。


但到此为止,伊尹再怎么牛叉,顶天了不过是一个厨神啊,还能真从中领悟绝世武功不成?



伊尹虽然没有像后世的庖丁那样,从解牛中领悟出绝世刀法,但是他从烹饪中悟出了更大的道,也就是治理国家的道理。


某手机游戏中的角色庖丁



按照中国道家学说的说法,三百六十行,干任何一行到极精深之处,都可以从中入道,领悟天地至理,伊尹就是从烹饪入道的第一人。后来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典故就是来源于他。伊尹也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


古籍中直接记载伊尹烹饪实践的倒不多,只有说他去见商汤时,烹调了一份鹄羹(天鹅羹)很受青睐。但从《吕氏春秋·本味篇》伊尹说汤以至味那些话来看,他的烹饪理论水平绝对是一流的。虽然他是借烹饪之事而言治国之道,但若无对烹饪理论的研究和烹饪实践的体会,是不可能说得那么在行、那么精辟的。


伊尹说,美味的烹调“凡味之本,水最为始。”


伊尹说,烹饪的用火要适度,不得违背用火的道理:“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伊尹说,调味之事是很微妙的,要特别用心去掌握体会:“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


伊尹说,烹饪的全过程集中于鼎中的变化,而鼎中的变化更是精妙而细微,语言难以表达,心中有数也更应悉心去领悟:“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


伊尹还说,经过精心烹饪而成的美味之品,应该达到这样的高水平:“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与此同时,伊尹又为商汤讲了当时可以制作美味的各种名特 产品。


伊尹具体对商汤说了什么,史书中没有记载,(《 史记 ·殷本纪》: “(伊尹)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但我们可以根据他创立的烹饪理论"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来合理推测一下:

“大王,这道羊羹之所以滋味超群,是因为主材和辅料君臣相佐,恰到好处,主材羊肉确定基调,各种辅料求和存异,去除羊肉腥膻之过,提升其滋味之鲜,正如国君应当确定治国基调,大臣各司其职,革除弊病,促进经济发展,积累国力”。后世的齐相晏婴也进行过类似的表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婵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 以泄其过。”(见《左传》昭公二十年)


(注:史书中记载伊尹给商汤喝的是天鹅羹,文中为了避免引起吃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不适感,替换成了羊羹)


伊尹借着吃,对商汤阐述了一番关于治国的大道理后,最后又回到“吃”这个主题上:

大王,这些菜好吃不好吃?

好吃。

想不想天天吃?

当然想吃。

但是您拥有的地盘太小了,很多更加美味的食材都出自远方。如果您向东扩展到大海,就能吃到葱烧海参;向西打到河西走廊,就可以尝尝油爆驼峰;向北能吃到蒸熊掌,向南就可以吃太 湖银鱼……(《吕氏春秋·本味》“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 ”)

商汤抹了一把嘴边的口水,拍案而起:您不用再说下去了,我主意已定,一定要征服天下!


商汤遇伊尹,就如同六百年后周文王姬昌在渭水河边遇到姜子牙,风云际会掀起一场改天换地的风暴。


从此开始,伊尹以社稷为砧板,以山河为鼎炉,将夏朝的花花江山烩成一锅佛跳墙,让商汤这个吃货大快朵颐,吞食天地!


但是,这件事可不仅仅是出身低贱的伊尹遇到赏识他的明主那么简单,这一切的背后,还有一个隐身幕后的神秘家族暗中推波助澜。这个家族什么来历?他们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且看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本篇为《金融看世界》系列的第10篇。精彩再次启程!


前文见:

  1. 伟大的罗马帝国亡于一场必败的货币战争?

  2. 罗马共和国的挽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