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NE文艺生活  ·  出轨不离婚,已经不稀奇了 ·  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  2 天前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每天静读一本书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6-16 22:30

正文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让天赋自由》。



《让天赋自由》

作者:肯·罗宾逊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很多人都看过一个ted演讲,叫做“学校扼杀创造力”?演讲者在视频中指出了全世界教育体系的根本问题,一针见血。


视频播出后引起的巨大反响,使它成为ted有史以来播放量最大的一个视频。


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学科化教育根植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之中,但是现代教育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来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这种方式在未来将不再适用。


除了数学、语言这些学科能力,在未来,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一点却被大部分学校忽视了。


作为全球知名的教育家,肯•罗宾逊被称为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之一。他在教育和创新领域里面,称得上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


“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肯•罗宾逊非常认同毕加索的这句话。他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伟大的天才”,但是“我们无情得扼杀了他们的才能。”



《让天赋自由》这本书正是脱胎于此次演讲,肯•罗宾逊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


对于每个人来说,发现自己的天赋都至关重要。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很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努力;


父母也很烦恼,他们想要把孩子培养成才,但是孩子没有取得进步,反而偏离了自己真正的擅长的东西,自己的天赋;


还有些企业不知道如何才能人尽其才。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换个角度来审视一下自己,我们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发现天赋不仅能让我们对自己更加满意,而且从世界范围来讲,未来的发展也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自己的天赋。



什么是天赋?


一、天赋是天资和热情的结合


天赋是一种天然的感觉或者领悟。天赋的核心,是处于忘我的状态。整个人进入了一种被称为“元状态”的状态。


你感受到完全的真实和自由,时间流动得很快,很流畅。我们与自己的能量相通,成为最自然的自己。


我们活在当下,呼吸起伏,思想和身体融为一体,轻松的进入到天赋的内核之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在做的某件事是自己喜爱的,并且是擅长的,完成的效率就特别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感受到真实的自我,这种感觉就是“顿悟”,也就是肯•罗宾逊在书中定义的“天赋”。


但是,光有天赋还不行,你还要热爱它,用激情去点燃它。天赋是天资和热情的结合。


肯•罗宾逊弟弟的乐队中,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键盘手,叫查尔斯。有一天晚上,罗宾逊在听完查尔斯的表演之后,特别激动地表示他也想学习弹键盘。


意想不到的是,查尔斯对他说:“不,你不想”。“如果你真的想这样干的话,你早就开始这样做了”。


查尔斯还说,如果想和他弹的那么好,除了表演外每天都要练习3、4个小时,从7岁开始他就一直如此。


罗宾逊继续向查尔斯讨教:“你是怎么样保持这种严格的练习习惯的呢?”得到的回复是:“我喜欢”。


事实上,除了弹键盘,查尔斯根本没有办法想象自己还会去做其他的什么事情。


查尔斯从小就发现了他的天赋,并立志实现了成为一个键盘手的梦想。


那些发现了自己的天赋的人,他们很容易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进去,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喜悦和快乐。


只有我们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之后,我们才知道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二、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


我们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强大的创造力,或者说是天赋。人们通常认为自己没有创造力,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创造力,以及创造力是如何起作用的。


关于天赋最大的一个认知误区是:我们通常认为,越聪明的人,越有创造力。那是不是一般聪明或是不聪明的人,就没有创造力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一直以来,我们对“聪明”的定义太狭隘了。我们对自己是否聪明的评价,禁锢于学科考试的评分。


事实上,人类的智力是多种多样的,多种面向的,语言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只是智力的一种表现方式。


我们的声音、身体运动、视觉等感官,都可以成为天赋开启的地方。


这一点从人类文化和成就的多样复杂性上可以了解,更不用说,我们的感官和潜能都在很大程度上有待开发。


有些人因为从小练习乐器的过程很重复很无聊,以至于长大后放弃了这项爱好;还有一些人,声称自己从小不擅长于数学或者是音乐,也许只是因为当初他们的老师教学方式是错误的;还有一些人成长的过程中,显示的才能和兴趣被环境等客观条件所限制了。


不管你的原因是什么,等我们长大之后具备了独立生活和选择的能力,都应该重新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的真正的天赋在哪里”。


三、找到天赋,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世界的样子,都是我们眼里世界的样子。”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自己的理念和信念,对身边的现象进行解释。


“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态度来改变他们生活。如果你改变了思想,你就可以改变生活。”


那些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东西,说不定哪天会突然的闪现,就像砰地一下,打开了红酒瓶的软木塞。从此以后,天赋的大门被打开,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你的面前。


这才是创造力的真正力量,也是身处天赋中的真正意义——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生活。



怎样才能找到你的天赋?


一、寻找天赋过程中的种种挑战


在寻找天赋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这种挑战有些来自你的内心,有些来自你所处的外部环境。


童话大王郑渊洁,从小就被认为是一个最没出息的人。12岁那年,他读小学,被语文老师边掐手心边被罚说一百遍:“郑渊洁是全班最没出息的人!”那一年,他就辍学了。


后来他去当兵,有一次又被领导指着鼻子骂:


“我看你是没救了,一点出息都没有!”再后来,他的童话连续发表,被破格调入北京儿童文学出版社。在出版社他与周围人格格不入,离职后正式创办《童话大王》。


从1986年开始,不管发生任何事,小学都没毕业的郑渊洁雷打不动,早上4:30起床,写到早上6:30,每天写作6000字,一写就是整整32年。


他因为天还没亮,就把一天的事做了。日复一日,他写出了陪伴每个人成长的舒克、贝塔、皮皮鲁、鲁西西、大灰狼罗克…… 陪伴了很多人整个童年时代。


那些当年骂他没出息的老师、同学、领导,应该醒悟:其实每个没出息的孩子,一生都在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找到了,他就走出去了。


有时候,阻止你发现天赋的,正是你身边爱你的人——你的家人包括父母、伴侣、孩子。


有可能他们会认为你在浪费时间做一些你不擅长的事情,或者是他们不喜欢的事。他们对于你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有着强烈的个人意见。


这些影响如此强大,甚至于有些人必须脱离他们所处的环境一段时间,才能成为他们真正想成为的人。


就像郑渊洁脱离了学校环境和集体环境的束缚,才成为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对年轻人来说,比起父母和家庭的影响,同龄人的影响更大。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来自朋友。


在有些学校,可能热爱学习的人,会被当作是书呆子,又或是如果你喜欢绘画和舞蹈,就会被嘲笑“没出息”。


所以,要想发现自己的天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跳出自己身边的圈子。


然而,肯•罗宾逊并不赞同“不要让任何的事情阻挡你”这种鸡汤式的口号。


他只是告诉你,在发现天赋的过程中,你会面临着这些来自个人、群体和文化环境的挑战。有些事情是必须承担的,问题是你愿意为这个改变付出多大的代价。


二、找到你的“导师”和“部落”


解决了自身和家庭的问题,找到天赋还需要你寻求外力的帮助。第一步就是和其他有同样热情和渴望的人建立联系。


著名演员梅格•瑞恩出演过《西雅图夜未眠》、《当哈利遇到莎莉》一些很有名的电影。


在她小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想象过“表演”作为一生的职业。


哪怕是在公共场合做演讲,都会让她感到无比的恐惧。


直到她后来去纽约大学上学。那时候她身边都是搞喜剧的人,尽管每天工作16个小时,但是她越来越适应这种表演的生活,演员的精彩世界向她打开了大门。


再后来,她幸运地遇到了她的表演老师佩里•福利,还有像尼古拉斯•凯奇这些天才演员,这些在内心深处热爱表演的人。


当她跟演员导演,摄影师和灯光师以及电影世界的所有人在一起的时候,让她更加确认了自己的天赋。是他们让她感觉到自己最自然的状态,成为了一个最好的自己。


即使到现在,梅格•瑞恩还是不喜欢在公开场合演讲,也不喜欢接受聚光灯下的采访,因为她觉得这样子的感觉非常不舒服,但是这一切都不影响她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名的演员之一。


找到自己合适的“部落”,对于发现天赋很关键。这里的“部落”其实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领域,比如艺术、商业、心理学这些领域。


另一部分是“圈子”,也就是同一领域里面的人。梅格•瑞安的领域就是表演,她的圈子就是和她一起工作的人。


找到你的部落,能激发创造力,给你带来强大的认同感、灵感和一种神奇的“协同的魔力”。建立起这种连接,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在发现天赋的过程中,除了找到对的部落,还需要找到对的人。也就是你的“导师”。好的“导师”具有“识别”的能力,能看见我们身上看不到的东西。


就像梅格•瑞恩和她的佩利老师,佩利准确得识别出梅格的天赋,帮助她理清喜剧演员这条路,并告诉她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导师鼓励我们勇于接受挑战,给我们提供建议和方式,帮助我们从错误中学习。坦白来讲,如果没有一位知识渊博的导师来帮助我们,充分发挥天赋之旅将会相当艰难。



三、坚毅的态度,是实现天赋的保证


天赋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态度的问题。天赋取决于我们是看待自己的方式,看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方式。


“造成了各自人生的差异的,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待那些事情的态度。”


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有些人天生幸运”。但是更多的情况,是人们自己的态度创造了自己的好运气。


培养运气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坚强的毅力。那种纯粹的、顽强的决心,是实现自己天赋的保证。


四、发现天赋,永远都不晚


人的生命是整体的、循环的,不同的能力会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有些人可能觉得和年轻人相比,自己年龄太大了,没有什么机会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事实是,那些在30岁之前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完成梦想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以拥有很多次增长和发展的新机会。


摩西奶奶76岁开始作画,80岁开始在全世界举办个展。


她的作品融合了质朴无华的人生智慧,她以传奇性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你最喜欢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做想做的事,永远也不晚,哪怕你现在已经50岁了,但是你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锻炼身体,并有意识的训练大脑,保持大脑的活力,始终怀着生活的热情。


那你一定比那个三十几岁做着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一天吃两顿垃圾食品,不喜欢动脑的年轻人,在生理层面上要年轻的多。


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证明,人类一生都保留着绝大多数脑细胞,等我们老了,还是可以继续形成神经回路。


我们可以在人生的任何一段时间点开启一个新的方向,也有能力在任何的年龄发现自己的天赋。


索菲亚·罗兰也曾经说过:“用之不竭的青春源泉是存在的,那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才能,你带给你人生的创造性,以及你带给所爱的人的可能性。当你找到了这个源泉,你就能击败年龄,真正的永葆青春。”



未来教育,是天赋教育


人的一生中,有十几年的时间都在接受学校教育。教育,本来是应该是我们发现自己天赋主流的途径,但是在现实中却往往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现行的教育体系拥有很多优点,也获得了很多方面的成功。然而正因为这个系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大量声音的诟病。


越来越多的现实表明,教育的标准化、定制化和去个性化的教育已经渐渐的跟不上时代需要。


肯•罗宾逊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问题。教育体系的根本问题之一,是大多数国家都让他们的学校采用了“快餐模式”,而不是“米其林模式”。


在快餐模式中,所有的食物是能保证质量的,也是安全的,但是成品都是大众化的,一模一样。


而米其林指南评判顶级餐厅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是不是一家伟大的餐厅”,具体是什么样的并不做规定。


所以每个候选餐厅都尽可能自己用最好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结果是每一家米其林餐厅都成就非凡,并且是独一无二的。


教育就应该致力于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让孩子们处于他们想要学习的环境中,让他们可以自然的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在现实的这么多挑战面前,作者认为教育不需要改革,它需要的是变革。针对变革的具体方法,作者提出四大建议——


第一点是要消除现在的学科等级结构,改变这种让某些学科凌驾于其它学科之上的做法。


第二点是培养多学科的思维方式,让学科之间流动起来第三点,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 举个例子,哪怕只有班上只有一个孩子是歌剧迷,他也应该受到认可和鼓励。


最后一点,更多地赋权给那些充满激情和创造性的老师。


孩子们的天赋需要被赏识,好老师理解每个孩子的挑战和能力,也知道明白怎么样激发这种想象力和学习动机。


肯•罗宾逊的这场演讲,发布于2004年。十几年时间过去了,肯•罗宾逊提到的很多现象和原因,在我们的身边,似乎仍然以无法撼动的姿态存在。


《让天赋自由》这本书出版后,对于学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启示意义。有一些教育的先行者,运用这本书的理念,创造了一些先行性的学校作为试点教育,他们的成就代表了未来教育的趋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