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温故社
知幽渺之理而收显著之效:从实验到理论,探索催化反应隐藏的信息与机理,打开催化过程“黑匣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温故社

【解读】Nat. Commun.:原子分散MoNi合金催化甲烷部分氧化

科学温故社  · 公众号  ·  · 2024-06-07 09: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原子分散MoNi合金催化甲烷部分氧化

第一作者及单位:Zheyuan Ding,天津大学

通讯作者及单位 :巩金龙,天津大学


背景介绍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POM)为合成气利用提供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然而,它在催化剂表面上面临严重的过度氧化。通过引入配位金属修饰金属表面,使其具有适度O*吸附的CH 4 的C-H键活化能力是研究的热点,但也具有挑战性。

针对这些问题, 天津大学巩金龙 等人 报道了通过调节原子分散(AD)MoNi合金中O*的占有率,可以实现对POM的高催化性能,在800 °C下CH 4 转化率超过95%,合成气选择性达到97%。非原位/原位表征、动力学分析和DFT(密度泛函数理论)计算相结合表明,AD-MoNi合金的Mo-Ni双位点在燃烧重整反应(CRR)机制下的部分氧化途径中,Ni位点的O 2 中毒减轻,保持较强的CH 4 活化能力。这些结果强调了通过设计具有可调O*吸附的原子分散合金来实现CH 4 转换的有效性。

相关工作以 Atomically dispersed MoNi alloy catalyst for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为题近期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论文。



图文摘要

催化剂表征:

采用配体保护湿化学法制备了不同Mo与Ni原子比的双金属MoNi合金纳米晶体。 应用AC-HAADF-STEM分别提供Ni颗粒、AD MoNi合金和5Ni1Mo合金的原子分辨率图像(图1a-c)。将Mo原子柱对应的亮点与较暗的Ni原子柱进行对比(图1d-f)。 AD-MoNi合金中Mo原子分散(图1e), 5Ni1Mo合金中存在Mo-Mo掺杂的多个Mo原子(图1f)。这一观察结果与图1g-i中沿晶格图案的线轮廓相一致。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光谱,包括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分析了Mo原子加入后Ni的局部化学环境,包括配位结构和电子结构。图2a所示的XANES光谱可以反映Ni和MoNi合金之间的电子结构变化,表明电子从Ni原子转移到Mo原子。在图2b所示的EXAFS R-空间光谱中,只有具有Ni-Ni特征的金属Ni明显,没有与NiO相关的Ni-O或Ni-Ni峰。 k 3 加权EXAFS R-空间谱的傅里叶变换(FT)证明,由于Mo原子掺杂,Ni-Ni键从AD MoNi合金的~2.16 Å向5Ni1Mo合金的~2.20 Å发生了更长的径向距离偏移。随着Mo含量的增加,Ni-Ni键的峰值强度逐渐减小,表明Ni具有阻尼配位结构。

Fig.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Fig.2.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D-MoNi合金对POM的催化性能:

为了测试POM的催化性能,作者采用浸渍法将纯Ni、AD MoNi合金和5Ni1Mo合金分别负载在SBA-15上(分别命名为Ni/SBA-15、AD MoNi合金/SBA-15和5Ni1Mo合金/SBA-15)。随着Mo掺杂比的增加,初始甲烷转化率和合成气选择性呈火山图趋势(图3a)。在800 ℃条件下,Ni/SBA-15初始甲烷转化率为97%,合成气选择性较低,约为90%。Mo含量较高的5Ni1Mo/SBA-15活性较低,初始转化率为~32%,选择性为~92%。相比之下,AD MoNi合金/SBA-15催化剂的性能显著提高,初始甲烷转化率为95.2%,合成气选择性超过97% (CO为97.7%, H 2 为98.3%),在800 ℃下H 2 /CO比稳定在~2.0(图3b, c)。

POM活性相的鉴定:

为了明确活性相,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用MoO 3 /SBA-15、NiO/SBA-15和纯SBA-15进行了几种对照实验。纯SBA-15的CH 4 转化率为~2%,MoO 3 /SBA-15的CH 4 转化率为6.9%。虽然NiO/SBA-15的转化率提高了16.8%,但副产物CO 2 的选择性为47% (图3d)。 对照实验表明,金属Ni可以作为POM的活性相,而不是氧化钼、NiO或SBA-15载体,这与之前的普遍认识一致。因此,可以预见MoNi合金相对POM具有内在的活性和稳定性。

Fig.3. Catalytic performance.


反应机理的探索:

为了阐明AD-MoNi合金/SBA-15的POM机理,通过CH 4 和O 2 的稳态和瞬态程序化表面反应与质谱(TPSR-MS)的结合,提供了有意义的观察结果。在图4a中,观察到的是在低温下形成的CO 2 和H 2 O的燃烧产物,而POM产物的CO和H 2 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的。关键的观察是,只有当CO 2 和H 2 O信号降低时,才能观察到CO和H 2 的增加,直接证明了CO 2 和H 2 O的燃烧和CH 4 重整过程。然后,分别进行了潜在的中间反应,以阐明燃烧和重整机理。然后对AD MoNi合金/SBA-15催化剂进行甲烷干重整(DRM)和甲烷蒸汽重整(SRM),如图4b所示。DRM表现出明显的H 2 + CO 2 →CO + H 2 O的逆向水煤气转换反应(RWGS), H 2 选择性为~99%和~84%;SRM表现出明显的CO + H 2 O→H 2 + CO 2 或焦化反应(WGS), H 2 选择性为~99%和~81%。当DRM和SRM(同时加入H 2 O和CO 2 与CH 4 重整反应器)相结合时,CO和H 2 都具有高达98%的选择性,这可归因于RWGS和WGS的平衡,有助于CO和H 2 的高选择性。总体而言,TPSR-MS在线实验有力地证明了POM机理是由燃烧和重整机理组成的。

为了确定C-H活化能力,对纯Ni/SBA-15(图5a)和AD-MoNi合金/SBA-15(图5b)催化剂进行了CH 4 温度程序化表面反应(CH 4 -TPSR)测试。Ni/SBA-15和AD-MoNi合金/SBA-15在208 °C和216 °C时的接近活化温度表明,加入Mo稀释Ni并没有显著减弱C-H活化。如图5c所示,Ni/SBA-15和MoNi合金/SBA-15的CH 4 反应级数均接近1,为一级反应。这表明CH 4 激活是速率决定步骤(RDS)。图5d中O 2 的反应顺序从0.07(Ni/SBA-15)到0.31(AD MoNi合金/SBA-15)不等,反映了800 ℃时Ni/SBA-15对O 2 的强吸附和占据。

Fig.4.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


Fig.5. Kinetic analysis and DFT calculation.

DFT理论计算

此外,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甲烷部分氧化(POM)过程的分子水平机理。为了确定Mo在Ni晶格中的位置,对一系列板状模型进行了能量计算。计算了MoNi(100)和Ni(100)的相图,以阐明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的真实表面结构(图5e)。具体来说,Ni(100)表面不存在吸附氧,而MoNi(100)表面存在两种吸附氧。



结论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完善的配体保护湿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原子分散的MoNi合金催化剂。基于TPSR和温度分布实验,阐明了甲烷部分氧化反应遵循燃烧重整反应(CRR)机理。动力学分析和DFT计算表明,亲氧Mo的加入有利于O*的活化,缓解了O*对Ni位点的占用。这种设计策略促进了高度选择性的部分氧化途径,具有超过95%的CH 4 转化率和超过97%的合成气选择性(800 °C)。原子分散MoNi合金对O*吸附强度的调节为甲烷高效高值转化铺平了道路,为轻烷烃在多相催化中的选择性氧化和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文献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9038-x


科学温故QQ群—科研爱好者集中地!(不定期发布讲座通知,分享录制视频)
微信群(学术交流/电催化/光催化/理论计算 /资源共享/文献互助 群;C1化学/生物质/单原子/多孔材料分舵) ,小编微信:hao-xinghua或alicezhaovip,备注“姓名-单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