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乌军成功突袭俄罗斯本土的库尔斯克,俄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乌军的进展很快,直接深入乌克兰纵深10-15公里,如果单从乌军的进展看,展望接下来的战场攻势,或许再打下去,乌军似乎能够取得更多的进展。
乌军突袭库尔斯克很成功,但这场成功能维持多长时间呢?它是昙花一现吗?
但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欧洲一家智库在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后指出乌克兰可能陷入很大的风险,库尔斯克攻势将导致乌克兰军事力量枯竭。
奥地利联邦军的一名前参谋在一篇文章中分析称:乌克兰的短期目标是提振士气、博取国际媒体版面,中期则为逼迫其他方向的俄军调度,长期则是为了获得更有利的谈判筹码,然而,库尔斯克的乌军正面临后勤补给问题、东线的俄军攻势依然强劲,库尔斯克攻势未能迫使其他战线上的俄军做出大幅度调整。
从这两个分析看的话,难道乌军在库尔斯克的胜利仅仅是昙花一现,胜利的背后则是马上就要进入困境?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突袭库尔斯克的乌军所面临的潜在困境。
(一)乌军还会再继续向俄罗斯纵深推进吗?
从8月7日开始,乌军从苏梅跨境进入俄罗斯本土,在库尔斯克境内搞了一场乌克兰版的“特别军事行动”。俄军未能料到乌军会冒风险进攻俄罗斯本土,再加上防御工事太过薄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的乌军被迫撤退。
从乌军接下来一周内的进攻看,显然乌军取得了很大的战术成功,尽管各方围绕乌军在库尔斯克究竟控制了多少区域,纵深前进了多少公里有所争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乌军的库尔斯克突袭行动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至于说接下来能否再向前做更深的推进,这可就值得探讨了。
从乌克兰的角度看,他自然是希望能够在库尔斯克境内取得更多的进展,因为拿下的地盘越多,取得的进展越大,对乌军战场形势越有利,甚至不排除从某种程度上会扭转战局。
乌克兰自然是希望能够继续推进,不过这要取决于客观情况
从最佳情况分析,一旦乌军在库尔斯克拿下一块地盘,并巩固在该区域存在的话,未来的谈判桌上,乌军手中多了一个筹码,至少未来和俄罗斯谈领土问题时,乌克兰所占领的库尔斯克土地可以和俄罗斯所占的乌克兰领土来一个交换;此外,如果乌军进展顺利的话,还会迫使俄罗斯从前线抽调更多军力回援本土,这将大大减轻前线乌军的压力。
退一万步讲,即使乌军未能在库尔斯克站稳脚跟,最终被俄军赶了出去,乌军也是有收获的,他将让西方看到乌军的战力,进而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更多的支持。
从西方的角度看,各国的态度可能会有所不同。波兰、波罗的海三国会希望乌克兰继续在俄罗斯本土取得更多的进展,不过美国、德国等国的态度可能会非常谨慎,甚至可以说是纠结。他们一方面希望乌军能够取得更多的进展,这样能够在未来的谈判桌上有利于解决最难谈的领土问题,从而让和平协议快速达成;另一方面他们也很担心一个风险:如果俄军表现拉胯导致乌军进展过多的话,这可能会刺激普京发出高风险的“核威胁”,甚至不排除亮出核武器。此外,在乌克兰向前打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俄罗斯存放核武器的地点,同样也会令西方警惕,因为战乱极易造成核泄露,也会造成核武器散失的高风险,一旦落到心怀不轨的人或组织手中,那情况可就有点糟了。
不过在乌克兰看来,美国考虑的这一风险似乎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当下乌克兰寻求的是尽可能地把俄军赶出去,现在自己的国家打成了这个样子,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国土沦丧,东部区域成为一片废墟,民众外逃沦为难民,国内经济严重倒退,对乌克兰而言,当下没有风险是不能冒的。如果再考虑到西方对乌克兰的战场行动并没有太大的制约力,接下来乌克兰内心是希望能够在俄罗斯本土寻求更多的进展。
(二)库尔斯克攻势的成功可能是短暂的,乌军接下来可能要面临大困境
而且这次的突袭行动也让乌克兰认识到:俄罗斯本土部队的战力和乌克兰战场的俄军战力完全是两回事,在俄罗斯本土取得的进展远比在乌克兰战场反攻要快。在这一思维模式的引导下,乌克兰继续尝试做更大进展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不过乌克兰接下来还能再取得更多的进展吗?欧洲方面给出了示警:当下乌克兰将要遇到困境。
欧洲智库示警:乌军攻势成功之后将会遭遇困境,因为乌军投入了最后的预备队
日前德国《明镜周刊》做了这么一个报道:在库尔斯克的激烈战斗持续进行之际,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军事战略专员格雷塞尔警告了乌克兰在库尔斯克攻势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格雷塞尔观察到:俄罗斯目前防御已经站稳脚步,比上周表现更好,不过根据地理定位的图像和俄罗斯方面的报导,乌克兰军队仍保住了目前的阵地。有3个乌克兰旅的部队参与了库尔斯克攻势,但具体的兵力尚不清楚。虽然这次攻势让普京感到意外,但格雷塞尔表示,库尔斯克攻势可能给乌克兰带来风险,乌军在库尔斯克想要维持阵地十分困难,随着部队的推进,乌克兰需要派出更多的部队和补给。因此,格雷塞尔对当前局势发出明确警告:“库尔斯克攻势恐导致乌克兰军事力量的终焉。”
补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乌克兰深入俄罗斯本土的纵深越大,此时乌克兰的后勤补给就越是一个问题。乌克兰需要保护好从乌克兰本土到乌军在俄罗斯本土最远兵锋的补给线,因为补给线随时都有被俄军切断、干扰的风险。与乌军不同,俄军远程对地打击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战机外,多管火箭炮、导弹均在选择之列。
乌军对维护补给线的重要性感知颇深,因为过去乌军曾多次利用破坏俄军后勤补给线的方式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例如在基辅战役中,乌军化整为零,对基辅城外的俄军后勤补给线进行了游击战式袭击,最终俄军不胜其扰,在补给线面临被切断的风险下从基辅周边陆续撤离。
在收复赫尔松战役中,乌军利用“海马斯”的远程精准打击能力频繁袭击第聂伯河上的安东诺夫大桥,而后者可是俄军向赫尔松市方向运送军事后勤补给的关键路线。由于大桥遭到炮击,俄军后勤补给面临被切断风险,同时这一侧的俄军也面临被孤立包围的风险,在此背景下,苏洛维金只能下令俄军退守第聂伯河。
当初乌军利用攻击补给线的方式袭扰俄军,难道俄军就不会反其道而行之,一旦补给线被切断,俄军再来一个分割包围,那么深入到库尔斯克作战的乌军面临被全歼的风险。
如果乌军纵深更远,补给线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乌军需要投入的资源会更多
格雷塞尔还表示:乌克兰突然的优势可能很快会转变为劣势。维持库尔斯克地区的阵地,意味着巨大的军事成本,这对乌克兰来说几乎无法承受。前线的延长对俄罗斯来说将更有利:俄罗斯拥有更多的武器、弹药和人员,可以在更长的前线上投入使用,乌克兰的突然优势可能会很快会转变为劣势。
格雷塞尔认为,当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泽连斯基和其他高级乌克兰官员早已体认到,国际盟友的帮助不足以彻底击退俄罗斯,把后者赶出乌克兰。西方提供的支持对乌克兰而言只能保证乌克兰不会崩溃和战败,大概率是维持战线的平衡,但若说想凭借这些援助彻底击败俄军,收复失地,这根本不可能。
此外,俄罗斯在顿巴斯攻势加剧,乌克兰似乎只能勉强阻止。现在乌军很多许多旅已经相当疲惫,他们正在等待新部队的轮调,但这些兵力却投入到库尔斯克使用,这就意味着顿巴斯前线的乌军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继续打下去,而他们正面临俄军强大火炮的压力,一旦疲惫的部队无法再打的话,防线随时都会出现一个缺口,对乌军而言,前线部队撤退并不罕见。如果缺口持续扩大的话,顿巴斯前线的乌军随时有溃堤的风险。
格雷塞尔继续分析称:对克里姆林宫而言,库尔斯克攻势的损害仍然可控,毕竟当下乌军距离莫斯科还非常远,取得的地盘也非常有限,普京过去已经度过了许多危机,新成立的俄罗斯第44军团约有7000人原本就驻扎在库尔斯克地区,而接下里普京可能会继续加强库尔斯克增援,把乌军的预备队吸引到这一区域,同时他也不会放过顿巴斯,依旧会令前线的俄军部队加强进攻,俄罗斯的领导层很清楚,前线的乌军已经疲惫不堪,已是军心浮动。
如果从格雷塞尔所分析的话,看来这次乌军对库尔斯克的突袭是冒着极高的风险,这一风险并非来自普京的“战术核威慑”,而是顿巴斯前线的乌军能否扛住俄军不间断的攻击。如果俄军能够从顿巴斯前线撤出部分兵力,这对前线乌军是一个福音,如果俄军不撤,反而加强进攻的话,战场不利甚至崩盘的变数随时都会出现。
当下俄军仍在猛攻顿巴斯,不过哈尔科夫方向的俄军有撤退迹象
奥地利联邦军前参谋、官校主任雷斯纳在奥地利联邦军网站撰文分析了当下乌军突袭库尔斯克的行动,他在文章中也分析了乌军的困境。
他在文章中是这么写的:总共三个旅的乌军部队向前推进到15公里,并占领了库尔斯克西南的地形。在过去的48小时里,乌克兰一直在努力尽可能地推进,特别是轻型部队和特种部队。他们在避免走主要干路,因为它们已经在俄罗斯无人机的监视下,随时都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现在俄罗斯军队正在巩固阵地,后方的预备队正不断抵达。乌克兰的局势也必须与中东局势的进一步加剧联系起来。如果伊朗真的对以色列进行报复性打击,这个话题将迅速成为头条新闻。然而,如果乌克兰想继续获得支持,特别是来自美国的支持,乌克兰必须出现在媒体上。
乌克兰的战略目标是在短期内摆脱负面头条新闻,并提高本国人民的士气。从中期来看,有人试图捆绑从顿巴斯流离失所的俄罗斯军队,从而打破那里的俄罗斯人的势头。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乌克兰的目标是改善自己在战场上的地位,以便获得未来更有利的谈判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