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与运营管理,分享运行维护经验,分享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macrozheng  ·  分页查询接口,从2s优化到了0.01s! ·  20 小时前  
数据分析与开发  ·  低级失误导致 Elasticsearch ... ·  4 天前  
数据分析与开发  ·  离谱!裁员裁出新高度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2017年值得关注的数据中心趋势预测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 公众号  · 数据库  · 2017-01-11 08:29

正文

2017年,在云服务和数据中心业界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本文中,我们专程就该话题采访了业内专家Lars Strong、Ian Seaton、Bruce Taylor和Vince Renaud,如下是这些专家们的预测观点:

  虽然当前数据中心的PUE值已然获得了很好的改善,但其实在这方面仍然有相当大的可改进空间。好消息是,数据中心行业为提高效率所做的努力正在持续,这对于企业自身和环境都是有好处的。几年前,企业数据中心都试图遵循谷歌、微软、雅虎、Facebook等冷却效率创新者的领先优势。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一些设计概念已经渗透到了规模较小的企业组织,但对于小型企业组织而言,想要实现非常低的PUE值的设计还是相当困难的。

  大型托管和云服务基础设施的市场份额的不断增长对数据中心行业的能源消耗产生了积极影响。托管服务和云服务所具备的竞争的本质属性要求数据的构建必须使用高效的冷却基础设施。随着IT工作负载从较小的低效设施迁移到云服务,他们通常能够得到更高效的基础设施的支持。

  我所看到的一大趋势是:大型企业组织将继续经营他们自己的数据中心,以尽可能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数据中心站点的PUE值。虽然关于提高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的举措方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新的趋势则是关于这些举措将如何变得更为全面和详细,以及如何在整个企业层面建立这些举措,并实现跨所有数据中心站点的统一授权。从历史上看,无论是对相应问题的评估,以及方法的改善均已经留给了个别的数据中心站点。改善气流管理(AFM)从根本上是提高效率、降低PUE和运营成本。为评估和AFM补救建立企业范围内的方法,标准化批准的解决方案的结果,加快改进的步伐,因为一名数据中心站点的管理人员所学到的经验对其他站点的数据中心管理者而言是更有价值的。

  – Lars Strong

  在2017年,我们预计将看到全美国的企业和公共服务部门机构由于其数据中心的低效冷却而花费大约17.5亿美元在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方面。而这种浪费实际上应该比刚刚过去的2016年略有减少。估计基于1.7的平均PUE值,从而影响到使得较新的数据中心的PUE值通常都在1.5 - 1.6的范围内,而较之三年前的整体平均水平则为1.89;通过借助良好的气流管理和精确的温度管理所实现的更易于实现的1.3的PUE值相比,没有任何免费冷却的益处。因此,这种浪费估计是保守的,因为实际能够节省的资金会由于未开发的免费冷却机会而更高。边缘数据中心基本上是一个内容分发网络(CDN)的同义词,但是行业评论者已经将该术语演进为包括用于物联网(IoT)的移动边缘中心和缓存枢纽。因此,我们将看到这些规模较小的分布式数据中心的日益激增,以抵消在大型云大数据中心整合的趋势。当然,这两种趋势都将有助于企业数据中心在整体数据中心市场中的持续减少。我认为我们也有望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凭借着他们自己所具备的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简化对他们的客户的性能的质量控制管理的属性而进入边缘数据中心空间。

  在过去的2016年,我们看到一些大型的著名企业纷纷开始进军开放计算和开放式机架领域,而在2017年将有更多的加入者。虽然开放计算项目在当今的数据中心领域所占的份额仍然不到10%,但这一比例将继续攀升至临界值,特别是由于一些业界的代表性大型企业在这方面均打造了雄心勃勃的建设计划。

  由内容提供商以及开放计算空间所推动的持续的整合到超大型云数据中心、转变为边缘数据中心的增长的趋势将会导致一些供应商进入这一竞争环境领域。最大的变化将是,即使市场在增长,但客户的数量实际上将萎缩。 巨大整合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小型边缘数据中心的增长也将有助于减少客户,因为我们有望可以看到一个从独立的本地托管空间配置要么转变为搭配边缘专家,这些专家将复制他们的设计到二三线市场;要么是内容提供商将在全国各地的以前服务不足的市场上部署自己的精简设计的趋势。一方面,开放计算项目将朝向商品化的机架,冷却和配电产品方向发展,降低了成本和供应商的利润…并减少某些渠道提供的可用市场。相反,我们可以期望大型数据中心和内容提供商边缘数据中心寻找与他们合作的设计合作伙伴,为他们的空间建立竞争优势。这两个相反的力量最终将导致服务于数据中心市场的行业细分出现一些波动,而我们可能会从2017年开始看到。

  5G的普及仍然还需几年的时间,但我们可以期待开始听到一些beta版的测试系统和眼光独到的观察能够揭示行业领军如何尝试进行自己的市场定位。今年应该出台大部分透明的规划,以确保网络准备就绪,从塔到PoP。5G将推动移动应用程序的下一次大爆炸,需要相应增加数据中心处理和存储容量。预计业界将展开空间和人才的争夺。

  当你认为我们终于讨论完了推动数据中心增长的因素,甚至包括了风靡一时的Pokemon Go手游时。我们又看到了在去年圣诞节期间新兴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游戏的广告风潮。这些新的应用程序可能不会颠覆数据中心领域的游戏规则,但它们仍将帮助数据中心运营商保持其运营空间的充实而忙碌。

  预计在数据中心业界将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被大型企业收购的案例,包括DCIM提供商。尽管一些预测者已经不再支持DCIM市场会呈现长期性的增长,但是由于更多元素被更完全地集成,所以DCIM仍然具有战略重要性。

  最后,我们是否将会看到容器集装箱/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转折点呢?

  • 超云的整合

  • 边缘、物联网

  – Ian Seaton

  数据的大幅增长,以及各种数字化智能设备的增长将推动全球数据中心的增长。以下是当前的趋势和对于由此产生的数据的未来的预测,我们将在未来一年看到的增长:

  新的数据中心建设持续快速增加,但是,由企业所拥有和运营的数据中心的数量将越来越少。更多的企业组织将选择采用多租户租赁、托管和混合云托管的模式。

  主要的云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将继续发挥推动作用。

  混合云将是大多数企业组织采用云服务的首选途径。

  电信企业将成为云网络交换服务的主要参与者。

  网络边缘将继续通过更小的数据中心足迹带动二级市场的增长。

  模块化微边缘网络数据中心将越来越多地部署,以便能够在任何地方快速提供超大规模的网络容量。驱动因素包括物联网,内容交付等。

  碳减排战略——包括运营效率和电力采购方面都将继续受到超大规模的领导。

  随着分析、优化和自动化的持续增长,工业物联网的监控和控制将继续增长。然而,数据中心的工业物联网将受到由此所带来的安全风险的审查。

  始于超大规模的领域的朝着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方向发展的趋势将会加快。

  IT:OT之间的鸿沟成为数据中心行业的祸根已经有10多年了,其将被智能预测分析(特别是电力和冷却基础设施)的需求而关闭。需要构建管理系统以满足DCIM / DCSO,进而满足ITSM。

  开源将不断地挑战任何和所有专有的IP,包括硬件和软件以及数字基础设施领域,并将日益商品化,且作为公用服务提供。白盒是所有IT的未来状态。

  – Bruce Taylor

  过去的2016年已经成为了过渡性的一年。这种转变过渡采取了更好的基础设施系统结合升级的控制和监测的形式。许多数据中心业主和运营商已经合理地开始转向更多以供应商为中心的维护。无论是发动机发电机、UPS、中央机械设备还是计算机房冷却,业主们都交由设备制造商的维修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这种维护通过主要是通过制造商的维护合同来实现,或在某些情况下第三方提供商的维护合同来实现。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资产的完全信任和访问由供应商处置。不幸的是,这也相应的带来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新兴趋势:

  1、数据中心业主们越来越不熟悉其设施基础设施的真正操作顺序了。相反,他们需要依靠复杂的控制序列和供应商来建立和维护他们的系统。在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或遭遇问题期间,没有人理解应该发生什么或需要发生什么以提供连续的操作。因此,不可恢复的中断的机会在增加。

  2、现代基础设施组件和系统是高度基于计算机的。需要技术人员将他们的计算机插入系统以实施诊断和正确的维护。这引入了一个未知的笔记本电脑连接到所有者的基础设施。已知和未知的病毒可以传递给基础架构组件,如果连接到更大的操作系统,则可能会在整个企业中引发更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看到数据中心业主将更加熟练地在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进行病毒控制。也许会提供他们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安装适当的软件,让技术人员执行维护和故障排除。在您的数据中心信任别人的IT只是自找麻烦。曾经就发生过几宗因代码而导致数据中心陷入运营瘫痪的例子。想想曾经的Stuxnet(震网)病毒吧!

  由于对您数据中心的操作顺序缺乏了解,我们看到数据中心业主将会把自己的技术人员派遣送到制造商接受培训,以便充分了解相应的操作顺序。制定完整的标准操作程序(SOP),紧急响应程序(ERP)和流程方法(MOP)对于充分了解基础设施是至关重要的。

  – Vince Renaud

专注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与运营管理,分享运行维护经验,分享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

合作交流:wj2012bj

QQ交流群: 108888484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

ID:wj-yunwei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