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怎么牢牢吸附?揭秘“神奇蛋白”的液态粘附术
生物粘附剂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种生物利用其进行附着、捕猎和防御。然而,许多粘附剂的机制尚未明确,蜱分泌的“水泥锥”便是其中之一。硬蜱通过甘氨酸丰富蛋白(GRPs)强化附着并实现长时间吸血,这一过程与疾病传播密切相关。尽管GRPs被认为提供了水泥锥的强度和稳定性,其具体机制仍未解明。
2024年11月29日, 瓦赫宁根大学的Siddharth Deshpande和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Ingrid Dijkgraaf团队在Nature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Phase separation and ageing of glycine-rich protein from tick adhesive的论文。
本研究揭示了硬蜱Ixodes scapularis唾液中的甘氨酸丰富蛋白(GRP)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形成生物分子凝聚体的机制,发现GRP在盐诱导和蒸发条件下发生相分离并通过阳离子–π和π–π相互作用驱动该过程。研究表明,这些凝聚体随着时间由液态转变为固态凝胶,表现出与蜱的水泥锥类似的粘附特性。此外,实验提供了自然蜱唾液中存在蛋白质富集凝聚体的证据。该研究为理解蜱的生物粘附机制、开发蜱控制策略以及生物医学应用(如组织密封剂)提供了科学基础。蜱唾液中甘氨酸丰富蛋白(GRP)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及其结构特征
GRP包含1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负责其转运,剩余77个氨基酸构成成熟的tick-GRP77序列。该蛋白约26%为甘氨酸,其他主要为非极性(44%)和极性(36%)氨基酸,少量为疏水性和芳香性残基。AlphaFold预测表明,信号肽呈α螺旋结构,而成熟蛋白则缺乏明显的二级结构。IUPred算法和其他预测工具确认tick-GRP77为高度无序蛋白(IDP),这一特征支持其可能参与液–液相分离(LLPS)。
图1:蜱唾液中富含甘氨酸的蛋白质是天然无序的,并且具有很高的LLPS倾向性。
蜱GRP77通过蒸发诱导的液–液相分离(LLPS)行为
实验中,将2μl含GRP77的溶液滴加到亲水玻璃表面,随着蒸发,蛋白质在液滴边界积聚,形成凝聚体。在32μM浓度下,随着时间推移,液滴边界出现明显的相分界,并形成微米级的GRP77凝聚体。增加初始浓度加速了凝聚体的形成。进一步验证表明,盐的存在促进了GRP77的相分离,而水溶液和牛血清白蛋白未能形成凝聚体。凝聚体之间出现融合现象,表现出液态特性,且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实验结果表明,GRP77通过简单的共沉淀过程形成粘性液滴。
图2:Tick-GRP77通过简单的共沉淀发生LLPS,形成类似液体的凝聚体。
蜱GRP77不同氨基酸序列对液–液相分离(LLPS)的影响
通过比较GRP77的N末端(20–51)和C末端(52–96),发现C末端富含碱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能更快地引发相分离,并且倾向于润湿玻璃表面。通过突变实验,去除芳香族氨基酸(ΔFY突变体)或精氨酸(ΔR突变体)后,LLPS现象显著减弱,说明芳香族氨基酸和精氨酸在驱动相分离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也在共沉淀过程中发挥作用,尿素和1,6-己二醇能够有效干扰这些作用。总体而言,精氨酸的c-π和π-π相互作用在LLPS中起主导作用。
图3:精氨酸和芳香族残基是驱动tick-GRP77相分离的关键因素。
磷酸盐对蜱GRP77液–液相分离(LLPS)的促进作用
通过向GRP77溶液中添加氢磷酸钠(Na2HPO4),在不同浓度下快速观察到相分离,尤其是在较高的盐浓度(1 M)和较高的GRP77浓度(63 µM和125 µM)下。低浓度(16 µM)在1.5小时内也能迅速形成凝聚体。模拟蜱唾液拥挤环境,添加聚乙二醇(PEG)后,GRP77在更低的盐浓度下也能立即相分离。进一步通过微流控设备观察,GRP和Na2HPO4的流动交汇处立即形成了蜱GRP77凝聚体,表明盐引发了迅速的液滴形成。
图4:在磷酸盐存在下,tick-GRP77形成凝聚体。
蜱GRP77凝聚体从液态到凝胶态的转变
高浓度GRP77在蒸发实验中形成的凝聚体不仅融合形成网状结构,还展现了粘附性和黏弹性特征。在盐诱导的共聚集实验中,长时间孵育的高浓度GRP77凝聚体表现出稳定的簇状结构,且通过荧光恢复实验(FRAP)观察到,随着时间推移,凝聚体的流动性显著减弱,表明它们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新鲜样本的荧光恢复较快(约49%),而陈旧样本恢复极慢(约2%)。此外,蜱GRP77凝聚体具有极高的粘附性,表现出强大的附着力。
图5:GRP凝聚体形成粘弹性网络和固态聚集体,并表现出粘附特性。
自然蜱唾液中蛋白质凝聚体的证据
通过从自然栖息地收集蜱并提取其唾液腺内容物,发现蜱唾液中存在多种蛋白质(10–100 kDa)。显微镜观察发现,唾液腺提取物中有多个微米级的球形液滴,并记录到液滴融合现象,表明其液态特性。高盐浓度处理后,还观察到纤维状结构,且荧光标记的GRP77蛋白在这些液滴/纤维中有强烈的分配。进一步分析表明,蜱唾液中可能普遍存在GRP富集的凝聚体,而不仅仅是tick-GRP77。多种蜱GRPs的氨基酸组成与tick-GRP77相似,表明该凝聚体机制可能是蜱唾液中蛋白质过渡的普遍路径。
图6:蜱的唾液腺提取物暗示存在富含蛋白质的相分离液滴。
小结
本研究表明,蜱唾液中的富甘氨酸蛋白(GRP)通过简单的共沉淀发生LLPS,并在数小时内表现出老化行为,形成类似凝胶的粘附结构,可能在蜱的粘附过程(如水泥锥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GRP中的精氨酸和芳香族残基通过阳离子-π和π-π相互作用驱动LLPS。类似的液-固转变过程在其他生物的粘附剂中也有发现,揭示了生物粘附蛋白的共性。GRP的研究可能为生物粘合剂、抗蜱疫苗以及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并有助于控制蜱传播的疾病。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4-01686-8声明: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学之处,请在下方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