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饶新闻  ·  敲黑板!《哪吒2》的隐藏知识点来了→ ·  15 小时前  
银幕穿越者  ·  《诡才知道》评分上涨 ... ·  昨天  
桃桃淘电影  ·  9.7分崩到6.4,年度最热新番玩脱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如果你混到没人找你吃饭,没人喊你聚会,连电话也没几个,那真要庆祝,你不是人缘变差,而是真正觉醒了!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5-02-21 06:00

正文

图片

文 | 枳为橙
来源 | 读书369(ID:dushu369com)


点击上方收听主播冰凌朗读音频

结尾曲:韩晓 - 余生


作家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讲过一个人的心境变化:

牛爱国曾有多个关系要好的朋友,有人陪他走过数十年的路,彼此还许下承诺“要好一辈子”。

有人与他相知相惜,即便相隔两地,也常常会惦记对方,大老远前去探望。

那些年,他时常约着老友吃饭聚会,一起畅谈心事、互诉衷肠,也十分依赖人跟人的常来常往。

可后来因为种种缘由,过往的朋友都渐行渐远,那些看似牢不可破的关系还是走到了分道扬镳的结局。

历经世事后,牛爱国终于觉醒:与其执着于他人的陪伴和关系的长久,不如学着经营好自己,过好眼前的生活。

刘震云也在书里道破了人情往来的真相: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现实生活中,总听一些人感慨:社交圈越来越小,饭局邀约越来越少,日子越过越安静,是不是意味着人缘变差。

事实上,当一个人不再过度依赖社交,放得下无意义的联系,懂得享受孤独,才最值得庆祝。

因为你已经活成了真正的强者,达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01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清理干净圈子,不再强行合群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写过一段话,令人受益颇深:

“很多人成长多年,可能始终没有明白的一件事就是,过于费心经营亲密关系是没用的。

那些关系可能让你在某个阶段获得了某段美好的时光,但它浪费了你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心力。”

人活一辈子,值得追求的事情太多了,不管是亲密关系还是其他人际交往,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最怕的就是,你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维系人际关系上,耗尽了自己的心神,再也没有力气去打理好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你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明白:某些社交本就是无意义的,也不是所有的圈子都适合自己。

有时候,费尽心思想要挤进某个圈子,想要拓宽某些人脉,到头来,除了劳心伤神,其余一无所获。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给关系做减法,清理干净社交圈,不再强求感情的永恒,停下了追求合群的步伐。

画家陈之佛年轻时,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酒局,在人群之中,在热闹的氛围下,他体会到了短暂的快乐。

有一次,他遭遇意外住进了医院,暂停了所有的社交活动,这才发现:

真正关心他的人屈指可数,那些他曾以为亲密无间的关系也只是逢场作戏罢了。

身处病床上的时光,他开始静下心来画画,不再关注外界的喧闹,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

正是那些日子,让他看清了社交的本质,明白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随后断绝了那些毫无意义的往来。

后来,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画家,不少人慕名前来拜访,想要与其结交,他都没有放在心上。

比起喝酒聚餐,他还是更喜欢独自一人待在家里作画,享受安静的美好。

谈起生活的乐趣,他坦言称:

“以前跟朋友在一起时,我经常开怀大笑; 可直到我的画获奖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可以笑得那么由衷。”

不禁想起刘震云说过的一个现象:

人们都喜欢大的场景,喜欢制造热闹,比如一群人在酒桌上笑语欢歌,说一晚上的笑话。

但是等到酒宴散了,再回想整个过程时才发觉,不是所有话题都能触及饭桌上每一个人,很多人说得全是毫不相干的话题。

有多少人,年轻时惧怕孤独,于是一次又一次融入人群,陪着众人说说笑笑,但结束后却感到疲惫不已。

成熟以后渐渐明白,人只有远离嘈杂的圈子,在仅属于自己的清欢里,才能收获内心的自在。

人生在世,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生命中。

到了一定年龄,记得整理好圈子,趁早把让你不舒服的人从生活中清理出去,别再执着于圈子的大小,多把时间用在自我提升上。

精神足够独立,圈子变得干净,生活获得平静,灵魂方可丰盈。


02

认知水平高的人:

不管闲事,不说闲话,不操闲心


主持人何炅曾在节目中说到:“不要在意那些与你生命没有关系的人对你的任何评价。

因为对方不需要对你的人生负责,而你要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

在他看来,人的精力和时间一定要花在自己身上,真正能改变人生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的确如此。前行路上,如果总是穿着别人的鞋,注定走不好自己脚下的路。

如果总是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自然看不到自己眼前的风景。

如果一味用朋友的数量、聚会的次数来评判生活的价值,终究会错过更多美好的时光。

你有没有算过,一路走来,因为太过在意别人的评价,因为太过在乎人缘是否好、人脉是否广,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多少阴霾。

贾平凹曾表示,有段岁月里,他特别害怕“敲门声”。

早年间,他也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家里隔三差五就有各种各样的人来拜访。

那时候,只要有人敲门,他都会开心地跑去迎接,边跑边应声:“来了来了。”

可日子久了才发现,真正聊得来的挚友没来过几次,反倒是那些利益驱使下的人常来找他。

有的人进门后,一张口就是求他办事,所求之事还特别令人为难,不知如何是好。

有的亲戚大老远从老家赶来找他帮忙,有的朋友还会为了人情交换要求他写条幅送人,也有一些纯粹是闲来无事,找他闲聊解闷。

最开始他不想伤了情面,也不想得罪任何人,只能多次强忍心中的不快,迎客进门。

但管得闲事多了,操的闲心多了,“委屈自己”的次数也就多了。

那些纷繁复杂的人情关系让他深受折磨,时常感到心烦意乱、焦躁不已。

只要一听到敲门声,他都十分忧愁,读书写作也因此屡次被打断,长期的焦虑让他觉得头发都白了不少。

于是他决定,不再理会敲门声,没有预约也不会随便给人开门,多关注自己的感受。

之后他还搬了几次家,只为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从那之后,没有闲杂之人来找他吃饭聚会,也远离了是非不断的闲事,也无需再听那些跟自己无关的闲话,他这才感觉状态变好了,整个人也活得自在许多。

很认同《山居笔记》中的一段话:

“真正的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

一种不理会喧嚣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并不陡峭的高度。”

活得通透的人,在人际交往上,往往都有着一定高度的认知水平。

他们不会为了取悦他人,不断消耗自己,更不会为了处理旁人的闲事,打乱了自己的节奏。

人生如旷野般辽阔,就是因为,环绕在周围的人变少,生活才得以变得简单美好。

始终别忘了:好的人生,首先在于自我成全。

舒适的生活,从远离错误的关系开始。


03

中年以后:

独处,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周国平提出过一个观点:

“一个人越是有才华的话,他的孤独的路程就越长。”

他表示,“孤独”的过程,就是收获丰硕成果的过程,也是寻找自己人生道路的过程。

而那些无法与孤独和解的人,通常没有自己的路,走得都是大家的路。

周国平自身就是一个十分喜欢独处的人,他不喜应酬,所以时常躲着那些不必要的邀约。

有段时间里,因为接二连三参加了不少讲座,给他的精神上带来了很大压力,让他的身心都感到被束缚住了。

若非迫不得已,他更愿意屏蔽外界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一个人待在家里看书、写作,与内心深处的自己对话。

远离尘世纷纷扰扰,避开一切无谓喧嚣,他才能真正沉浸在自己热爱的文字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人的精神世界唯有在静下来时,才能得到真正的抚慰,才可以收获长久的富足。

生命中有太多时刻,我们不得已挤在人群之中,强颜欢笑、伪装自己,假装合群。

实际上,过度社交,只会让自己的身心能量不断消耗。

而独来独往的日子里,看似被寂寞包围,实则是修炼自我最快的途径,也是人生路上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