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中国妖怪学第一人
2010年上海的一次动漫展上,80后作家张云看到几个动漫爱好者穿着各式各样的漂亮衣服,其中不少就有妖怪的打扮。
张云问其中一个孩子,知道装扮的妖怪是哪位吗?
她说:
“当然知道,这是日本的妖怪,叫姑获鸟。
我们装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和汉百物语》 百鬼姑获鸟与英雄
月冈芳年1865年绘制
那一刻,张云如遭雷击,呆若木鸡。
姑获鸟最早起源于中国,《本草纲目》就有它的记载。
传说是死去产妇的怨念所化,常在黑夜中抱着婴儿行走,怀里婴儿的哭声化成了姑获鸟的叫声。
中国民间记载的“姑获鸟”
明明是中国的妖怪,怎么落户到日本名下了呢?
不止姑获鸟,日本三大妖怪都来源自中国。
“玉藻前”就是我国的九尾狐,早在汉代画像中就经常出现,有时还和西王母刻画一处,体现出祥瑞寓意。
天狗最早记载于我国《山海经》中;
河童的形象则是来源于我国传说中的“河伯”和“水虎”。
可以说日本70%的妖怪都来自于中国。
可某次张元遇到日本妖怪学学者,对方甚至直接说:
妖怪的未来,在日本。
而张元甚至无法反驳。
是啊,妖怪的根源虽在中国,但我们甚至连一本将中国妖怪全部记录在内的书都没有。
《日本妖怪图鉴》
于是,张元开始了自己的寻妖之旅。
一查才了解,日本所谓的妖怪学,很多是借鉴、甚至直接抄的中国典籍。
抄着抄着,倒抄成自己的了。
01
日本三大怪谈之一的《牡丹灯笼》,就是改翻自中国明代小说《剪灯新话》。
说一位商人路遇一位女子,趋前搭讪,女子转过头来,脸上什么都没有!商人吓得半死,一路跑到街市路旁一个卖宵夜的摊子,稍作喘息。
宵夜摊老板问商人:“发生什么事了?”
商人便告知无脸女人的事。
老板说:“你见到的无脸女人,是不是这样的?”
老板把脸一抹,脸上什么都没有!
商人当场昏死过去。
《牡丹灯笼》
其实不光这一篇,浅井了意的《伽婢子》共13卷68篇,全部来自中国小说。
但作者不是直接翻译中文,而是把人名、地点和背景全都换成日本历史人物。
这部彻头彻尾的抄袭作品,却成了日本怪谈小说之祖。
日本最有名的妖怪画,鸟山石燕所绘的《百鬼夜行图》,4部画卷绘制了207种妖怪,很多就出自中国。
比如“飞头蛮”,就是干宝《搜神纪》里的“落头民”。
百鬼夜行中的“飞头蛮”
传说三国时,吴国将军朱桓有一个婢女,每天晚上他人睡觉后,她的头就飞走了。
大家都以为这婢女是个怪物,吓得不敢再收养她了,就让她走了。
日后才晓得她是落头民。
这种故事放在咱这儿是封建迷信,但日本却发展出了“妖怪学”。
水木茂笔下的中国妖怪-落头民
日本的绘画名家纷纷开始绘制以妖怪为基础的《百物语》;
《百物语之小幡小平次》,画中男子被妻子与奸夫所害,为了复仇,每当妻子与情人同床共枕时,他便把帷帐拉开,睁眼看着他们在做什么。
电影发明出来后,日本更将民间妖怪故事搬上大银幕。
黑泽明的《梦》中“狐狸娶亲”的传说,便来自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狐嫁女》;
可惜如今世人只记得黑泽明的狐狸,原版蒲松龄倒早被遗忘了。
“妖怪文化”,让世界记住了日本。
而日本也反过来将“妖怪文化”输回中国。
如今年轻人玩的游戏是讲日本阴阳师的、看的动漫是各式日本妖怪。
把原产自中国的妖怪,认成日本的毫不奇怪。
一只小小的妖怪,倒让日本成功实现文化殖民的目的。
02
张云决定为中国妖怪争一口气,为五千年来从没有断绝的中国妖怪文化争一口气!
他用十年时间,翻阅了300多本古代典籍,搜集出2000多只中国妖怪。
凭一己之力开创了“中国妖怪学”!
你知道中国妖怪的首领是谁吗?
白泽;
某天白泽被正在巡视中国各地的黄帝捕获。据说,当时它向黄帝详细描述了天下妖怪和鬼神的一切。
天下妖怪多达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
黄帝命人将白泽所描述的妖怪一个个画成图画,自此,妖怪一下通晓全国各地。
后世便引用白泽为“万妖之祖”。
你知道中国的妖怪该怎么区分吗?《西游记》里的算妖怪吗?
张元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妖,而《西游记》却不算。
因为中国妖怪分成四大类:
妖、精、鬼、怪。
人所化成、或者动物以人形呈现的,叫“妖”;
比如老鼠化成的“冬仓使者”
山石、植物、器物所化的,叫“精”;
画精
鬼,指的的是魂不散者,以幽灵、魂魄等形式出现,比如《画皮》;
大面鬼
“怪”,指平常生活中没见过的事物,比如传闻中能吞象的巴蛇。
梦魇的魇怪
那中国妖怪,和日本妖怪、西方精灵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中国的妖怪大多是善良的。
比如天黑会主动来田地寻人回家的“提灯小童”,原型主人家一把用旧了的笤帚。
提灯小童
妖怪也怕黑,和人类互相背着对方走夜路的老鹞;
和人类分工合作种地,人类出种子、妖怪出力气的山魈;
这些都是张元花费十年,从《山海经》、《搜神记》、《子不语》等300多部古籍中考据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