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设计社区,我们经常会看见一种现象。
有人发布了一张英文排版的设计稿:
下面一定会有人评论:作者为何要用英文装逼,有胆换成中文试试!
他言下之意是说用英文排版就是要比中文更高级,所以不是你的设计高级,而只是因为用了高级的英文。
当然这种观点是不值得一驳的,排版的原理是相通的,能做好英文排版的人,肯定也能做好汉字排版。
不过英文跟汉字在结构上完全不一样,在设计上肯定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们都知道,汉字是象形字,而英文字母则是没有明确意义的图形化字母。
这就决定了汉字与英文字母在很多地方不一样。
汉字最大的特点就是:字形复杂,表意更丰富。
汉字海报只需要纯文字,就能非常精准的表达出主题。
英文字母则刚好相反,字形简单,更图形化,几何化。
纯英文字母的海报,需要更多的辅助元素才能表达出主题。不过它的优点在于字母形状偏简单几何形状,因此在构图上更容易把控。
如果单从视觉表现力上来讲,汉字比英文强多了!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好多人还是觉得英文的设计更有高级感?
这个还真不是幻觉,比如说我随手罗列一下主流国产车的LOGO,大多数是以英文为主:
当然,也是有以汉字为主的汽车LOGO:
不过这些品牌的车型以低端车为主,大多是面包车:
看来不只普通人,就连品牌商家都觉得英文LOGO要比汉字LOGO更高端一些。
看到这个结论,你是不是甚至有点生气!
倒底是因为英文看起来要比汉字高级一些?还是因为国人喜欢祟洋媚外?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人的视觉反馈机制。
还是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
比如说这件衣服:
看到这件衣服会有什么反应?
你肯定会想这人就是传说中的沙雕吧,是个男人有什么好强调的。
这个时候你脑子里面根本没有考虑过这衣服好不好看的事情。
我们再简单改一下:
换成英文之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变成:衣服样式还行,挺简洁的。
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反应,一种是关注“内容”,另外一种则是关注“视觉形式”。
也就是说,对于不熟悉的文字,我们的大脑都是按图形化处理的。
如果让人来选这两件衣服,我估计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第二件。
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是英文比汉字更高级,而是因为在“文字”与“图形”的选项中,我们选择了更抽象的图形。
不只中国人,老外也是一样一样的。
在老外的眼里,汉字不只高级,更有一股神秘的东方力量!
别笑,别人觉得这个纹身特别酷的!
越是容易被解读的东西,我们越会觉得不够高级。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品牌即使只有单纯的英文字母,也会选择没有具象含义的人名,或者干脆自创一个不存在的单词:
Google和三星是自创的单词,飞利浦和赛琳是人名
再来一张更有意思的对比图,可以看到各大品牌都在跟自己的母语过不去。
日本人跟我们一样爱英文,而美国人为了不让自己的品牌名称被简单的解读出来,干脆连英文字母都不要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将事物陌生化后,产生美感的现象。
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距离产生美。
这种现象其实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我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
下面这些地名你是不是觉得挺文艺的?
其实这都是汉字翻译后,使得文字陌生化后产生的美感。
江户、横滨这些都是汉语里面没有的词,看着不明觉厉,所以才会让人感觉更高级,更有味道。
我特地上网查了一下这些地名的日语原有意思,发出来大家感受一下:
再来和中国的地名对比一下:
横滨 VS 海南
六本木 VS 五棵松
。。。
不但不文艺,还挺尬的。
就如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不是特别高级
但是翻译过来,无非就是眼花看到月光以为下雪,然后看一下月亮,老想家了。
一点儿都不高级了这个境界,但是几乎是同一件事,但是用文言文表达,你就觉得很高级!那就是陌生的力量。
陌生化产生想象,想象力产生美。
其实世界上本没有美,有了更多的想象就产生了美。
要不然,董洁为什么会和看腻了潘粤明,反而和。。。王大治
那么,单纯从视觉出发
中文字的设计能不能让天天对着中文的我们,感到高级?
绝对的可以做得到。
有哪张比你看到的那些英文日文海报LOW了?
是不是觉得之前的偏见只是自己见识太少?
-------------------------
往期精华文章导读:
本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庞门正道
这里是庞门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