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后果。以怨报怨,升级伤害,两败俱伤,双方痛苦。以德报怨,停止伤害,化解伤害,内心平和,无所伤害。
文/方崇阳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刘向《新序》中有一则浇瓜之惠的故事。战国中后期,魏国定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也称梁国。梁国有位大夫叫宋就,是位贤臣。早年,他曾经在楚魏边境,做过一个小地方的县令。在梁国和楚国接壤的两个小村庄上,都各自种植甜瓜,梁楚两村种出来的甜瓜,口感却有所不同。梁国村子里的百姓种瓜勤劳,精心管理,水也浇的多,所以种的瓜也就特别甜。而楚国村子里的百姓偷懒,疏于管理,水也浇的不多,所以种的瓜不怎么甜。
梁楚两村种出来的甜瓜,口感却有所不同(资料图)
楚国边境县令尝了梁国的瓜比自己这边种的瓜甜很多,非常恼火,怒骂楚国瓜农种瓜不如梁国人。楚国边境瓜农被骂之后,心生怨气,但他们不总结自己懒惰,疏于管理,少浇水而没有种出甜瓜来,反而将怨气出在梁国的甜瓜上。于是,楚国的瓜农晚上偷偷跑到梁国的瓜地里,破坏梁国甜瓜的生长,影响梁国的甜瓜生产。
后来,梁国的瓜农发现了楚人晚上搞破坏的做法,大家也很气愤,于是汇报给了负责治安的长官,准备晚上也去楚国那边破坏楚国的瓜地。负责治安的长官连忙将此事汇报给了县令宋就。宋就考虑了一下这事,前来安抚梁国瓜农:“我们梁国人善良勤劳,所以种瓜甜美,我们又怎么能学楚国人那样做坏事呢?如果真学他们,晚上跑去他们瓜地破坏,这样一来二往,只会增加更多的怨恨,这些怨恨升级,就成为招惹祸患的根源啊!如果大家希望长远地种出好瓜,不受楚人的干扰,并且长期处理好两地瓜农的关系,大家不如听听我这个建议:每天到了晚上,我们梁国的瓜农偷偷地去给他们的瓜地浇水,管理一下他们的瓜地,不要让他们知道这事,也让他们种出好瓜,他们就不会来破坏我们的瓜地了。”
梁国的瓜农大家一商量,觉得宋就县令的话有道理,大家也不想弄出祸事来。于是,到了晚上,就偷偷地给楚国的瓜地浇水管理。到了白天,楚国的瓜农又给自己家瓜地浇水,这样,这楚国的瓜越长越甜。楚国的瓜农觉得非常奇怪,怎么和原来一样的浇灌,但是现在种的瓜却比原来的要甜美好多倍。最后,楚国的瓜农发现是梁国的瓜农晚上来偷偷地浇了水。
楚国的瓜农将种的甜瓜贡献给楚国的县令品尝,这次楚国的瓜比梁国的瓜甜,楚国的县令很高兴,就问怎么回事,楚国瓜农如实回答了县令,楚国县令又将此事汇报给了楚王。
楚王听完之后,先是惭愧,再后又深思起来,下令臣下,先找到第一个破坏瓜地的楚国瓜农,看看他还有没其他犯罪的事,如果有严惩不殆。并且发布告示,严令禁止楚国瓜农去破坏梁国瓜地。接着又让使臣带上厚礼重金,前去梁国,与梁王加强两国间友善关系。楚王在梁王面前称赞梁王治国有方,百姓友善,所以愿意结盟,梁王也认为楚王真诚可信,也愿意友好交往,达成同盟。
慢慢从县令宋就处理好瓜农事件开始,梁楚两国的同盟之好越发亲密。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资料图)
顺乎自然,行无为之事,不惹事、不弄事、不做背道的怨事。不善之事,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有德善事,小事成大事。消除怨恨之心,不怨恨、不迁怒、不气愤,增加功德之利益。
与人相处时,不能避免地有人伤害我们,这伤害可能是物质上的伤害,可能是精神上的伤害,可能是情感上的伤害。我们如何化解?
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想,就会有不同的行为和不同的后果。以怨报怨,升级伤害,两败俱伤,双方痛苦。以德报怨,停止伤害,化解伤害,内心平和,无所伤害。
修道德之心灵,造宽容之胸怀,化戾气为祥瑞,解争端成友谊。(编辑:若水)
方崇阳道长简介:无锡市道协副秘书长,周铁城隍庙住持。江苏无锡人,2008年至2011年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习,2011年至2012年于中国道教学院讲经班进修,2010年荣获全国“崂山论道”玄门讲经二等奖。
(本文由腾讯道学授权发布,文:方崇阳,选编自方崇阳道长著《道德经与人生》,文汇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