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aperWeekly
PaperWeekly是一个分享知识和交流学问的学术组织,关注的领域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各个方向。我们热爱知识,分享知识,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为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做出一点点贡献。我们每周会分享一期特定话题的论文笔记和本周值得读的相关论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实验万事屋  ·  主治医师就发了14.3分的SCI,这华中科技 ...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eLife被 “On Hold” ... ·  4 天前  
弗雷赛斯  ·  画科研机制图,我们599元封顶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PaperWeekly

港理工、腾讯等发布E.T. Bench,迈向细粒度、事件级的视频时序理解

PaperWeekly  · 公众号  · 科研  · 2024-11-05 13:11

正文



论文标题:
E.T. Bench: Towards Open-Ended Event-Level Video-Language Understanding

收录会议:

NeurIPS 2024

项目主页:

https://polyu-chenlab.github.io/etbench/

论文链接:

https://arxiv.org/abs/2409.18111

代码链接:

https://github.com/PolyU-ChenLab/ETBench



引言
多模态大模型的出现引发了视觉-语言理解领域的重大范式转变。多模态大模型通过融合先进的视觉编码器与大语言模型,获得了优越的多模态感知和推理能力。
为了全面地评估这些模型的能力,诸多图像/视频理解测试基准被构建出来。其中,视频理解测试基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多模态大模型已经在视频理解任务上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然而,现有视频理解测试基准主要依赖视频级问答评测模型表现,缺乏细粒度的事件级问答,这使得它们不足以反映模型在事件级视频时序理解任务上的能力。

这使得我们不禁想问:1)现有多模态大模型在细粒度的事件级时序理解上是否能达到与视频级理解相似的表现;2)如果现有模型的时序理解能力不佳,应该如何进行有效地改进。



简介

为了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我们首先引入了 E.T. Bench(Event-Level and Time-Sensitive Video Understanding Benchmark),这是一个大规模,高质量,场景开放的事件级视频时序理解测试基准。E.T. Bench 专注于长视频和多事件视频的细粒度时序理解。
如下图所示,E.T. Bench 由 4 个大类(指代、定位、密集视频描述和复杂理解),12 个子类的时序理解任务组成。E.T. Bench 通过从 15 个数据集中精心收集视频,涵盖 8 个领域下的 7K 个视频(总长度达 251.4 小时),从而确保场景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并且,我们通过全面仔细的数据清洗,标注重用,指令设计,人工验证和采样流程生成了 7.8K 个高质量的事件级时序理解问答对。

我们在 E.T. Bench 上测试了 20 个图像/视频多模态大模型,包括 7 个开源图像模型,9 个开源视频模型和 4 个商业模型。结果表明,即使是最先进的多模态大模型,无论是开源还是闭源,都难以解决我们所关注的事件级时序理解任务,特别是在定位、密集视频描述和复杂理解任务上。

为了有效提升模型的事件级时序理解能力,我们进一步提出了 E.T. Chat,一个新的时间敏感的视频多模态达模型,它通过定制的专家模块将时间戳预测重新形式化为嵌入匹配问题,并相应地构造了一个为多事件和时间敏感场景量身打造的指令微调数据集 E.T. Instruct 164K。

E.T. Bench 上的全面比较证明了 E.T. Chat 结合 E.T. Instruct 164K 的有效性。并且,我们希望所提出的测试基准,模型和指令微调数据集能够激发未来对视频理解的进一步研究。



测试基准构建

E.T. Bench 的构建流程从定义事件级细粒度时序理解的四个基本能力开始,即 1)指代,2)定位,3)密集描述和 4)复杂理解。然后,我们精心挑选和设计了一系列专门用于全面评估上述每个能力的任务,并为每个任务筛选了带有人工标注时间戳的现有数据集,并根据任务所需形式将其原始标注重写为适合大模型评估的指令跟随格式。
此外,我们尽量挑选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变长视频,确保 E.T. Bench 的多样性。最后,进行完备的人工检查,过滤和采样,以删除不符合预期的样本,确保 E.T. Bench 的高质量。

E.T. Bench 与现有数据集的对比:

E.T. Bench 中的动词分布:

E.T. Bench 中的名词分布:



方法与模型

下图展示了所提出的 E.T. Chat 的整体架构。给定在时刻 采样的视频帧 ,首先利用视觉编码器 将其转换为一系列视觉 Patch 特征 ,其中 分别是 Patch 数量和特征维度。
为了保持高时间分辨率的视频帧输入,减少冗余计算以及不超出 LLM 的上下文长度限制,我们采用帧压缩器 将视觉 Patch 集合压缩合并为单个特征,并投影得到最终输入 LLM 的视觉特征 ,其中 是 LLM 的输入维度。最后,讲每个视频帧编码得到的 集合与用户提问一起送入 LLM 里获取答案。

4.1 帧压缩器
如下图所示,帧压缩器 由一个具有可学习的随机初始化的 query 的 Q-Former ,一个上下文聚合器 和一个投影层 组成。在每个时刻 接受视觉 Patch 特征 和文本提示 作为输入,通过注意力机制将与用户提问相关的视觉信息聚合到 中。
然后, 通过交叉注意力将 压缩合并为单个特征并经过投影层 后转换到与 LLM 相同的特征空间中。

4.2 通过特征匹配进行时间预测

E.T. Chat 的关键创新点集中在时间预测方式的设计上。一方面,我们认为通过离散的 Next Token Prediction 直接生成连续时间信号(即时间戳)难以优化,特别在指令微调数据量级较小的学术场景下是次优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受到 Transformer 特性的启发,即它擅长进行选择性复制而非数值计算,我们提出将时间预测转化为特征匹配问题。换句话说,我们训练模型生成或复制它想要引用的视频帧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匹配回视频来获得时间戳。

具体来说,我们定义了一个特殊 token 用于启动匹配过程,当模型在答案推理过程中认为要输出时间信息时,便会被生成并用于匹配视频帧特征,进而从匹配的帧索引中轻松获得所需的时间戳。例如,对于以 1 FPS 采样的视频,如果匹配到第 i 帧,则所携带的时间信息即视频的第i秒,整个匹配过程简单有效。

首先,将和压缩后的视频帧 token 在 LLM 的第 L-1 和 L 层中获取的隐含层状态分别表示为 ,则在匹配过程中,利用两个 MLP 分别将 投影到对齐空间中得到
随后,我们计算 与所有 的余弦相似度从而获得匹配的帧索引。

然后,将获得的匹配帧索引乘以视频帧的采样率便可还原得到实际的时间戳。通过这一操作,时间戳的直接预测被形式化为特征匹配,这对擅长选择复制的 Transformer 来说更容易学习。



E.T. Instruct 164K 数据集
我们构造了 E.T. Instruct 164K 用于训练模型,如下表所示,它覆盖了来自 14  个数据集的内容多样的事件级理解任务,包括时间定位、总结、亮点检测、密集描述和问答等。



实验
6.1 评价设置
E.T. Bench 中的不同任务具有不同的评价设置和多样的输出格式,单一指标(如准确率)不足以满足各类任务的需求。为了平衡指标数量和排名的简便性,我们对指代任务报告准确率,对定位任务报告 F1 分数,对密集视频描述任务报告 F1 分数和句子相似度,对复杂理解任务报告召回率。

6.2 评估结果

接下来,我们在 E.T. Bench 上对现有多模态大模型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比较,包括 7 个开源图像模型,9 个开源视频模型和 4 个闭源商业模型。结果如上表所示。其中,第一行的 Random 表示在各个任务上进行随机猜测的结果,用于进一步反映任务难度及现有模型时序理解能力偏弱的特点。

可以看到,得益于新提出的时间预测设计和搜集的指令微调数据集,E.T. Chat 在所有任务的平均性能上显著超过了现有的开源图像/视频模型,缩小了与先进的商业模型,如 Gemini-1.5-Pro 之间的差距。

然而,我们依然需要注意的是,从指标的绝对值及实际样例表现看,现有模型的时序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因此,我们更希望能通过这个工作引起学术界及工业界对事件级视频时序理解任务的重视,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究。
6.3 可视化
我们可视化了部分模型在部分任务上的回答内容作为对比。



总结

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了 E.T. Bench,这是一个面向多事件和时间敏感的视频-语言理解的大规模测试基准。该基准涵盖了多样化视频领域的广泛任务,评估了多模态大模型的多种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现有模型设计和用于视频大模型的指令微调数据在时间戳表示和细粒度多事件建模能力方面存在局限性。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进一步开发了一种新模型 E.T. Chat,并引入了一个包含 164K 条指令的多事件微调数据集 E.T. Instruct 164K,作为该场景下的强大基线解决方案。我们希望提出的基准、模型和指令微调数据集能够激发未来在视频大模型领域的研究。



更多阅读



#投 稿 通 道#

 让你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 



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以更短路径到达读者群体,缩短读者寻找优质内容的成本呢?答案就是:你不认识的人。


总有一些你不认识的人,知道你想知道的东西。PaperWeekly 或许可以成为一座桥梁,促使不同背景、不同方向的学者和学术灵感相互碰撞,迸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PaperWeekly 鼓励高校实验室或个人,在我们的平台上分享各类优质内容,可以是最新论文解读,也可以是学术热点剖析科研心得竞赛经验讲解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让知识真正流动起来。


📝 稿件基本要求:

• 文章确系个人原创作品,未曾在公开渠道发表,如为其他平台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请明确标注 

• 稿件建议以 markdown 格式撰写,文中配图以附件形式发送,要求图片清晰,无版权问题

• PaperWeekly 尊重原作者署名权,并将为每篇被采纳的原创首发稿件,提供业内具有竞争力稿酬,具体依据文章阅读量和文章质量阶梯制结算


📬 投稿通道:

•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 来稿请备注即时联系方式(微信),以便我们在稿件选用的第一时间联系作者

• 您也可以直接添加小编微信(pwbot02)快速投稿,备注:姓名-投稿


△长按添加PaperWeekly小编



🔍


现在,在「知乎」也能找到我们了

进入知乎首页搜索「PaperWeekly」

点击「关注」订阅我们的专栏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