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独立设计创制!祝贺我国科学家 ·  昨天  
新华社  ·  夜读|做到这“三得”,想要的自会到来 ·  3 天前  
澎湃新闻  ·  突发!吉林一滑冰馆屋顶坍塌 ·  6 天前  
人民日报  ·  这就是巴西!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推广 | 这一夜,逾千年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2-29 17:33

正文

冬至,位于山东东阿的东阿阿胶城,寒气袭人,唯有一口古井热气腾腾。


“我们已连续十年坚持在这里举行九朝贡胶告祭礼,举办冬至阿胶滋补节,就是为了传承道地的中医药文化,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带领众人开井取水炼胶。




古井正北,一座六角碑亭旁,龟驮石碑上篆刻着“古阿井”,而小亭的正面则额题四字“寿人济世”——正是东阿阿胶所尊奉的企业使命,秦玉峰总裁多次强调,“这也是东阿阿胶最大的社会责任。”


这一夜,逾千年


这一夜,“九朝贡胶开炼告祭礼”在锣鼓声中正式开场。那十年,膜拜、取水、再膜拜,如是循环反复之中,阿胶制作技艺的每一个步骤依旧神秘如故。


“冬 至滋补文化已经流传千余载,东阿阿胶也连续举办了十届冬至阿胶滋补节,把冬至文化、阿胶文化与中医养生文化完美融合起来,逐步唤醒人顺四时、天人合一的养 生理念与冬至进补的自觉。”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认为,在价值回归的大背景和文化营销策略的推动下,东阿阿胶已重回主流健康消费品的核心位置。




东阿阿胶的目标是炼制“上品”。按照玄妙的传统中医理论,须选乌驴皮,须在冬至日,须用阴阳水。其中,九朝贡胶古法修治工艺最为复杂,包括整皮、化皮、熬汁、浓缩、凝胶、晾胶、挂珠、砸油、吊猴、醒酒、挂旗、发泡、开片等99道工艺。


条条藏秘密,道道有玄机。这繁琐的工艺也似乎与“去繁就简”的现代科学原则背道而驰。


“仪式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炼制道地的阿胶,更在于能够通过这种流传千年的古礼,让当代人切身感受三千年中医文明的伟大。”身兼中国中药协会阿胶专业委员会首任轮值主任的秦玉峰一直在坚持,“不能让老祖先发现传承下来的千年文化瑰宝,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


即便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翘楚,阿胶也曾面临窘境。


“吃猪蹄子跟吃驴皮有什么差别?”面对“如此荒谬”的说法,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解释说,“中药现代化亟待药理学研究的支撑,才能让群众‘糊里糊涂吃的好’变成‘清清楚楚吃的好’。”


东 阿阿胶率先破题,9月26日,中国中药协会阿胶专业委员会于京召开的“东阿阿胶药理研究学术研讨会”介绍了多项阿胶最新药理研究成果,阿胶有望改善呼吸功 能损伤、治疗卵巢早衰、促进毛发生长、强化皮肤屏障等。这是用现代药理学研究重新审视千年传统中药阿胶,用多项科研成果为中医药正名。医药保健行业向来是 大浪淘沙,不少保健品牌的生命周期不过三年五载,往往因为不实的疗效、虚夸的宣传而消逝。


“东阿之外,只有驴胶,没有阿胶”


近乎“柠檬市场”中,东阿阿胶长盛不衰。


“地域性决定了原产地的道地属性和不可复制。”秦玉峰总裁介绍说,仅就炼胶之水而言,“东阿之外,只有驴胶,没有阿胶。”


阿 水多奇?《水经注》、《梦溪笔谈》等多部典籍只有描述,“性趋下、清而重”。直到2011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东阿阿胶水源水质特色及形 成》才揭开谜底:东阿水是泰山、太行两大山脉交汇而成的地下潜流, 比重高达1.0038,比普通水每立方米重7.6斤,还融入有20余种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


“此水熬制阿胶,分子量小、纯度高、利于去杂提纯和药性发散,利于人体吸收。”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进一步解释道,“必须用纯驴皮炼制。否则,药性和安全性将大打折扣。”




上世纪90年代,东阿阿胶高层就预见到未来企业的发展将受困于驴皮的锐减。为此,东阿阿胶率先在全国建立20个毛驴药材标准养殖示范基地,成功地将企业发展与地方扶贫相结合,并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发明“驴皮DNA鉴别技术”,确保每一张驴皮货真价实。


东阿水是源,驴皮为本,东阿阿胶的生产工艺则是“造化之炉”。多年前,一名日本商人曾主动提出免费提供一条全自动阿胶生产线,实则觊觎着东阿阿胶的生产工艺,为保护这一保密性生产工艺,东阿阿胶未能如其所愿。


如今,东阿阿胶制作工艺已被列为国家首批保密工艺。


“三 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来年打虎。”在旧时代,寻常百姓之家岂敢奢望“贡胶”?已逾耄耋之年的国医大师刘敏如清晰记得,她八岁时,其母因患 肺结核只能 “服用一块很小的阿胶来止血”;上世纪60年代,刘敏如在成都中医学院读书时,也曾以阿胶为主药成功治愈一名农民的“脚烫怪病”。


“所有资源都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


举起火把,引燃桑木堆。2016年12月21日“九朝贡胶开炼告祭礼”上,秦玉峰总裁把这场流誉千年的“水火之恋”推向高潮。


“小黑驴儿,白肚皮,粉鼻子粉眼儿小灰蹄儿,琉璃井旁走三遭,皇家坊里去打滚,冬至宰杀取其皮儿,熬胶得用东阿水儿。”一首流传东阿民间数百年的童谣传来,现场近千名观众屏住了呼吸。


作为皇宫进贡之物,“九朝贡胶”对品质的要求颇为严苛,泡皮、切皮、化皮、熬汁、浓缩、凝胶、切胶、晾胶、擦胶,一道工序也不能少。16岁起,秦玉峰就来到东阿阿胶厂做学徒,并有幸拜在老药师刘绪香先生的门下,成为“同兴堂”有完整传承记载的第八代阿胶制作技艺传承人。


阿 胶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北魏以来即成为进献宫廷的珍品。“铅华洗尽依丰盈,雨落荷叶珠难停”的杨贵妃,却被诗人肖行澡在《全唐诗·宫词补遗》中“穿 帮”,原来她只是“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同样,为取悦唐明皇,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则“一天三盏吃阿胶”,以致明代诗人朱克生谐谑道,“虢 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


黄透如琥珀,光黑似翳漆,阿胶备受宫廷贵妇青睐。中国阿胶博物馆内,至今珍藏着一块来自清朝的“贡胶”。180多年后的今天,这块“故胶”药性仍存,东阿阿胶已成为中华医药文化的名片。




“所有资源都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三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今天的东阿阿胶。”秦玉峰总裁表示,“东阿阿胶是中国滋补养生文化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一直而且未来也将继续成为滋补领域的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