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域旅游
“市县乡村”:可查阅乡镇和村(居)的辖区位置、土地及矿产资源、人口、主要产业、基础设施、村名由来、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历史故事、古今人物;“景区景点”:可查阅全市各景区景点的信息;“住宿餐饮”:可查阅各类酒店、宾馆、农家乐的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全域旅游

天下名都,轵国故城!轵城地名志,对村儿入座啦!

全域旅游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7-06 19:52

正文

轵城

轵城镇是战国时期四大侠客之一聂政的故乡,历史悠久。春秋时期曾为轵国,战国时期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乃“天下名都”之一。秦置轵县,西汉至南北朝四度封为候国。

相关农谚

轵城镇位于济源市南部,毗邻市区,境内铁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遏济洛、济运高速出口,总面积近128平方公里,辖59个行政村,7万余人,耕地面积10万亩。

名胜古迹



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古迹颇多,轵国故城、大明寺、关帝庙、聂政故里、火神庙、吕祖庙等,其中大明寺、轵国故城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

全镇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乡镇”、“中州名镇”等称号,连续8年进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排名第72位。


天下名都  轵国故城

轵城镇 • 村落地名志



东轵城 • 西轵城

轵城是东轵城、西轵城的统称。据《东周列国志》记载:轵城曾为周畿内地,春秋时周襄王把原、阳樊、温、攒茅四邑赐晋,阳樊守臣苍葛不服,命城中百姓“愿归周者去,愿从晋者留”。百姓去者大半,苍葛率部东迁。为了防守,以战车列围而成城,轵为战车车轴的末端,以“轵”指代战车,由“轵”围成的城,故名轵城。战国时,此地为轵邑,为魏之重镇,秦置轵县,隋开皇十六年,析轵县北部置济源县,唐贞观元年,轵县并入济源县。战国时轵城已是当时著名的商业都会。《监铁论·通有》载:“魏之温、轵,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这里居住的人们很多,遂以大明寺为界,大明寺以东称东轵城,大明寺以西称西轵城。


泗涧村

这里是肝胆相照、仗剑持义的侠客聂政的故乡。因红土、古墓、雁门、张凹四条水流汇于村南得名。辖焦寨,系因焦姓建寨得名,刘姓光绪年间自东轵城迁入;辖老段沟,以地势姓得名。

 

卫沟村

明初,卫姓由洪洞迁此,因处沟中,时名卫家沟,后简为今


南郭庄村

西汉时著名侠客郭解的故里。郭解行侠仗义,为乡人敬重。郭解后来被汉武帝灭族,为纪念郭解,后人将的故里叫郭庄。1982年,为了与克井镇郭庄村区别,改名为南郭庄。

南郭庄遗址


桐花沟村

因附近桐花多得名。

毛田村

原位于邵原镇,后移民至轵城镇。

据清乾隆《济源县志》载:“毛田村,早在春秋时期,为毛公的封地,因‘毛公采邑’而得名。”

又传,古时有一姓毛的官员,路过此地时得急病猝死,就地掩埋,人们称他的坟为毛公坟,坟位于田间,故取名为毛田。俗称下村,古迹有毛公坟、佛爷庙和马家祠。辖园沟,地处略呈圆形的沟中,俗称院沟,多柴姓,从新安盐苍迁来;辖上沟,地处毛田村北沟中。


南河口村

因双阳河于此进入平原得名,方位别克井河口


西滩新村

西滩村原隶属济源市坡头镇,2006年因国家重点工程(小浪底水利工程之配套工程西霞院水库)的建设,举村移民搬迁。一大部分移至轵城镇。

西滩村地处坡头镇西南方黄河河道淤积的沙滩上,故名。传说这里是禹父亲鲧冶水时留下的一块息土形成的河中心小岛。息土是有灵性的,随河水涨落而涨落,从不被河水淹没。


留养村 • 西留养村

一是战国时,此地为留养军队的地方,后来发展成村,即以“留养”为村名。

二是相传,武王伐纣取得天下后,把收留的鳏寡孤独老人留在此地养老得名留养。东汉建武三年,吴汉率军击青犊军于轵西,大破之,即此,曾为驿站,清至民国为镇。后村落逐步扩展,部分村民在村东又建新村,袭原名。两村想邻同名不易区分,遂将原址的村称为西留养,村东新建的称东留养。东留养辖小刘庄。


柿花沟村

一是据传,清朝卫姓打窑时挖出一尊柿花女神像,因处沟中故名


富源村

村处于沟中,因有一眼水井长年不涸,故名。辖庙后庄因位于玄台庙北得名;辖前张岭。

泽南村

古有泽峪,因三面环山,处峪中,小溪穿村流过,故名。地处泽峪之北,为泽北村;地处泽峪之南,为泽南村。古迹有三官殿。


北孙村

村中建有孙圣庙。据说,唐代名医孙思邈常在此行医,他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此建了孙圣庙。随着居住的人慢慢增多,在庙的北边、南边和东边形成了三个村落,分别称为北孙、南孙、东孙,人们习惯上统称为孙村。韩姓明初由晋阳迁来。


交兑新村

因系黄河上下游和南北岸物资交流、兑换古渡口,故名。辖龙王窝,因位于黄河弯曲处,古有龙王庙得名龙王湾,后演为今名。原隶属于大峪镇;1997年,因小浪底工程移民至轵城镇。


大郭庄村

明末名崔家庄。清嘉庆年间,郭兴旺由思礼迁此改村名为郭庄,又区别其他郭庄更今名。


牛庄村

康熙43年,牛兴魁由曲阳迁此得名,俗称牛庄


河岔村

因位于蟒河与苇泉河交岔处,故名。辖刘庄系明末绮里村刘姓佃户在此制砖发展成村而名。辖东孙村,以处在药王孙思邈庙东而得名,村中吕姓明初由洪洞迁来;辖小郭庄,以姓得名,郭姓系明末中马头郭起旺在此开荒而得,郭起旺因力大被称作阎王,村初名阎王庄,后改今名。

王礼庄村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位国王从轵国来,经过礼庄时,村里的男女老幼纷纷出来迎接,国王由衷感叹道“这里的百姓真乃知情有礼”。受国王赞誉之词,后来这个村名便叫礼庄。若干年代后,礼庄被分为4个村庄,因赵礼庄位于这个村庄的东北,就以方位取名为东礼庄,后因村中赵姓逐渐增多,便更名为赵礼庄。其余各村均以村庄所处方位和姓氏大户,分别称中礼庄、邱礼庄、王礼庄等。王礼庄村中贾姓明朝由曲阳迁入。


柏坪村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位国王从轵国来,经过礼庄时,村里的男女老幼纷纷出来迎接,国王由衷感叹道“这里的百姓真乃知情有礼”。受国王赞誉之词,后来这个村名便叫礼庄。若干年代后,礼庄被分为4个村庄,因赵礼庄位于这个村庄的东北,就以方位取名为东礼庄,后因村中赵姓逐渐增多,便更名为赵礼庄。其余各村均以村庄所处方位和姓氏大户,分别称中礼庄、邱礼庄、王礼庄等。王礼庄村中贾姓明朝由曲阳迁入。


东添浆村 • 西添浆村

原为添浆村,现为简写。添浆为东添浆、西添浆两个行政村的统称。古时,在现东西添浆两村北有两个大水坑,每次雨过天晴,常有彩虹的一端入于池中,好像天上美酒琼浆往池里添加。两村遂以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村中有一水坑,雨水再大也添不满,人称添浆坑,故名。民国为添浆镇。


绮里村

因汉代四皓之一的绮里季葬于此,故名。绮里村民世代相传,秦焚书坑儒时,绮里季隐居于此,官府来此缉拿时,绮里季伪死假封墓冢。清光绪十年(1884年)绮里村民立的“汉贤皓绮里季墓圆台碑”仍存。

古迹有绮里季墓、巨无霸冢和关帝庙。


南冢村


因村东北有一古冢得名,俗称西南冢。

北营岭遗址


周楼村

明初,周姓由洪洞初迁牛社后,又迁此建村,因怀念故土,建一舟式高楼,以眺望家乡而得名。辖老龙沟,村原在九龙沟内,因有五龙庙,明初名五龙沟,后演为今名。


赵村

赵衰是民间传说中的财神赵公明(造父的十五世孙)的孙子、赵夙的儿子,春秋霸主晋文公的重臣,赵衰死后,葬在原城(济源)南岭,其村故名赵村。

赵衰墓

宋沟村

因处宋沟中得名,清初郭姓迁此建村。辖裴沟,亦以沟名,村中邓姓清初由中马头迁此。


庚章村

原名谢峰(《水经注》载为谢封)。1946年5月19日,该村武委会主任于振吉和民兵队长张天轩唆使,胁迫民兵叛乱,残酷杀害了济源县二区驻该村干部卫庚章和该村妇委主任于张氏,裹挟民兵群众30人,带步枪8支到黄河北岸的南村投敌。为纪念烈士,1958年7月,中共济源县委、济源县抗日民主政府,将该村改为庚章村。辖卫庄,系清康熙时西轵城卫云迁此成村得名。


源沟村

以沟得名,辖东、西源沟。1997年,因小浪底工程,大峪镇大横岭部分居民迁居到该村。


岭头村

因北邙山由南向北止于此故名,牛姓先居,后迁入北孙村

龙凤槐


张金村

北临金沙岭,南临铜河,明洪武七年,张三从洪洞徙居此地,以姓和岭首字取名


南李庄村

明洪武二年,李宗玉从河湾村迁此,时名李庄,区别城北李庄而加方位


柏林村

明洪武七年,李姓由东轵城迁此,因处沟中,柏树成林,时名柏林沟,后简为今名。辖刘庄,据传明时轵城有个刘员外,爱妾与儿女年龄相近,怕爱妾遭受欺压,携其定居于此,以姓名村。柏林有人间仙境“小蓬壶”之称,金线河濒临长春观东而向北流去。


柏林村长春观


彭庄村

周成王封少子臻于单邑,其后代以封邑为姓。

彭庄是单姓的起源地。据传因系宋朝彭阁老故里而得名。现村中张姓居多,张十二明初由洪洞迁此。


背坡村

因处北邙山阴坡上故名。辖郭圪塔,明初由洪洞迁此,因处于山圪塔故名。


金河村

因金河村前面有条金沙河为名。


丁斗村

传说,当年王莽赶刘秀,眼看就要撵上,刘秀口感舌燥,危急之时,突然看到前面场院里有一位老妇在碾米,就急忙下马双膝下跪向老妇求救。老妇见刘秀浑身湿透,面色憔悴,便有心救他,但又苦于人马无处躲藏。危难之际,老妇急中生智,卸下自家拉碾的驴,套上了刘秀的马,又将盛米的斗翻过来将刘秀罩住。当王莽率追兵赶来时,问老妇:“刚才骑马那个人你见了没有?”老妇镇定的说:“我正在碾米,见一个骑马的人慌慌张张从这往北跑了。”王莽听后,率兵往北追去,刘秀得以脱险。后来,刘秀当皇帝后,不忘当年落荒时老妇救命之恩,赐这个小山村名为顶斗。人们为书,就简其为“丁斗”。


赵庄村

以姓名村,赵姓从轵城迁来,辖桐树凹因桐树多和地势低凹得名


槐滩村

辖陈槐滩,据传战国时槐王盘踞此地,因四周为山丘环抱,中间一马平川,人称槐滩,明朝陈姓由晋城迁此得名。辖汤坑,系由孟县汤沟迁此的汤姓和地势低凹得名;辖乱石盘,因村周多乱石得名,村中陈姓明时由温县迁此。

槐滩大槐树(编号31),被当地人尊为神树。


齐庄村

黄姓明末由山西阳城劈头村迁此给齐姓当佃户,村以齐姓名。


曹庙村

据传,曹姓明初自洪洞迁至许峰后又迁此,因建龙王庙得名。辖曹谷咀因姓和三面临沟得名。


洪沟村

因处洪水沟中得名



(大明寺千年娑罗树)


许峰村

村以峰名。村容村貌整洁漂亮,民风淳朴。


曹洼村

 明时曹姓由洪洞迁入,因处山凹故名。属于丘陵地区,五沟一道陵,每条沟都是一道景。


战天洞村

村名由1963年修建的战天洞隧洞而得名。辖郭凹,以姓和地势名,村中张姓明末自孟县肖川迁来;辖张凹,亦以之命名,村中李姓明朝中叶由东留村迁入;辖原涧沟,命名原因同上;辖龙官庙,因庙得名;辖狼岔,据传狼姓据此生二子,一子迁走得名。


龙关庙前皂荚树编号29


乔洼村

因地势低凹,康熙年间村南沟上建土桥,故名。辖圪梁河,因处土圪梁上临河得名;辖桑榆河,因河得名。

桑榆河村是一个自然村,为桥洼村的和一个居民组。桑榆河村地处桑榆河河南岸上游。据清乾隆《济源县志》记载:“宋朝,奉仙道士贺兰栖真在此采掘出一桑树根,长二丈,粗两围,用作奉仙观三清大殿内柱。”故名。



南王庄村

原名寨谷咀,明初,王姓由洪洞下桥村迁此,分建东西王庄,明末东王庄毁于兵燹,并为王庄,又以方位别其他王庄。


聂庄村

清康熙时,聂应训由北杜村徙居于此,村以姓名


翟庄村

以姓得名。翟姓清时由汤寨迁此。辖汤寨,因汤姓和旧有寨墙得名,汤姓亦明初自洪洞迁入。

翟庄毛白杨


泥沟河村

泥沟河原隶属于庙后村,原住廖、侯两姓得名廖侯村,后两姓绝,清初卫姓、李姓从黄龙庙迁此,因处三官庙后故名。

清初卫姓在此打窑定居,因处河上游而名上河;后李姓在其下游打窑,称下河,后两片以泥沟河总名,分称上、下泥沟河。


柏树村

据传,高姓明末迁此,因柏树成林得名。辖陈庄系明初洪武七年陈姓由洪洞迁入以姓名。柏树村南面的山岭古称麦山,唐太宗曾狩猎于此。


黄龙庙村

村中有黄龙庙(后改为关帝庙),以庙名。村中李姓明初由洪洞迁西留养,二世迁此。

轵城黄龙国槐(编号12)


枣树岭村

因古时枣树成林和地处岭上得名。村中王姓乾隆年间由大驿迁来。辖古落庄,因清乾隆年间该村王姓地主有百余头骨峦头牛,人称骨峦头庄,后演为今名。


雁门村

相传很早以前,有个雁门关总兵犯罪,发配于此。来看望他的人,打听其住处时总是问:“雁门关总兵住在哪儿?”后来人们感到说“雁门关总兵”不顺口,就把后三字省掉了。久而久之,即以雁门为名。该村有上雁门和下雁门两个自然村。


红土沟村

因处红土沟中得名。村民皆赵姓,清初由东轵城迁来。辖武村,以姓得名。



注:

金桥村、宏泉村、新峡新村、新安村暂未相关村名资料。

若有谬误或补充,欢迎留言。

敬请持续关注:

请把“全域旅游”微信公众号分享给你村的父老乡亲或远在他乡的亲人,他们一定会惊喜万分!

村里还有许多故事没有讲完,我们仍在不断完善之中。如果你有好的素材,或者发现我们添加的信息有误,请拨打18539829319,或以短信告知我们,炎黄文艺公司的小伙伴们向你致以诚挚的敬意!

温馨提示:

如果你想寻求商业合作,敬请拨打:18539829319(赵总)



联系电话:18539829319

QQ:535124644

微信:zilong910521


本公司因业务需要,诚聘业务专员,

全职、兼职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