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聊
十八位中国设计顶流
厦门人居设计生活节,由厦门国际石材展、IHIDA人居空间设计师俱乐部联合主办。通过产学研全方位视角将石材与设计精准链接,
以展览、论坛、产业游学
三大板块联袂呈现。
探索理想人居空间、设计驱动产业发展、重塑城市生活美学为愿景,构建人居美好生活新时代。致力于推动设计产业发展进程,为石材行业提供更具开拓性及先锋精神的发声窗口,为中国石材消费市场带来新气象。
本次
“激活”设计展
由设计界的泰山北斗
梁志天
先生担任主策展人,并与其他九位享誉业界的设计师共同策展,运用石材打造出超乎想象的创意空间。
“激活”不仅代表了对石材潜能的挖掘和展现,也是对观者的一种邀请和启示。通过观者的观察、互动和思考,激活更多的创新思维,激发人们对于石材的全新认识和理解。同时,借助此次展览激活设计与石材行业的创新力量,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人集为众,个体的力量有限,众人之力无限。
石聚为磊,汇聚自然的能量,成就着永恒。
一个充满意趣的艺术空间中,石材以各式各样的人像形态呈现,在空间正中央集结,人与人之间环环紧扣,环绕成一优雅的弧形,凝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每款石材都展现着独特的色彩、自然的肌理,尤如为单调的人形剪影赋予新的活力与个性。黑白相间,色彩斑斓,纹理纵横交错,八款石材各具特色,却和谐共融,通过微妙的混搭与排列,谱出了不同的变奏,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层层叠加的石像,聚石成塔,互相成就,互相牵引,产生共鸣。镜面的多重折射进一步将力量无限倍增,承载着人与自然相互交织的无穷能量与创造力,构筑我们共同的梦与想。
石头很多时候给人的印象是冰冷及坚硬,这次设计希望通过以编织的手法,来表现坚硬的材质温柔的一面。
透过现今的技术寻找多种可能性,从而启发大家对材质的思考,透过创意寻找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处理不同的物料。
空间通过利用毛衣的这个元素,以编织的图案去打破人们对石材的一种观感。
以时间的遗迹为概念。希望透过时间的维度来演绎石材材料本有的材质特性,表达对石材多维应用的设计面向。
天然石材本身是地貌运动中沉积的产物,其本身孕育着自然变化的随机纹理,充满独特的艺术特性。回溯历史,石材同时也是人类历史最原本的建筑材质。
从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到当代城市建设的建筑呈现,石材在时间的维度、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建设价值。所以这场设计透过建筑的构成,把石材不同的使用方式,肌理面、精修面、石材颗粒的艺术装置以及石材的产品应用,组合到整体的设计方向里。以时间和文化的脉络来回溯历史,透过时间的质感来探索新的设计方向。
以建筑的形式,把时间停留在材质上的表现,以不同的分割形式与表面肌理化的处理。设计表现出方块、盒子、量体的形式,铺垫出不同层次进入空间的方式,光面、凿面不同的石材处理结合当代艺术品,将时间停留在对象及空间之中。
原始天然的材质以不同的切割手法,抽象化的加工方式,形成纯粹的构成,来表达对于材质在建筑、时间之中停留的美感。
石
材璀
璨夺目,在时间沉淀的纹路中
我们可以看到生命的延展。
石材的华丽特性与大自然的植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自然界的产物,拥有独特的纹理和色彩,展现了生命的力量
与美感。
石材的华丽特性和植物盛放的生命力相互融合,为空间注入一股自然的
力量
。
石材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纹理,这是经过亿万年时间沉淀的美丽印记。这些石纹层次丰富,仿佛拥有生命一般。为了充分展现石材的层次之美,何宗宪决定运用立体空间的语言来进行诠释。同时希望通过有机的表达方式,让石材绽放出其独特的生命力,为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通过夸张和野性的材质碰撞以及神秘感的营造,唤起人们最原始的感知能力。地面覆盖着细腻的沙土,曲折的洞穴内部通过灯光的照射,形成神秘的氛围。在展厅中央,一棵树形成生命之源和自然之源的精神映射。
"穴"展厅是一个意向型的映射,通过独特的设计和材质运用,创造了一个神秘而充满原始情感的空间。旨在激发人们的原始冲动、感动和悸动,让人们回想起人类来源于自然,唤醒对自然的敬畏。
展厅以人类最原始的居住状态为灵感,呈现出仿佛在沙漠中的一处洞穴。这个洞穴承载着数千年、数亿年的积淀,与此呼应的印象拉菲石料,展现出大自然原始、野性的美感。
《宇宙的呼吸》是一个融合了物质与能量、现实与幻想、人与宇宙于一体的空间。设计师通过运用石材、皮毛、灯光以及声音等元素,成功地将这个空间打造成一个既神秘又充满探索欲的宇宙之境。在这个空间中,参观者可以感受到宇宙的呼吸和心脏的脉动,也可以体验到陨石带来的能量激活。同时,通过这个空间,设计师也传递了自己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与敬畏。
石材与粉色皮毛做了一个结合,皮毛,象征着生命的温暖和柔软。在空间中,设计师大量运用了这种粉色皮毛,它与宇宙的深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皮毛的柔软与石材的坚硬相互融合,为整个空间注入了灵魂和温度。
整个空间的设计犹如一个神秘的宇宙微观世界。深邃的入口如同穿越宇宙的大门,引领参观者进入这个神秘且充满探索欲的世界。内部的空间通过石材、皮毛和灯光的巧妙结合,形成了一个个陨石降落般的场景,仿佛真的目睹了宇宙的呼吸和能量的启动。其他就是灯光还是声音的设计了,当然都是为了让参观者从多方面感受到宇宙的韵律和呼吸。
面聊 \ 黄小影
展位中间圆形水池上方光照射下来的感觉,那是一种希望,一种微妙的情绪。表达着物的情感与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没有光也就没有了基础的视觉与环境的体验。然而,隐藏其中的情绪感受则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认识和连通的共感,从而建立主体与空间,设计师以及参观者之间的纽带,感觉游走进银河系的梦境。
时光雕琢,石纹交错,如诗如画,古朴典雅,自然山水。
石材之美,不仅在于形态,更在于历史和文化内涵。
经历了上万年的沉淀,地质的变化,环境的演化,而形成如此惟妙惟肖的石材之美。
面聊 \ 关天颀
展厅的设计以水为媒介,将石材、光影和艺术品融为一体,打造出一个极富禅意和艺术性的展览空间。我们期待观众在这个空间中能够感受到水与石材的共振,领略到自然元素在设计中的奇妙融合,从而达到更为深刻的审美体验。激活观众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实现对石材的全新认知与体验。
光影是设计语言中的一把魔法杖,能够赋予空间生命和灵魂。在展厅中,设计师通过石材营造的天窗,模拟自然光在空间中自由流动,投下丰富的光影,为石材的质感和纹理增色添彩。
空间布局上注重打破传统的展陈形式,采用开放式的设计,使得展区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呼应。同时,艺术品的摆放不仅突破了单一的材质形式,更为观众提供了多元的参观体验。
面聊 \ 赵睿
《冫争、Pure》
整个构思想法来源于矿山刚切割出来的石材方块料,这种纯粹的体块自带天然的美感,设计师希望在这次展示里,表现出这种最纯粹的感觉,就是一个完全由方料雕琢出来的空间纯、冫争、Pure。
这样的表达更充分的发挥石材的天然美感,营造出宁静素雅的空间环境,有效的表达材料的本质,这是本次设计的主要目的。虽然在展会的人流较大,但设计师希望观众走进空间能感受到东方的宁静之美。
把净字分开,可以理解为不争;两点水可以理解为灯光或者透入的光线;Pure是纯净的意思;不争空间,不争光线,不争也是一种无为,无所谓的人生态度。
从光线、空间、材质及细节语言的表达都非常克制和严谨。以最少的内容、最简洁的手法,营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
面聊 \ 尼克
矿石有着⻤斧神⼯般的⾃然之美,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保留矿石原有的节奏和生命力,融入到当代的空间当中,新元素与旧事物之间的交融自然发生,无声无息中跨越时间的界限,重塑生命的层理。
利用斜面分割出空间,顶面使用镜面材质进一步扩大空间感受。黑色阶梯,引入几何的趣味渲染空间层次,将艺术感染力弥漫在整个空间。理性的精致极简设计,和感性的优雅、艺术化的生活方式,画面得到最平衡和谐的解读。
天然矿石在开采加工之后应用到生活中,呈现自然美学。苍茫大地,自然界中石材不可计量,《矿缘之间》的隐喻是将自然界中的矿石引入空间,便似将山水映入空间,同时赋予矿石全新的生命。在空间中石材应用广泛,从原料、墙面、桌椅均有体现,这就是对矿石进行激活的过程。
第六届石无限产品设计展
共瞻石材雕琢的精彩
此次“
石无限产品设计展
”中,八位设计师与八家品牌商以1+1的方式合作,共同助力“石无限”的无限畅想与落地展现,敬请静待初春“石无限”创意来袭。
全面的怀旧情绪正渗透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中。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老式的元素有着影响叙事和方向的力量,抚慰消费者的情绪,满足其自我疗愈的需求。
新复古潮流吸取了过去的经典元素,同时注入了现代的审美观念和时尚趋势,通过创新的设计和材质选择,将传统的复古款式与现代的流行元素相融合。
当人们希望艺术融于生活时,设计便开始充满细节。虽然当下不再是崇尚繁复与华丽的年代,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巴洛克”风格却可以以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复古风潮重新进入追求自由、浪漫、打破规则的现代生活场景中。
展厅以巴洛克时期的珠宝和建筑为灵感,空间设计充满了优雅与戏剧性,不拘泥于框条,以最简单的形式展露艺术的魅力。
以“洄”为设计主题,寓意万物的轮回,石材经过大自然的演变,在时间的变化中不断轮回形成独特的多样性,通过石材塑造出一个卫浴空间,去传递一种更加具象的生命力,使得石材在设计中发挥出无限的潜力,探索出新的灵感。
设计延续了李道德老师“数字东方”的建筑设计理念,以石材中最为常见的板材为基本材料,通过层层叠加,塑造出如梯田或山岩一般的自然形态,高山、湖畔、丘陵,不同的地貌抽象地对应了“卫浴”的功能。行云流水的形态即体现了石材取自大地来于自然,也让通常作为饰面材料的板材有了更多维度的呈现,回应了展览“石无限”的主题。
空间设计理念植根于中国思想文化精髓中的“和合”思想中的“和”为设计主旨,融合不同材料特性与生活方式,并借鉴东方传统美学中的虚实相生关系来营造一种隔而不断、通透且深邃的空间意境,创建独具一格的浴室空间。
空间选用鱼肚白和百里香这两款极富性格特征的石材,以素雅且沉稳的百里香为底色,气韵如画的鱼肚白石材为彩,点缀其中。以百里香为主的产品细节处理上,在还原本来“石头”的天然属性的同时又与艺术化的人工雕琢技艺融为一体。两者石材在虚实相生的空间关系中相互衬托,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尽头墙面的鱼肚白石材为背景,其如烟雨般的石材纹理特征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画中,沉浸在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之中。
取延续千年的传统石材为主材,结合现代技艺,以基本空间几何形体为骨架堆塑搭建,溯石之源,还山之形 山之意,另寻蹊径,以精简而不失奇幻之形,阐述情感及意图。
鉴古博今知来,这是一次不同寻常却又合乎情理的尝试,也是对东方生活美学理解的一种延续 ,入“浴”之间,如醒自拂晓微光,于真实与虚幻、理性与感性之中寻求平衡,运用多元结构赋予人文属性。借此传递当下人居环境所需温度,构建符合当代精神与人文品质的“浴”空间。
“浴”文化绵延千年,求索之路上,我们理应回望.淋浴如山中瀑流,泡池似潦水清潭。
将“浴”沉于自然,以人文之形,蕴自然之意。宽衣入水,于人文技艺构造之作中,体味自然。
中轴线的长台面延伸进入,经过富有仪式感的沐浴间,尽头是蛋形浴缸,黑色织料墙面和天幕,空间切换到夜间模式,悬浮式金属陈板放置产品,各个元素的排列形成有序的仪式感。长台面由蒙太奇手凿不规则面开始,逐渐走向平整,石盆如同从石料中打磨而出,仿佛回到人类最初认识、采集、使用石材的原点,手工的凿痕、打磨让人产生自然亲近。后半部拼接巴西利亚黑,产生视觉跳跃,黑色洗手台以微凹的角度让水流顺利排净,微妙细腻如同砚台磨墨的弧度,看水、看石的丝滑寻回洗涤的满足。
一日的最后乐章,沐浴空间在每个夜里,承接了洗铅华、卸疲惫的功能。巴西利亚黑色的地面,让空间回归到大自然的暗夜模式,一无所有的黑色可以包裹所有的刺激,融入黑夜不是为了隐蔽,而是让感官放大知觉。
蒙太奇的蛋型浴缸有着洞穴式的包裹感,影像的叙述,一切重要、平凡的时刻仿佛发生在窗外,最后又回归巴西利亚黑的暗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