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亚马逊圈内流行起黑科技,
好像你不会几个黑科技就不是做亚马逊的
,各种培训鼓吹黑科技,从自己养小号打擦边球合并Listing增加Review,到无限报秒杀,再到搭建刷单系统……
一时间亚马逊卖家招聘都要找个会写代码的,自己做个脚本挖挖数据,然而,现在亚马逊给你一记响亮的耳光,告诉你
“玩科技,你玩不过我!!!”
要知道亚马逊不仅是一家电商公司更是一家科技公司。
亚马逊行业种有一批卖家以黑科技为代表,一路践行着黑科技,走着快捷通道,借此打造爆料,前几年的时候效果是不错,
但是从今年2.14春节大封号开始,一切都变了。
1.
2014-16年的时候,SEO关键词堆砌,刷加购、Wish List、点击,产品轻松上首页,
最终异常点击引起亚马逊的注意,SEO规范,最终这些异常操作带来的是垃圾流量,Listing被降权。
2.
2015-2016年,“狂刷单、狂刷评、Facebook等社媒上找测评”,人人都知道的黑科技,最终
亚马逊潜入群里来“钓鱼”
,从2017年开始,Facebook Groups发一个帖子找Reviewer已经变得困难。
3.
2017年渐渐被曝光的合并变体Listing增加Review的黑科技被曝光,其实曝光就意味着气数已尽,
最后合并Listing无故被拆分,Review不会增加。
4.
2017年利用Deal报名Bug多少人无限报秒杀,
最终导致LD的BUG一再被修复,并且导致去年旺季对异常LD进行无故取消的追责。
5.
2017年中国卖家滥用BD渠道,服务商推广满地飞,
最终亚马逊收紧BD政策,造成BD推送算法全面修复。
6.
2018年刷单成本增加,搭建刷单系统产生,
最终亚马逊收紧买家账户注册要求,分割VPS有了关联风险,升级付款方式,GIFT CARD留评已经不行,留评信用卡要求升级。
7.
2018年流行起捡已经废弃的listing,
最终造成恶性传染效应,涉及到正常的listing,影响到整个店铺。
8.
有的卖家更是自己培养prime会员帐号,sd会员帐号,建立十万甚至几十万的facebook等等群组,期望形成碾压式的竞争优势,但是在
亚马逊这一波一波新政的打击中也变得狼狈不堪。
现在的结果就是:
各种高成本刷单模式已经失效,卖家刷了几十万,最后要么全部被删光光,要么Listing已经处于限评状态,不能留评了。
而且有
内部消息称
,亚马逊已经开始严查内部数据外泄的情况,那些还想找招商经理拿数据的人也要醒醒了。
帕拓逊也好,Anker也好,他们那大几千上万个review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们怎么玩?
小编透露一下,某跨境大佬直接入股国外刷单机构,这个机构保证80%的买家账户只为他们公司产品服务,控制好留评率、账户安全等。
大卖的独立站都已经是风生水起,可能独立站销量都比亚马逊平台高,这也是为什么说独立站做起来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利用独立站做亚马逊联盟营销,不仅赚亚马逊的钱,还能为自己的产品过滤垃圾流量,稳、准、块地提高转化率。
大卖除了你知道的Aukey、Anker主品牌外,他们都是全平台发展,多类目、多品牌打天下,一个号挂了,无数小号顶上,再加站外资源、独立商城流量进行猛灌流,短时间内又一个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