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会计视野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旗下网站。是了解会计、审计、税务、评估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最佳网站之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马靖昊说会计  ·  货币资金造假:胆大包天的财务“魔术” ·  昨天  
会计雅苑  ·  天职国际恢复证券业务资格 ·  2 天前  
python自留地  ·  1个月存100元,1年1200元,大约83年 ... ·  昨天  
财融圈  ·  快手财会岗位重磅来袭! ·  3 天前  
财融圈  ·  快手财会岗位重磅来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会计视野

撒贝宁震惊、亿万网友落泪,他“不可告人”的一生,让人热泪盈眶!

中国会计视野  · 公众号  · 财务  · 2019-10-13 07:23

正文

作者 l 桌子先生
来源 l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不知道大家假期有没有去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

电影用七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中国这70年来是如何一天比一天昌盛,但要说其中最打动我的,还是张译主演的《相遇》。



张译饰演一位核武器的研究人员高远,为了帮国家尽快造出原子弹,他离开了自己的恋人,数年杳无音讯,最后两人在公交车上相遇,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身份是高度机密,甚至无法与自己的恋人相认。

最后他牺牲了,变成了电视新闻中一闪而过的头像,他的恋人看着电视泪流满面。

这个片段看得我一度湿了眼眶,殊不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位像高远这样的,一生为国家事业奋斗,隐姓埋名数年,连父亲去世都没能回家尽孝的科研人员。


他就是让 亿万网友落泪的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

1

核潜艇是什么?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


它和普通的潜艇不同,是用核反应堆作为动力来源的潜艇。

在此之前,潜艇一直都是以电力续航,一旦电池没电了,便只能浮上海面。


而美国研发的这艘核潜艇,最长可以在水下航行50天,连续航行3万公里都不需要补充燃料。



这就表明,普通的潜艇根本构不成威胁,只要等到潜艇浮上水面,他们就可以精准打击,而核潜艇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

在当时美苏对立的国际局势下,美国的这一行为,直接威胁的就是站在苏联这边的中国的国家安全。

当时中国刚从战争的阴霾中走出来,工业实力哪里能比得上美国呢?想要应对美国的威胁,唯一办法就是我们自己也要造上核潜艇。

然而,当我们向苏联寻求帮助的时候,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傲慢地说:核潜艇技术复杂,花钱多,要求高,你们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来研制。

于是,毛主席一声令下: “核潜艇,花一万年也要自己造出来!”

1958年,黄旭华和几个科研人员被叫到北京开会,到了之后才知道,国家要求他们秘密研发核潜艇,直接进入研究所,连行李都没有怎么准备,就再也不能回家了。



黄旭华是在广东出生的,在他小学毕业的时候正好赶上“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对中国的国土进行无差别的轰炸。

黄旭华读书经常要连续搬迁,遇到轰炸就要大规模搬迁,有时候警报响起,他们就要一直呆在山洞中,忍受饥寒。


我们的百姓就像蝼蚁一样被轰炸被捏死,他感觉非常愤怒。

黄旭华说:


“一股屈辱的怒火,就在我身上燃烧起来。我想为什么日本鬼子敢这么猖狂,想登陆就登陆,想轰炸就轰炸?


为什么我们中国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而却要四处逃难,妻离子散?


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么大的土地,我却找不到一块可以安心读书的地方?”

那个时候他就发誓,一定要学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定要造出最尖端的武器来捍卫国家的尊严。

造一个核潜艇有多难?

当年苏联解体后,强大的祖国变得衰弱,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问马卡洛夫:能否把瓦良格号造好?

马卡洛夫沉默许久后说:不可能。


总理:为啥,你缺什么?钱还是工人?


马卡洛夫:缺什么?我缺苏联部长会议、缺苏联党中央、缺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缺国防工业委员会、缺9个国防工业相关的部委、缺700多个相关的工业8000多家相关的配套厂家。 一句话,我需要我们伟大的苏联、强大的苏联还存在,你们谁拿得出来?

你想想这有多难?

而当时的黄旭华比这个更难。

他的困境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 “没钱、没人、没资料、没技术。”

没钱、没人这两个就不用说了,当初美国研发“鹦鹉螺号”报价5500万美元,这对于50年代的中国来说无疑就是天文数字。


当时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解决温饱都成问题,连印度都赶不上。

而全国上下,真正懂潜艇制造的没有一个人,他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摸都没有摸过,就要造出来,这有多难?



困难虽然非常巨大,但他们这个项目依然开始了。

因为资金短缺,他们的日子过得极为清贫,早上土豆烧白菜,中午白菜烧土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道烧……


人手不足,那每个人的工作量就再大一点,女的当男的用,男的就当牲口用。

“没资料,没技术”是最大的问题,当时有关核潜艇的一切都是军事机密,他们根本没有办法从国外拿到技术资料,只能用尽各种手段收集一些关于核潜艇的碎片化信息。

所有的一切只能自力更生,摸索着来。

当时究竟落后到什么地位呢?

有同事从国外买了核潜艇的玩具模型,他们就真的把这两个玩具模型拆开了研究,然后再反推一些数据理论。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许多数据用电脑统计非常方便,而在当时是没有电脑的,而核潜艇上面每个零件的位置、重量都需要极其精密的数值,一个小数点都不能出错。

那怎么办?

他们就只能用算盘去算,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研发人员分组计算,必须得出一样的数据,一个出现错误,所有的都要推翻重算。

你想想,用算盘去算,这究竟有多大的工作量啊?



以上都只是苦和累,而他们最艰难的时期是遇到了文革。

那个时候,黄旭华被抓去批斗,白天下放农场养猪,做最脏最累的活,晚上他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研究所加班加点的工作。

很多人不理解他,何必这么拼命?

黄旭华说: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造不出核潜艇,我死不瞑目。”

我们以为核潜艇真的需要“一万年”才能研制出来,这需要几代人几辈子的努力,可是没有想到, 黄旭华只用了短短30年就赶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当时研究室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木头核潜艇,那是黄旭华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用木头搭建出来的,而这个木头核潜艇见证了他们这几十年研究的起起伏伏。

1988年,中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深潜试验,要想让核潜艇真正能投入到军事中使用,必须保证它在深海的安全性,其中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潜入水下,艇上一个扑克牌大小钢板承受的压力就是一吨多,任何一条焊缝,一个管道,一个阀门承受不住海水的压力,最后都会艇毁人亡。

1963年,美国核潜艇“长尾鲨号”下潜到200后沉没海底,129名官兵无一生还。



这艘完全由中国制造的核潜艇能通过这个技术难关吗?

谁心里都没底,甚至有官兵早早就写好了自己的遗书。

知道了大家的心理负担后,黄旭华当场表示:我造的东西我相信它的质量,我要和你们一起下去。

这哪能行呢!

当时的黄旭华,已经是总指导,失去他我们国家将会失去宝贵的人才,更何况他年事已高,身体怎么可能吃得消?

下属官兵一个又一个来拦,黄旭华却十分坚决“我要对核潜艇负责,更要对100多名官兵的性命负责!”

下潜当天,岸上的人心全都揪着,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核潜艇已经到了水下深潜的极限,300米!这是之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到达的深度,中国做到了!

但是没有人知道,深潜返回后的黄旭华,耳朵里都渗出了血。

这是当时有名的照片,成功之后,黄旭华开心地在甲板上像个孩子一样飞奔。



“花甲痴翁,自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这是他当年作的诗。

知乎上有人问:中国能够独立研制出核潜艇到底意味着什么?

最高赞框框框子的回答是这样的:

首先,核反应堆就是一个 ,然后在水下造一艘用核反应堆的核潜艇又是一个坎,然后拥有多弹头能力的洲际核导弹是一个坎,如何在水下发射又是一个坎。

这世界上90%的国家直接在第一个坎上就卡死了,第二个坎上又卡死了印度,第三个坎往后就只剩四个国家了(英国用的美国的)…

有这个东西,中国就可以在被核打击后,迅速进行核反击,并且可以一次把对方打疼,有这个东西才是各位能在知乎上吹水的资本之一。

2

对黄旭华来说,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却对父母是一生的亏欠。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母亲紧紧握着他的手,告诉他:“我和你爸都年纪大了,你一定要常回家看看”,黄旭华答应了。

但是由于研发工作的保密性,在受领核潜艇研发的使命之后, 黄旭华只能选择“神秘消失”,这一消失就是30年。



你想想,你养育了一个儿子,正等到他赚钱孝顺你的时候,他却消失了,你会作何感想?

在这30年里,全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父亲的信一封封寄过来“你在什么单位,做什么工作?”,他从未回答。

直到父亲去世那天,他仍在盼着自己的儿子能回家看自己的一眼,最后却没有等到,老人家是带着对儿子的失望和埋怨走的。

1987年,一本杂志刊登了一篇题目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长篇的报告文学,详细介绍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黄旭华把它寄给了母亲。

虽然里面没有提及他的真实姓名,但是母亲一看就知道,报告里面那个黄总设计师,就是30年没回过老家的儿子。

母亲一而再、再而三的阅读这篇文章,90多岁的老人竟然看得眼泪不止。

她一直深信自己养大的大学生儿子不会忘了自己,终于在30年后等到了,终于在自己去世之前等到了。

她把子孙们叫到面前,只说了一句话“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谅解。”

这句话传到黄旭华的耳朵里,他泪流满面,知子莫如母,有人曾问他,自古忠孝难两全,你怎么理解?

黄旭华坚定地说: “我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2014年,87岁的黄旭华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在颁奖的时候,黄旭华激动地说:

若干年之后,我的工作可以公开了。我在父亲的坟前说: 爸爸,我来看你了,我相信你也像妈妈一样地谅解我。

说完,他哭了。

白岩松问:您为什么哭了?

黄旭华哽咽着回答: 我的眼泪,控制不住!

现在的黄旭华,90多岁的高龄,他把将近70年的岁月,都奉献给了祖国伟大的事业。

然而,有一年春晚,黄旭华出席参加,主持人详细介绍了他。

就因为他对家庭的亏欠,网上就出现了对他的人身攻击。



这名律师引发了网友极大的愤怒,后来他被刑拘。

90多岁的高龄,把生命和热血都献给祖国的功勋,却背着骂名,实在让人痛心。

黄老自始至终都没有发声,因为他相信他的苦衷,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无论你怎么解释也不懂,他也不想去辩解什么。

3

黄老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却从未要求国家为自己做些什么。

他的办公室里没有空调,分房时挑了没人要的顶层,夏季室内温度经常达到39.5摄氏度,直至2005年,他才在家里装了一台空调。


上海交大校庆,黄旭华回去演讲,学校为已到90高龄的他准备了一把椅子,黄旭华一上台毅然推开了椅子,全程站着完成了演讲,全场所有人无一不为他感到动容。



在《开讲啦》的节目上,黄老去讲了一段话,撒贝宁说:是他听过最震撼、最让人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的演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会计雅苑  ·  天职国际恢复证券业务资格
2 天前
财融圈  ·  快手财会岗位重磅来袭!
3 天前
财融圈  ·  快手财会岗位重磅来袭!
3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