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旅游微报
作为联盟单位新媒体常态内容产品交流共享平台,帮助拓宽联盟单位内容产品传统聚到和辐射面,促进联盟成员的互相学习共同提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品橙旅游  ·  戴斌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旅游微报

灯尽酒醒时,独自倚阑愁——龙坞茶镇居然还有这样一位词人!

旅游微报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2-27 09:05

正文


 叶阜桥社区

龙坞茶镇 


叶埠桥社区1949年建村,由叶婆桥、黄衙庄、周家埭、浮桥头、走马畈、甘溪头、馒头山、大元畈、沈家滩等9个自然村组成,因此它一度被称为“九联村”

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叶埠桥村,后划归龙坞乡。1961年归属西湖区管辖,是龙坞公社(乡)的一个行政村,现为转塘街道的一个社区




周 氏 家 族


周氏家族是龙坞茶镇昔日名门望族的代表。历史上,周氏家族出过不少名人。周邦彦的父亲周原,曾千辛万苦从河南重返钱塘寻找在南荡的本族旧居地。此后,周原和周邠、周邦彦的墓葬,都在南荡山祖茔。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五“古今忠烈孝义贤士墓”有云:“都尉周仰、待制周邦彦、少师元绛三墓俱在南荡山。” “周仰”,当为周邦彦的叔父“周邠”之误。《咸淳临安志》卷八十七也有记载:“周都尉邠墓、周待制邦彦墓,并在南荡山。子孙今居定山之北乡。”定山北乡,即古“上四(泗)乡”之一。


叶埠桥社区的周家埭自然村,正是周氏后人在南荡(定山北乡)繁衍生息一脉相传直到如今的聚居地。

两宋时期,周氏家族定居的这一带统称“南荡山”

北宋文豪苏轼在其《乞开石门河状》的奏文中就提到:“前知信州侯临,因葬生母,于杭之南荡往来江滨,相视地形。建议自石门凿为运河


南宋名诗人杨万里有一组题为《过南荡三首》的七绝诗,其中第一首写道:秧才束发幼相依,麦已掀髯喜可知。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醾


清代张道《定山小识》总结道:“……其地当在朱桥、转塘之间,山亦疑近横山一路”。


“横山”,旧时称“黄山”。“南荡”地近横山,其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东起叶埠桥、大清谷,西至上城埭、长埭,北及葛衙庄、龙门坎等地的大片山岭、田园和村舍。



周 邦 彦


周氏家族对图书载籍也就是学问知识载体极为重视。周邦彦的父亲周原虽为布衣,但周邦彦,后来成为“经史百家之言盘屈于笔下”的一代名家和宋词婉约派的集大成者,正是周氏家族崇文重教优良传统家风的生动例证。周邦彦的家世,长期湮没不为人知。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1911年在《清真先生遗事》专论中也说:“先生家世钱塘,自祖、父以上均不可考。”(见《王国维遗书》第11册)1996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永翔从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收北宋吕陶《净德集》卷二十六中,找到了《周居士墓志铭》全文,以此为核心依据,发表了《周邦彦家世发覆》一文(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10~14页),钱塘南荡山周氏家族的来龙去脉,就此基本水落石出,刘教授的研究成果一时在海内外文史学术界引起轰动。


南荡周氏家族最孚盛名的人物,当推北宋杰出的词人和音律行家周邦彦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据《宋史》记载,周邦彦年少时“疎隽少检,不为州里推重,而博渉百家之书”。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七月,28岁的周邦彦写下万余言的《汴都赋》,深得神宗赏识,拔擢其为太学正。

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六月十八日,哲宗召对崇政殿,周邦彦重进《汴都赋》,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

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周邦彦因不肯依附权臣,再度被罢职出知顺昌,随后又调处州(今浙江丽水),未几罢,居睦州(今淳安等)。方腊在睦州清溪起事,周邦彦曾短暂而仓促地回到故乡钱塘南荡。不久杭州失陷,周邦彦避地扬州。

其著作今存《片玉集》,另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作为词人,周邦彦是公认的宋词婉约派集大成者,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一文中给予“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的评价。

周邦彦首开写事入词的创作方式,以事连结情、景二端,将词这一文学体裁发展到全新的高度。他的词作格律严谨,语言含蓄典雅,许多词作中浸透了对故土钱塘、对西山南荡的浓烈怀念之情。

在周邦彦心中,自己是一个风尘仆仆的宦游人,只有故乡才是他的心安处。


有意思的是,南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馀话》卷二中有一则故事,诉说了周邦彦填制《瑞鹤仙》长调词的离奇经历:

周美成晚归钱塘乡里,梦中得《瑞鹤仙》一阕:悄郊原带郭,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斜阳映山落,敛馀红、犹恋孤城阑角。凌波步弱,过短亭、何用素约。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任流光过却,犹喜洞天自乐。

未几,方腊盗起自桐庐,拥兵入杭。时美成方会客,闻之仓皇出奔,趋西湖之坟庵。次郊外,适际残腊,落日在山,忽见故人之妾徒步,亦为逃避计。约下马,小饮于道旁旗亭,闻莺声于木杪,分背少焉抵庵中,尚有馀醺,困卧小阁之上,恍如词中。逾月贼平,入城,则故居皆遭蹂践,旋营缉而处。继而得请,提举杭州洞霄宫,遂老焉。悉符前作。

在王明清笔下,周邦彦这首《瑞鹤仙》是他重返钱塘南荡时梦中所得,后突遭方腊起义之乱,词中所写之事竟然一一应验。

这个故事虽然更大程度上实为小说家的艺术夸张,但《瑞鹤仙》词所反映的钱塘春日郊原风光、风物与风情,正是昔日南荡一带山野风光的真实写照。字里行间流露和留存着周邦彦对这片土地的亲切、熟悉和惦念,情意穿越千年,至今犹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南乡子》


寒夜梦初醒。

行尽江南万里程。

早是愁来无会处,时听。

败叶相传细雨声。

书信也无凭。

万事由他别后情。

谁信归来须及早,长亭。

短帽轻衫走马迎。


周邦彦《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


廉纤小雨池塘遍。

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

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

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

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周邦彦《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


雨过残红湿未飞,

疏篱一带透斜晖。

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

衣篝尽日水沉微。

一春须有忆人时。


周邦彦《丑奴儿》


酒熟微红生眼尾。

半额龙香,冉冉飘衣袂。

云压宝钗撩不起。

黄金心字双垂耳。 

愁入眉痕添秀美。

无限柔情,分付西流水。

忽被惊风吹别泪。

只应天也知人意。


周邦彦《蝶恋花》


鱼尾霞生明远树。

翠壁粘天,玉叶迎风举。

一笑相逢蓬海路。

人间风月如尘土。

剪水双眸云鬓吐。

醉倒天瓢笑语生青雾。

此会未阑须记取。

桃花几度吹红雨。


周邦彦《点绛唇·伤感》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旧时衣袂。

犹有东门泪。


周邦彦《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

莫将清泪湿花枝,

恐花也、如人瘦。

清润玉箫闲久。

知音稀有,

欲知日日倚阑愁,

但问取、亭前柳。


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

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内容由西湖龙坞茶镇综合整理自网络

(文章选自 西湖龙坞茶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