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杏林小草
此号为个人所有,愿结识尊医理性的优秀朋友。主人是中山大学中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内科学讲师,理念为“无病防治、小病精治、大病早治、循证适度”,重点在青壮年的常见病、多发病。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杏林小草

打了疫苗还能得流感?!

杏林小草  · 公众号  ·  · 2018-01-24 20:00

正文

Q: 您好,据说有人打过流感疫苗最后还是得了流感,请问这是真的吗?
A: 感谢留言提问。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跟其它疫苗比起来,流感疫苗只能算中等有效,即使成功生效仍有一部分人会得流感。
虽然疫苗没能阻止发病,但它仍然起了保护作用——症状更轻,并发症更少,痊愈更快。

当然,完全不得病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所以, 预防流感应该打组合拳

患者自觉隔离

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排出。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喷射出大量携带病毒的液滴,它们的直径在0.1μm~100μm之间。
<5μm的液滴叫气溶胶,≥5μm的液滴叫飞沫。飞沫脱水之后也能形成直径<5μm的飞沫核。
“5μm”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它决定了颗粒能不能长期飘在空气当中——直径≥5μm的飞沫很快就掉落到地面,感染半径只有区区2、3米。直径<5μm的气溶胶、飞沫核可以飘更久、飘更远。

另外,喷出的液滴沾在手上、物体表面上,还能通过接触进行传播。
这是预防流感容易忽视的细节——大家都知道流感是呼吸道传染病,能理解呼吸道防护的重要性,却往往无视了手卫生。

从源头开始,减少病毒的污染,这是最好的方法。作为现代公民,我们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咳嗽、打喷嚏时罩住口鼻,尤其是处于发热期间的流感患者,因为这个时期排出的病毒数量特别多(详见 流感患者需要隔离多久? ):

咳嗽、打喷嚏时罩住口鼻,阻止病原体传播


降低易感性

主要依靠流感疫苗。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
除了不足6月龄的婴儿,其他各年龄段的人士都要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存在并发症高危因素的人以及他们的照料者、医护人员。
不足6月龄的婴儿主要靠母亲及家庭成员接种疫苗,间接减少感染风险。
灭活疫苗或者亚单位疫苗可以用于孕妇,准妈妈接种了流感疫苗不仅保护自己,还能通过胎盘传递抗体给宝宝,保护力足以覆盖出生之后的6个月。
PS,因禁忌证的缘故无法接种疫苗的情况并不多见,对疫苗过敏、对鸡蛋过敏都有相应的处理方法,详情参阅 临床医学笔记>>疫苗的禁忌证

奥司他韦也有一定预防作用,但是滥用肯定增加病毒的耐药性。因此,预防性使用奥司他韦仅限少数特定情况:
1. 存在接种禁忌证。
2. 疫苗缺货。
3. 预计接种效果差。

切断病毒传播

接种疫苗 + 通风 + 普通医用口罩 + 手卫生 足够应付日常生活,就连病患密集的医院也hold得住。
手卫生 :切断了接触传播。
普通医用口罩 :阻挡飞沫。
通风 :降低气溶胶、飞沫核的浓度。
疫苗 :最终还有微量病毒进入体内,成功接种疫苗之后,这一丢丢病毒就是小菜一碟(不够免疫系统塞牙缝的😁)。

至于N95口罩嘛,只有少数情况需要:
1. 气溶胶浓度非常高的时候,比如纤支镜检查、气管插管等等。
2. 病毒出现大变异(抗原性转变),预计疫苗无效。
3. 因故无法接种疫苗。

节前忠告

流感病毒是出了名的易容术大师,别问我它长啥样,我也很迷茫——在这里是一张脸,在那里是另一张脸;今年是这张脸,明年是那张脸。
匍匐在大师脚下○| ̄|__

这就是“流感疫苗要打今年、打本地”的科学原理。
由于疫苗只覆盖本国的流行株,境外旅行时一定要了解目的地的流感情况,如果当地流行的病毒跟国内的不同,那就需要重新接种。这个环节比较麻烦,请向旅行社咨询。
PS,疫苗生效最快也要2周时间,需要提前准备好哦!

除非是全球大流行,不然各国的流感也不同步,这就有了『避峰出行』的方法——流感通常在冬天好发(“季节性流感”的外号就这么来的),南北半球的冬天完全颠倒,所以流感高峰也是交错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