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吴昌硕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也受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人影响,善于留白,或对角欹斜,气象峥嵘,构图块面体积感极强。刀融于笔,篆刻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上取鼎彝,下挹秦汉,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攘之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
吴昌硕在继承前人冲刀法和切刀法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融诸家之长,在大量的篆刻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将冲刀和切刀两种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这种刀法灵活多变,或冲中带切,或切中带冲,甚至切中带削……这种多变的刀法,把冲刀的猛利、挺劲、爽快与切刀的含蓄、浑朴融为一体,将书意和刀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他的篆刻刀法雄浑朴茂中寓秀逸的个性化特点凸现了出来。
残缺刀法是吴昌硕篆刻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我们知道,秦汉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水土的浸蚀,自然的风化,印面及文字线条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洁,变得残缺不全。恰恰是这些残缺给我们以古朴、含蓄、浑厚、苍拙等特殊的审美效果,这是自然的造化使然。吴昌硕善于巧夺天工,在传统的冲、切刀法的基础上,辅之以敲、击、凿、磨或借用砂石、鞋底、钉头等,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手法,并创造性地将篆刻艺术中刀石效果产生的金石味,上升到残缺美的审美新境界。
作品集有《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
联珠印 缶老 | 山阴沈庆龄印信长寿 |
吴俊卿信印日利长寿 | 雷浚 |
千寻竹斋 | 千寻竹斋 |
千寻竹斋 | 千寻竹斋 |
吴俊卿 | 俊卿 |
湖州安吉县 | 鲜鲜霜中菊 |
蕉研斋 | 曝书[*] |
泰山残石楼 | 园丁生于梅洞长于竹洞 |
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谈吴昌硕金石篆刻艺术成就:
吴昌硕先生的篆刻初学浙派、秦汉印,继法邓石如、吴熙载,并受邓石如、赵之谦“印外求印”的启发,遂取石鼓文、封泥、瓦甓、碑碣之意,融会贯通,自成一格。用刀则将钱松切中带削的刀法和吴熙载的冲刀法合二为一,形成独特的新刀法。又将疏密跌宕、虚实相生的画理及其山倾海立、气象雄阔的书法特色融入印中,通过刚柔曲直、纵横转舒的线条交互运用,使其篆刻气势骀荡,神出无穷。昌硕先生在辛亥革命之后,主持艺坛十六年,又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对近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特附纪录片《大师纪实》【吴昌硕】上:
《大师纪实》【吴昌硕】下:
更多名家书画特卖
南京画廊拍卖有限公司诚招代理,月纯收入3-5万!
他是国展常客,清华美院高研班的导师,笔下的写意花鸟内蕴十足!
这些作品境界如此之高,常看定养眼养心。
家里有这样一幅字,一定家和业兴!
————————END————————
将画廊置顶后,您可以第一时间获取画廊的信息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