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基普望着在场的股东们怀疑的脸,思索该如何让他们听从自己的领导。他35岁——看上去却像个13岁的毛孩子——是一名富三代。看得出来,他作为领导对于股东们来说不啻为一场灾难。他决定给他们讲一个故事。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为一家造船厂画电气工程平面图。必须画到完美,因为在玻璃纤维框架浇筑之前,如果没能精确放置电线,一个小过失极有可能造成上百万美元的损失。没关系,25岁时我就获得了双硕士学位。我自小在船上长大,坦白地说,我觉得画这些平面图几乎有一点儿……不需要动脑子。
“一天早晨,我在家接到一通电话,一名每小时报酬仅有6美元的工人问我:‘你确定这是正确的吗?’我生气了。当然我很确定:‘你就老实去浇筑那些该死的东西吧!’当他的上司一个小时之后和我打电话,再一次叫醒我:‘你确定这是正确的吗?’我更加没有耐心了:‘我一个小时之前就说过我确定,我现在仍旧很确定!’
“公司的董事长打来的电话最终把我从被窝里赶了出来,我迅速赶到工地。如果我必须亲自和这些家伙们握手,那就做吧。我找到那个一开始打电话给我的工人。他坐在那儿,歪着脑袋盯着我画的图纸。我耐着性子解释我的图。但是说了几句话之后我的声音低下去了,我的脑袋也开始歪到一边。我是左撇子,是我把右舷和港口的位置画颠倒了,以至于现在的平面图是正确的图的镜像。谢天谢地,这位时薪6美元的工人在失误还能挽救时提醒了我。
“第二天我发现自己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盒子。工作小组给我买了一双网球鞋,作为警示,以防我再一次弄错——左边是红色的鞋子,代表港口;右边绿色,代表右舷。这双鞋不仅让我记住了港口和右舷,还时时告诫我,即使我成竹在胸,也要懂得倾听别人的声音。”
当他举起那个装有一只红鞋和一只绿鞋的鞋盒,在场的人都笑了,股东大会的氛围顿时轻松了许多。如果这位职场菜鸟已经吸取了傲慢的教训,那么他也可能学到了一些管理公司的知识。
有6种类型的故事能有效地提升你的影响力。
1. “我是谁”的故事
2. “为什么我会在这里”的故事
3. “愿景”的故事
4. “教学”的故事
5. “行动价值”的故事
6.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的故事
那些你希望影响的对象,一开始都有这两个问题:你是谁?为什么你在这里?只有你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他们才会相信你的话。
斯基普想要影响的股东在愿意听他讲话之前,首先想知道他到底是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事先将他视为和其他富二代、富三代一样的纨绔子弟,对于这些纨绔子弟来说,公司只是一个新鲜玩意儿。斯基普必须用一个好故事,消除听众脑中已经不断重播的“我们不能相信他”的想法。
斯基普本来可以说: “是的,我年轻富有,我刚刚买下你们公司的股份,但是别担心……我并不是万事通。你们完全可以信任我。”虽然这些话语和故事所传递的信息是一样的,但是,故事的影响力与“你们可以信任我”的承诺所获得的效果天差地别。如果一幅图片可以传递千言万语,那么一个故事就能够传递千万个承诺。
在你努力去影响他人之前,你需要赢得足够的信任才能够成功传递你的信息。他们相信“你是谁”,进而成了你传达信息的突破口。宣称“我是一个好人(聪明、思想道德品质优秀、出身名门、见多识广、悟性高、成功——任何他们相信的品质)”,这更可能引起怀疑而不是信任,人们想要自己做决定。在通常情况下,你没有时间基于个人经历创造信任,你最好的做法是模拟一个你值得信任的经验并且告诉他们你的故事。
听到你的故事,是给人们机会,让人们亲眼看到你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仅仅听听而已。用一个故事帮他们做决定,这是获得真正影响力的秘诀之一。
当人们意识到你想影响他们时,他们首先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个人是谁?”讲一个故事,给他们看你想让他们看到的那个你。
训练有素的演说家总是会以一个非常有趣的笑话开场,或是回答一个可以轻而易举预期到答案的问题:“这家伙无聊吗?”一旦你使我大笑,我会认为你至少不是一个无趣的人,并放松身心聆听。然而,如果你一开始就突兀地说:“我是一个很有趣的人。”那我准会立马退场。如果你证明了你是谁,而不是告诉我你是谁,那么这更可信。一个故事可以让你证明你是谁。
演说家每次站在人群前面时,都面临挑战。我最近有幸听了罗伯特·K.库伯博士(著有《情商执行力:领导和组织集体的情商》)在一个可以容纳900个人的会堂里的演讲。一开始,听众们认为他不过是写了一本书,和其他咨询师无异——交叉双臂,流露出讽刺的眼神,透露出他们对“情商”理念的怀疑,甚至认为他不过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家伙罢了。
然而,他只用了10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讲了一个故事,证明了他真诚的态度,并且让在场的900名听众深切地认识到他是谁、他的信仰和为什么他在这里。
他通过讲一个他祖父的故事来告诉我们“他是谁”。他的祖父在他16岁的时候过世,死于第5次心脏病发作。在养病期间,他非常关注罗伯特的成长,经常与罗伯特谈心。随着罗伯特的娓娓讲述,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他对祖父深沉的爱。他说:“如果我们能通过一个人的眼神来衡量他的智商,那么祖父很有可能是一个天才。”
祖父的身体每况愈下,每次心脏病发作之后都会把罗伯特叫到床边,用尽力气,向孙子讲述自己与死神对决的体会。罗伯特的故事吸引着我们不自觉地挺直腰背坐在椅子前端,每当他复述祖父的叮嘱——“我一直在思考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它是……”我们都聚精会神地准备聆听一个长者的真知灼见。罗伯特的话让我们又一次,也就是第4次笑起来,笑他祖父一次又一次地修改关于生命意义的答案,笑年少的罗伯特担心,祖父会考他是否记得前一次心脏病发作时,他说的“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我们满面笑容地等着又一个令人莞尔的答案时,他话锋一转,道出了祖父最终的叮咛:“我的爷爷对我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奉献越多,获得的回报也越多。我曾经问我自己——假如我没有拒绝尽全力奉献那将会怎样?会回报给我、你爸爸和你更多吗?或许会吧,但我没有做到。对我来说为时已晚,但你还来得及。’”我和其他听众一同屏住呼吸,聆听这个老人临终前的遗憾:“这对我来说为时已晚。”所有人难免一死,这是人类的共性。在场的所有人都仿佛不由自主地想象,当自己走到生命尽头时,会有何种憾事呢?
这个故事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其真实性及罗伯特的真情实感,让它充满了力量。只有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人才会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依然怀疑罗伯特是否可信。
亲身经历比起其他形式的交流更能让别人了解你是“谁”。客观数据不足以产生信任。人们最终根据主观证据相信你的意见和你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