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坤龙老师
杨坤龙,最美文化创始人,在行运营类第一行家,90后新媒体老司机,参与了近50个公众号运营。2017年和你一起:拆解100个公众号,深度阅读100本书,邀请100位大咖朋友做分享!^_^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坤龙老师

“我们每天忙得要死,工作非常努力。”

坤龙老师  · 公众号  ·  · 2017-08-12 20:50

正文

免费微课 |拆解大号|运营干货| 拆书笔记

这是坤龙老师发布的 第11篇 拆书笔记

关注回复 “涨粉” 送你9个涨粉方法


“我们每天忙得要死,工作非常努力


@ 杨坤龙 ·在行运营 第一行家、90后新媒体老司机

@坤龙: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1.手机一响就忍不住拿起来,跟别人聊天,扯着扯着就扯远了,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

2.在网上查资料,突然被别的标题吸引,点进去之后又被别的吸引,花稍不留神十几分钟过去了,却忘了自己要查什么。


3.工作一小会儿,就想停下来刷一刷微博,看一看朋友圈,简直成了工作的一部分。甚至上下班坐个电梯都恨不得去看一下。


每天的工作都被这些事情打乱,貌似忙碌,实际上不集中精力,轻松、惬意,而且像毒瘾一样戒不掉。久而久之,给我们造成一种假象—— 我们每天忙得要死,工作非常努力。


实际上这种工作状态被称为“浅工作”,看似很忙,实则非常低效。 如果你也是这样,那么今天拆解的这本《深度工作》,就很适合你。

拒绝浅工作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在书里提出了一个公式: 高质量的工作产出=时间x专注力。


他把日常工作分为深度工作(deep work)和浮浅工作(shallow work)。


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经常被打扰,无法专注,耗费大量的时间,却没有什么产出。


深度工作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专注工作,对认知能力要求很高,短时间的工作就能带来很高的产出。


我们现在好多人都陷入了浅工作的幻觉,感觉自己每天加班很多很忙碌,好像很努力,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产出。


这就好像一辆赛车,硬件装备顶级,最高时速叼炸天。但你上路的时候,刚踩一脚油门之后,又踩一脚刹车,时不时到小道里绕两圈。


结果是跑也跑不好,停也停不下来。


而深度工作呢,就是让你每天工作的时候,都能把这辆赛车飙到最高速度,最高效率的完成工作。


深度工作的好处多多,这里举几个牛人深度工作的例子。


J.K.罗琳写哈利·波特最后一部《死亡圣器》的时候压力很大,有各种活动邀请,各种人想见面,每天的打扰太多,就搬到爱丁堡市中心的酒店套房里,一个人待在酒店,不写完不出去。


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在纽约的一间农场小屋里完成的,他的书房离主房区太远,家人叫他吃饭得吹小号。


前几年物理学界发现了希格斯·波色子,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消息传出后记者都找不到他,因为他一直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工作。


我们在日常工作里当然没有像他们这样可以隔绝一切干扰的环境,很多工作不得不通过微信、邮箱来进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