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一周三更,冯叔与你聊房事
坐标大兴安岭贝加尔湖,驯鹿和猎人,氏族与萨满,勾勒出「北山野人」的神秘画面。鄂伦春族神秘粗犷的轮廓,这群「森林之子」曾世世代代游猎在茫茫的兴安岭上,游离在主流社会的视野之外,狩猎采集,平均分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生活的那片净土被历史学家翦伯赞称为「中国历史一个幽静的后院」。
而如今,猎人们的猎枪生锈了,在自然和环境急剧变化的岁月里,森林记忆和游猎文明是否已经成为了博物馆的记忆?这样的民族又将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冯仑风马牛透过鄂伦春寻求背后的生存发展之道。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鄂伦春族在中国版图上的56个民族当中算比较小的,只有不到1万人。而它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原来的传统,比较顽固地不去向农耕社会转型。他们一如既往的猛喝酒,这也是一种传统,这种喝酒和固守的传统,变成了一个至今还被人惦记的理由之一。
有人用自己的标准去判断说鄂伦春人应该转型,应该变成农耕民族,耕地养猪,像汉族一样,慢慢地少喝酒。诗礼传家变得很斯文,可能在汉族角度来说他们文明了也发展了,但是低于鄂伦春族来说会很别扭,如果这样,何不归化汉族,当你放弃你固有的特点也就失去了优势,同时也不一定能获得新的价值。
鄂伦春人把广阔的山林视作公共财产,认为「
猎场是老天爷的
」,所以从不划定猎场,只随着季节变化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移动。「
摩尔根
」指的是鄂伦春人中打猎技术高的人,受到人们的尊重的人,「摩尔根」在生活中处处起表率作用,他比任何人打到的野兽都多,也只平均分得一份,有时候还得是最差的那一份。这在外界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在北方森林国度里这是天经地义的「律法」。
这种制度的设计出自这个森林民族的极端睿智,他们超越眼前的利益得失,编织出一张利己与利他的辩证之网,智慧地安排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柔软温暖地安顿种族的命运。留在北方的森林中,鄂伦春族失去了叱咤中原的历史机会,自顾自地在寒冷而纯洁的北方,缔造了一个怡然自得的森林王国。
呼伦贝尔的北部很特别,特别的寒冷,冬季气温零下三四十度,大片荒地和林子,人烟稀少,打猎的时候,可谓是又冷又寂寞,万一猎物不出现,那猎人就只能等到第二天天亮,一个人在寒冷的夜里就得喝酒取暖。
早期的鄂伦春人喝的是马奶酒以及柿子酒。因为他们发现有些猎物吃了柿子后晕倒在地,所以柿子可以发酵成酒。近几十年,鄂伦春族与汉族的交流渐渐变多了,也开始喝度数高的白酒,可白酒一喝多了影响打猎,所以鄂伦春族所在地区的快乐和不快乐,都和酒有关。
酒和鄂伦春人有着不解之缘,
一来是用酒安慰精神上的苦闷与无寄托
,历史上鄂伦春人曾受到侵略者的欺压掠夺,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精神苦闷压抑,往往借酒消愁;
其二是与天气相关
,在天寒地冻地区生活的民族一般都有饮酒的习惯,酒能驱寒祛湿舒经活血消除疲劳;
其三与猎人的宗教信仰有关
,猎人外出打猎时,举起酒碗先敬神灵,祈求神灵保佑,恩赐很多猎物;
其四是生活方式单调
,鄂伦春猎人的个性封闭内向沉默寡言,不喝酒的时候并不多言,一旦有了酒便有说有笑,联络感情交流狩猎经验,畅谈外界见闻;
其五是受家里父辈环境影响
,鄂伦春族的孩子从小看父辈喝酒,很多时候还会帮父辈去买酒,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而然就非常好酒。可以看出鄂伦春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从鄂伦春族的故事来审视很多企业,特别是经营传统手工艺,拥有传统工匠的企业,就特别像鄂伦春族,木雕匠人可以慢工出细活,但是你非得规定他拿机器来雕刻,那出产的产品可就跟市场上售卖的机器雕刻的产品没有区别,真正好的木雕艺术品是机器雕不了的,还得靠木雕匠人手工慢雕出品。
一些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企业以及比较偏的工艺门类企业,其实是一个小而美的企业,不用融入现代技术把它改造成一个量产高效的现代企业。
精而细小而美也可以成为企业经营的一个选择。
就像冯叔的眼镜,原先是美国的公司在做,后来冯叔再买一副的时候,等待了半年还未收到货,因为美国的店面不做了,需要到日本用手工打造,并不是用机器就能制作出来的,需要按程序一步一步打造,所以不能催货,何时做完何时交货。
后来厂家送来了两幅眼镜,并非金属而是由骨头材质制成,因为日本匠人认为金属贴在皮肤上容易生锈对皮肤不好,而且骨头材质比金属材质轻,所以新眼镜的佩戴体验非常好,
但是这种纯手工的企业一定不会很大却能活很
久,
这种出产一副眼镜需要反复测量并制作半年的小而美的企业,特别适合于个性化服务,含金量也高,非常有存在的价值。
这些企业和鄂伦春族很相似,正因为它顽固地保存传统,才会让外人看来觉得有意思,才会去探寻去旅游。
这样也为鄂伦春人带去了经济收益,如果他当时放弃了特点,变得和汉族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去挣钱,那会更辛苦,像鄂伦春人缓慢的演变,保留自己固有的民族特性和习俗,最终换取一个旅游业发展,
幸福迟早会来到,就看你能呆多久。
回看整个民族系列,满族以一个仅十万人的基数,征服了当时人口是自己两三百倍的世界第一大王朝,冯叔用满族的故事解读了企业并购中的以少胜多与不良资产优化;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旗帜下统一草原,建立疆域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冯叔探究了蒙古族的故事,诠释了快速扩张与企业治理。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游猎在茫茫的兴安岭,那是主流社会之外的一片天空,狩猎采集又实行平均分配,冯叔分析鄂伦春人的行为特征,树立了小而美的企业的优势,向大家展示了不一样的企业生存法则。
满族以十万人统治一亿人口,相当于企业并购,以多胜少,就是常说的蛇吞象来控制征服,最后再把这个目标企业消化掉,
第一点就是价值观整合,将彼此之间的价值观做个梳理,将目标企业管理层的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时候,真正的并购才能叫成功。
满族人还善于归降叛将,网罗人才,
相当于企业并购中的不良资产优化,让资产的价值最大化,
类似联想去并购 IBM PC 部门,一开始用外国人去做 CEO ,最后发现和联想的文化非常冲突,这就是联想的主人文化和西方职位经理人文化的概念冲突,所以国外的职业经理人只为短期利益去着想,最后联想就将 IBM PC 的董事会改组,改变了目标企业的文化,整个业绩也有很大的提升。
显然有主人文化的企业发展中会考虑得更周全长远,即使眼前有挫折和困难,也不会放弃既定的方向
,
而如果企业没有主人文化,那只是被动的一个雇佣者,职业经理人的理念就是得钱得股权,努力让股价上升,而后将自有的股票一套现就走了,不考虑企业今后的问题。
联想并购 IBM PC ,后面慢慢的让部门运营顺利,
这就是文化上的一种成功,价值观上的坚守统一,从满人的故事看
,并购并不容易,也看到并购中有共同性的一些方法,而这些方法的确从满人身上得到了验证,行之有效。
在历史故事中,发觉有助于现代商业的思考,以史为鉴,让自己的企业更好更健康。
《房事夜话》目前已经上架七期了,最新一期的《房地产行业究竟有多少种商业模式》你肯定不愿意错过。
这是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个思想碰撞的高地,希望大家对房事的种种疑问,可以从这档栏目中找到答案。
祝愿每个与《房事夜话》相伴的夜晚,大家的房市、房事都可以顺遂。一周三晚,我们不见不散。
订阅《房事夜话》,每周 3 个夜晚
冯叔和你一起夜话房事
揭晓开发商的江湖内幕
了解中国楼市的热点趋势
收获世界地产的行业知识
用段子与故事让你秒懂房地产
点击下方
「
订阅
」
按钮
开启一整年的房事方法论
封面图来自网络
编辑|max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商务联系-
阿牛|13311153963
微信
| niuniu-fengman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