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太空网站16日消息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史以来最大推力火箭——“太空发射系统”(SLS)的任务进程已进入核心阶段,为火箭提供动力的四个RS-25引擎已准备就绪,按NASA计划,该火箭将会载着人类进行逾45年来的首次外太空任务。
全世界望远镜共同见证双中子星合并 多信使天文学时代正式开启
北京时间16日22时,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于2017年8月17日首次发现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国际引力波电磁对应体观测联盟发现该引力波事件的电磁对应体。我国包括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国内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望远镜在内的多台设备参与观测引力波事件。
我国日前发布国际标准ISO 19924《空间系统—声试验》,填补了声试验领域国际标准的空白,表明中国航天试验技术掌握了该领域国际舞台的话语权。该标准由五院下属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主导编制。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面试验室模拟飞行过程声环境的试验方法,以对空间飞行器进行有效考核,保証它能经受住发射阶段巨大噪声环境的考验。“CAST BISEE”算法从声模态理论出发,在大量试验基础上增加了对面积和边长的考虑,并充分考察体积和形状因素,让噪声试验的条件更接近实际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试验准确性。
超图软件:国务院正式部署国土三调 公司业绩持续性初步确认
国务院发文部署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要求自2017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调查对象是全部陆地国土,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权属等情况,重点调查永久基本农田现状及变化情况。在时间安排上,2017年四季度开展准备工作,2018年1月2019年6月开展实地调查以及数据库建设,2019年下半年进行调查结果汇总,2020年完成工作验收等。
上个月召开的中国民航局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航局飞标司副司长朱涛透露,《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发布,于2017年10月起实施。在这次修订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放宽了对于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的管理规定。实际上,新规是将便携式电子设备能否在飞机上使用的“审批权”下放给了各航空公司。然而目前国航、南航、东航、中联航、春秋航空等国内航空公司还没有接到和新规则相关的具体评估审定规章,各航空公司还均无“实质性动作”。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203所与中石油准东油田签订了新疆油田准东采油厂智慧管网项目合同。据介绍,该项目的建设,是依据新疆油田公司整体设计定位与发展规划需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北斗定位导航技术、电子标识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巡检维护技术、物联专网技术、事故快速处置技术、三维可视化显示等多种先进技术,构建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时段覆盖的管道管理系统,有效防止管线泄漏、管线爆管等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恶性事件发生,实现对管线漏损状态和腐蚀状态的监测以及厂站内管线的精确定位与安全监管,为管网的智慧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北京时间10月17日早间消息,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美国第三和第四大运营商T-Mobile和Sprint计划在不出售资产的情况下宣布合并协议。在监管部门要求做出让步之前,两家公司希望保留尽可能多的频谱资源,使成本合力最大化。T-Mobile和Sprint此举表明,两家公司计划不提前做出让步,从而面对美国反垄断和电信业监管部门的挑战。消息人士此前透露,两家公司将于10月底或11月初公布合并协议,同时重点解释这笔交易对美国消费者的潜在好处,包括加速下一代5G技术的发展。
据《太空》网站近日报道,项目团队人员称,正在为NASA未来火星任务研制的一台推力器在最近的测试中打破了几项纪录,表明这项技术有望能在20年内用于送人飞往火星。代号X3的该推力器由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同NASA和美国空军合作设计,是一台霍尔推力器。这种系统通过使带电离子流加速来推动航天器。
本文系《卫星与网络》独家组稿,资料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航小宇(ID:hangxiaoyucasc)”“新浪科技”等。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搜集上述内容,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并标注“组稿:卫星与网络(ID:satnetdy)”。
如文中图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 猜你想读
】
▼
产业观察 | 卫星回传“跨越天堑”
推/荐/阅/读
▼
社论: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请为中国航天献出耐心和坚守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与马斯克的不同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同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