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烟台山历史,激活沉睡的历史建筑。从2016年开始,万科聚集中外多元时代的建筑智慧,为烟台山创造新的多元价值。
城市更新的语境背后,其实是对每片土地自身附着的历史记忆的尊重。作为“城乡建设与生活服务商”,万科致力于城市空间与功能的复兴,力争让城市温度与文化得以延续。
始建于1863年的爱国路2号,融合了古典主义、巴洛克、殖民地式外廊等多种西式建筑风格,最早为J. Forster 洋行所有,经营茶叶生意,几经易主后归属怡和洋行,在1891-1928年租借给美国作为领事馆,建国后被当做民居供20余户居民使用。
美国领事馆旧影,摄于1893年/源于《美国驻中国福州领事馆领事报告(1849-1906)》
“用最少干预的设计手法,捕捉和讲述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历史是建筑的历史、城市的历史和民众的历史。”万科特邀请福建清华院、AIM恺慕建筑设计等国内外设计单位共同为爱国路2号度身定制修缮方案。
秉承“保留、传承、创新”的理念,参考慕尼黑阿尔特斯绘画陈列馆、柏林新博物馆等著名历史建筑的设计手法,遵循安全性和可逆性等原则,团队以最小干预的做法保护建筑的多样性,将前期功能定位、本体修缮方案结合室内设计与展览设计一体化考虑,并由省级文物专家团队进行审批验收,为老建筑的新生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路2号修缮前后同角度对比照片
历经700多天的匠心雕琢,爱国路2号以福州烟台山历史博物馆的全新功能对外开放。考虑到历史需要感知,沉浸其中,才能让其更加深刻与立体,场馆打造出福州首个“光影沉浸式”博物馆,运动全息多媒体的“智慧科技”重现烟台山的百年芳华,让历史场景一幕幕浮现眼前。
在做好传统保护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摆在城市更新者面前:
若不能将历史遗迹连接当下时代风华,又怎能引领未来生活美学走向?
万科不断提出、完善方案,为的是既能留住城市原有的味道与记忆,又能持续地注入新的功能与活力。
罗宅,位于烟台山观井路上,是这条老街上面积最大的纯中式建筑,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于清代重建,为罗氏后人在清光绪年间购买,世代传承,时至今日已有400多年。
罗氏祖先系近代福州钱庄业巨贾罗金城,家族兴旺、名声显赫。罗家早年所经营的海船,也是闽剧著名剧目《贻顺哥烛蒂》故事发生地之一,主角跑船的春生工作地就在罗家的船,而春香则在罗宅当丫鬟。
罗宅/严可清摄于2009年9月(福州老建筑百科)
相较于西式建筑,东方古建筑的修缮,手作的细腻与质感是现代机械化施工所无法比拟的。
怀有对城市、历史、建筑的敬畏,万科邀请62位手工艺匠人(其中14位为非遗传承匠人),涉及木、土、石、雕刻、泥塑、彩绘等多个工种共同参与,耗时近8个月完成179712块古砖、55450块青瓦、72根木柱、146根顶梁、228平方米卯石墙的修缮工作,以古法技艺重现百年老宅的前世芳华。
“现代机器无法精细修复老房子,古法技艺建造,得靠祖传手艺复原。”老匠人陈师傅欣喜地感叹。
罗宅中式建筑元素:山水头、墙堵
修缮仅是第一步,如何在保留罗宅原有风骨的基础上,以现代的设计手法传承历史,使罗宅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