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及时反馈
作家冯唐爱好历史,他从初中时就痴迷于《二十四史》。
他发明了一个高效的学习方式:看到某一章节的大臣奏折时,先不看内容,把自己想象成皇帝,思考皇帝会怎样解决问题,然后和自己的决策做对比。
这样一来,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并且有及时的反馈信息,构成了一种循环的高效读书法。
2.转述给他人
在心理学中,知识分成两种:
「外显知识」比如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从外部获取的信息;
「隐性知识」指被实践藏起来的知识。
日本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认为理想的知识应是像「知识的螺旋」一样的。两类知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显性知识,应把它内化为可实践运用的隐性知识;而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隐性知识,又可外显为和别人去分享的知识。
我在大学时曾修读应用心理学,一位教授组织行为学的老师想出了一个特别棒的学习方法:把晦涩的心理学知识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给外行人保洁阿姨们听,以他们的理解效果来评估学生的成绩。
把知识转述给他人,让他人理解,实际上就是把知识内化为隐形知识,再以外显的形式分享给他人的形式。
怎样检测是否理解了某些知识?快说给你身边的朋友们听吧。
3.不要贪心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世界那么大,有吃不完的美食,有读不完的书。可一味地贪求数量,最后可能是什么也记不住。
有人把书越读越薄,也有人整本书都划了重点。
畅销全球80年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有一个见解,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许多书值得精读,但有更多的书只需浏览即可,比如一些工具书。
读《如何有效整理信息》,get到「一元化笔记法」,加以实践生活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