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蜗牛读书
网易精品阅读,价值阅读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借地而生》:人与地的非凡旅程|2024新京 ... ·  昨天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2 日,忌误用语言 ·  4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单向历】2 月 4 日,宜流动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人到中年:思远、思危、思变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蜗牛读书

没掌握这个技能,“1天1本书”的速读法也没用

网易蜗牛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9-03-11 20:00

正文


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 流量池 | 睡眠革命 | ……


在快节奏的如今,读书也变成速食的了。

身边有朋友是「一天一本书」的践行者,一年算下来就是365本书,数量可观。每本书都会做1张思维导图,放在她称为「知识抽屉」的笔记app里,有需要的时候再拿来搜索。

看起来好像很高效对不对?可这里有个问题:这些知识都是摘抄下来的,未加工的属于别人的知识,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知道是信息,掌握是知识,运用是技能。

把纯粹地获取信息当作知识和技能,读100本书也还是原地踏步。



1.

>>>内化就是知识的再加工<<<


「不加以实践的知识便是无用的。」

——俄国作家契诃夫


知识的内化,就是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再加工。

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论中,提出了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两种机制:同化和顺应。


同化:将外界的元素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即是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知识的过程。(量变的过程)


顺应:主体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刺激,即用已有知识适应新知识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这对于知识的内化的启发是,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是随着认知的建构而逐渐丰富起来的,并且同化和顺应都是内化知识的两种途径,互相依存且互相作用。

股神巴菲特酷爱阅读,曾有人请教他如何做投资决策,他的回答是「读一切可读之物。」

他自称10岁时,就读完了奥马哈市图书馆所有关于投资的书。此外,他还阅读大量报纸财经评论和行业报刊。

他说,「我的工作就是阅读。」他每天花费大量时间阅读企业业绩报告,寻找心仪企业,并寻找第一手资料继续深入调研。

他的投资伙伴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读书的——没有,一个也没有。沃伦·巴菲特,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在巴菲特的例子中,通过大量阅读获取信息和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结构,便是一个量化的过程,就是「同化」式的知识内化。

而深入调研报告,以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就是「顺应」式的知识内化,也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

>>>内化知识的几个建议<<<


1.及时反馈

作家冯唐爱好历史,他从初中时就痴迷于《二十四史》。

他发明了一个高效的学习方式:看到某一章节的大臣奏折时,先不看内容,把自己想象成皇帝,思考皇帝会怎样解决问题,然后和自己的决策做对比。

这样一来,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并且有及时的反馈信息,构成了一种循环的高效读书法。

2.转述给他人

在心理学中,知识分成两种:

「外显知识」比如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从外部获取的信息;

「隐性知识」指被实践藏起来的知识。


日本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认为理想的知识应是像「知识的螺旋」一样的。两类知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显性知识,应把它内化为可实践运用的隐性知识;而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隐性知识,又可外显为和别人去分享的知识。

我在大学时曾修读应用心理学,一位教授组织行为学的老师想出了一个特别棒的学习方法:把晦涩的心理学知识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给外行人保洁阿姨们听,以他们的理解效果来评估学生的成绩。 

把知识转述给他人,让他人理解,实际上就是把知识内化为隐形知识,再以外显的形式分享给他人的形式。

怎样检测是否理解了某些知识?快说给你身边的朋友们听吧。

3.不要贪心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世界那么大,有吃不完的美食,有读不完的书。可一味地贪求数量,最后可能是什么也记不住。

有人把书越读越薄,也有人整本书都划了重点。 


畅销全球80年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有一个见解,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许多书值得精读,但有更多的书只需浏览即可,比如一些工具书。

读《如何有效整理信息》,get到「一元化笔记法」,加以实践生活日志;


读《流量池》,认识到流量战争背后的逻辑;


读《睡眠革命》,学习如何高效睡眠的方法,让身体遵循自然规律。


所以,每本书你只需要获得一个可以运用的知识点或是思路,就算没白读这本书了。把这个知识点理解透,并进行实践,或者产出一篇结合自己经历的优质书评,那么它就成为你的一部分了。


3.

>>>尾声<<<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差距是不可估量的,而造成这差距的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是否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是否将它化作自己的一部分。


练习、转述、分享、写作都是不错的内化知识的方法,在我看来,写书评是将输入和输出结合地最紧密的一种方法。立个flag,找机会写一篇关于如何写书评的文章,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小经验。



欢迎下载网易蜗牛读书app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