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鱼羊史记
「鱼羊」意为「鲜」,鱼羊秘史,访远古之鲜,揭万世之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下五千年故事  ·  杜月笙善于识人于微末,曾与一个赌徒结拜,6年 ... ·  2 天前  
鱼羊史记  ·  女人这样给你发消息,说明想你入骨了 ·  2 天前  
朝文社  ·  套现45%,97岁李嘉诚新年“大撤退” ·  3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女人在这3个时候,最需要男人 ·  3 天前  
鱼羊史记  ·  男人千万不要去碰一个已婚的女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鱼羊史记

西装,长袍马褂,中山装,引领民国男装潮流趋势,帅出新高度!

鱼羊史记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7-12 20:00

正文

点击上方「 鱼羊秘史 」关注,每晚八点推送

回复「 揭秘 」,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各个时期的服装变化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国家政体得以脱胎换骨,也让中华服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民国男装对后来的影响很大,从西装的全民普及,中山装为正装,到现在长衫还是传统相声的服装,一领一袖,一针一线,依然能窥见那时衣衫旧影。


辛亥革命之前的男人大多以长袍马褂为主,辛亥革命之后,为了体现共和思想,服饰革新势在必行。当时确立了两种日常服饰方案,一种主张沿袭传统服饰基本不变,但要以国货为主,无论长袍,马褂,布衫,布料要用国产的。一种主张说既然推翻旧帝制,就要体现新思想,新开始,所以应采用西服。

民国初期的长袍马褂,已经没有了晚清时期那种炫耀的颜色,颜色多素雅的黑、灰、蓝、白色系,传统的长袍马褂适合在比较隆重的场合穿,少了“辨等级,辨贵贱”的限制,人们穿着的自由度增加了,款式与前清有所不同,马褂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5粒纽扣,一般以黑色丝麻棉毛织品为之。长衫一般是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两寸,在左右两侧的下摆处开有一尺左右的小衩,袖长与马褂齐平。


改良后的中式长衫则就比较随意了,设计合体,潇洒飘逸,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最爱,内衬西装裤,脚着西式皮鞋,戴金丝眼镜,一条长长素色围巾,肘边夹几本书,是最标准的“民国风”,谦谦公子,温润如玉,咱们脑海中浮现的民国文人形象大抵如此。


西装的流行是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开始的,最初的影响范围一直不太大。国人习惯了中式服装的舒服随意,不太适应西装贴身紧致的裁剪,最现实的问题是西装的造价昂贵,再加上衬衫、领带,这一套行头置办下来,价格不菲,一般人家承受不起的。


1912年10月,政府正式颁布男女礼服,让西装“合法地流行起来”,规定,男装分为大礼服和常礼服两种。大礼服也就是西方礼服,有昼晚之分“昼服长与膝齐,袖与手脉齐,前对襟,后下端开衩,用黑色,穿黑色长过踝的靴。晚礼服似西式的燕尾服,而后摆呈圆形。裤,用西式长裤。穿大礼服要戴高而平顶的有檐帽子,着晚礼服则可穿露出袜子的矮筒靴”。“常礼服两种:一种为西式,其形制与大礼服类似,惟戴较低而有檐的圆顶帽;另一种为传统的长袍马褂,均黑色,料用丝、毛织品或棉、麻织品。”穿西装、戴礼帽、蹬皮鞋,也成了当时新派人物的时尚打扮。


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服装,孙中山先生是中山装的设计者和倡导者。孙中山曾多次流亡日.本,所以就有了中山装以日.本陆军士官服为蓝本的说法,也有人说孙中山和南洋的华侨联系密切,中山装起源于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民国官员都爱中山装,后来被规定为礼服之一。它造型简单,规整挺拔,更凸显出男人的成熟干练。还“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1929年国民.党制定宪法时,规定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至此,西装,长袍马褂,中山装,三足鼎立,引领民国男装潮流趋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