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说心理,通通没道理# by 小冠
1. 精神分析vs精神病学
终于来到了「神经官能症」,从目标出发,再回来看的梦与失误行为,能够刷新对这些所谓「细枝末节」的理解:症状与如前所讲的【梦和失误行为】一样,都是有原因、有意义的。
在精神病学看来,符合手册诊断的标准,就可以判断为各类病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分裂症、各种障碍……然后以医学方法来治疗——一两百年前甚至是放血疗法、催眠术。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是要去试着理解这些症状,探索症状背后的原因和症状想要表达的意义。神经官能症,换一种说法就是,生活当中的失控行为和内在冲突的行为表现,比如:
我真的很想拒绝,但总说不出拒绝的话;我想做出职业生涯的改变,可是无法决定;我想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可当别人一靠近我又闪躲……
2. 症状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发烧」不是发烧本身,而是身体出现疾病的一种症状与警示,提醒我们去查一查身体怎么了;那么类比地,也可以去理解弗洛伊德所说的「症状的意义」。例如「强迫」行为,一定是表达了内心的某种冲突。
弗洛伊德看来,强迫症几乎是神经症当中的「癌症」了,难以治愈;即便在这个地方治好了,又会附着在其他事件上,要真正治愈,需要连结真正导致冲突的早期事件。
关于强迫症,我最早的印象是《外星屠异》当中小姑娘清照,她只知道自己双手肮脏,必须洗手,头几次是简单洗一洗,后来肮脏的感觉越来越频繁,刷到双手出血。当她不被允许洗手时,就不能抑制地开始数地板上的木纹、以头撞墙。
3. 家庭当中的症状
心理咨询常听到一句话,「孩子往往是一个家庭当中最健康的那个」。
家长苦恼于孩子的叛逆的行为、多动、强迫、不学习、玩游戏、品行问题……必须得好好管教,可往往管教无效。心理咨询(尤其是家庭治疗)会认为,孩子的行为是整个家庭症状的表达,他们通过出格的行为,来承担家庭的冲突,从而使其他人不必再承受冲突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