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建自我课堂
精致阅读、优雅生活——在这里,生活可以很有趣,格调可以很丰富,理想可以很肆意,阅读可以很小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这个春节,玄学经济率先硬控所有人 ·  10 小时前  
新周刊  ·  全网争议,封神故事为什么这么难拍?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最懂省钱的年轻人,瞄上了去澳门“0元游”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建自我课堂

总是怀疑自己有病也是一种病

重建自我课堂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7-30 22:02

正文

文| 忘忧 授权发布

来源| 悠悠萱草心(ID:youyouxuancaoxin)


01


我有过一次比较纠心的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疾病的经历。

当时我的孩子还很小,有一段时间我经常痰里带有一点血丝,刚开始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时间拖得一长,血丝也越来越明显,有时还能感觉到口里的血腥味。

上网一搜,什么白血病、肺结核、鼻咽癌之类的都出来了,一套症状,貌似也都有点像,于是心里开始有些担心了。

刚好那时一个认识的同龄人因耳鸣以及鼻涕带血去医院检查,被确诊鼻咽癌晚期。

听到这个消息,我震惊得久久不能相信。他的孩子才3岁多啊。我没法想像他得了这个病以后这个家庭要怎么走。

想到我自己的孩子才一岁多,我突然好怕自己也身患绝症。

于是去本地的医院看,医生听我这么一说,让我去做个电子鼻咽镜。

于是开单交费忍着不适做了鼻咽镜。镜检结果并没有说有事,但也没明确说没事。医生说有鼻咽炎,开了药,并说要定期复查。

药吃完也没改善,我开始怀疑是不是小医院误诊,只是查了鼻咽部,痰里有血会不会是肺部的问题?

心里各种不踏实,于是跑到上一级三甲医院做了个全面体检。医生给我开了一大堆检查:抽血、化验大小便、痰液培养、血压、心电图、肺功能、胸部CT……

等结果的那几天特别煎熬,吃睡不安。既希望千万别有事,又开始不受控制地想万一有事要怎么办。

想起一个朋友的妈妈得了白血病,这个普通的家庭为了给她治疗,一年时间先后花了20多万,还是没能留住她的生命。

拿结果的前一晚,我想好了,如果没事我就要更加好好地珍惜生活;如果有小毛病,积极治疗;如果真的不幸身患绝症,还是放弃了,不想满身针眼头发掉光还把家里的钱花个精光,还是留着给孩子过日子……

那是我第一次如此怕死,因为作为一个母亲,实在有太多牵挂。

结果出来,都未见异常,只是有点咽炎。

我终于放下一颗怀疑自己有病的心,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02


大多数人对于生病这个概念的认识,还仅停留在躯体疾病这一块。其实,我们的心也会经常生病,即我们说的出现了心理问题。

这里主要是指的比较广义上的心理问题,即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就像每个人都会感冒一样。


而狭义上的心理问题主要指神经症,即一些强迫症、恐惧症等,但神经症又不同于精神病。


在一般人看来,一说到有心理问题就容易直接联想到精神病人、变态狂之类,这使得许多人即使明知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了但还是不敢去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些心理问题,也可以像感冒一样,即使不去看医生,过一段时间也自己好了。

但也有一些时候,心理问题也像某些躯体疾病一样,越拖越严重。


心理学上有一种病叫“疑病症”,是一种神经症。简单来讲就是指一个人过度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疾病而反复求医,即使医生检查出来告诉他没有病,也不能打消这个人的顾虑和担忧,还是想进一步就医检查。


上面我已经说过,广义上的心理问题并不是指神经症。


因此,即使你像我一样有过疑病的时候,即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疾病而反复就医,但——注意了,区别就在这——当检查结果出来显示你没有病的时候,你能放松并恢复正常生活,那就不是疑病症,而只是普通心理问题(就像躯体疾病的普通感冒一样常见);假如做了全面检查,医学解释说没有躯体疾病,可还是怀疑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疾病,生活工作学习效率都因此受到影响,惶惶不可终日,这就真的要高度警惕是否患有疑病症。

所以, 疑病不等于疑病症。


疑病是一种症状,它可以出现于普通的心理问题,也可以出现在疑病症中。

疑病症才是一种病。

就像发烧打喷嚏流鼻涕这些症状,既可以出现于普通感冒,也可以出现于禽流感一样,但后者却比前者更需要尽快就医。


疑病从广义上来说虽然也是心里生病,也会引起一些生理上的不适,比如失眠或者食欲下降,但它像躯体疾病中的普通感冒一样常见并且也容易恢复。

而疑病症就要严重得多,它已经是狭义上的心理疾病了,时间长了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尽早寻求专业心理治疗。



03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怀疑自己有病?


一是出现了一些躯体的症状,比如身体某些部位出现疼痛或者出血。

二是受到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比如得知自己认识的某个人得了某种严重疾病,或者医生对你的健康情况给出的不恰当言论,比如保守地说有待定期复查或进一步检查等。

什么样的人容易怀疑自己有病?
一是从人格基础上来说,持有内向、敏感、谨慎、兴趣狭窄、胆怯、脆弱以及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的人更容易疑病。那些神经大条的、大大咧咧的人遇到事也不爱往坏处想,所以一般不会疑病。


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暗示。


反思我上次的疑病经历,我虽然不算内向,但作为一个女人,还是一个新手母亲,会相对比较敏感,想到妈妈生病不能照顾孩子,在情感上也会容易脆弱。


二是有一点不舒服就爱上网查病因的。(此处敲黑板!)


我想这是现代人 大部分人的习惯,有问题不去看医生,而是上网搜索症状对号入座。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专业和非专业的意见,普通人很难分辨。 以至于很多人都像我那样被吓坏过。



怀疑自己有病怎么办?


一是养成好的习惯,身体真不舒服就去看医生,而不是随手问度娘。(敲黑板!敲黑板!敲黑板!)

现如今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但生病看医生这事,个体差异太大,除非你拿着检查单据去某些APP上问专业的医生,否则神医也难隔着网络给你看病开药。当然,骗子除外。

二是听从医生的专业意见。有疑问可以多问几个医生,但不要乱钻牛角尖,在正规医疗机构,误诊、漏诊机率毕竟还是比较小。

三是发展一些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转移注意力。



越是内向敏感的人越是要刻意发展一些动感的、阳光积极的爱好,这一点是基于人格方面来作一些调整。


医生检查说没病可还是怀疑自己是不是有其他的病怎么办?



如果在正规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显示身体没病,那么可以停止一切医学检查。

这里介绍一个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20世纪20年代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创立的一种基于东方文化背景的、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不仅适用于强迫症、社交恐怖症等心理疾病的治疗, 其中许多理论也可用于调节我们正常人的生活适应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