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9月28日, 超现实主义发起奠基人之一安德烈·布雷东(André Breton, 1896-1966)辞世。同年十月,米歇尔·福柯接受法国杂志《艺术与休闲》(
Arts et Loisirs
)知名文学评论家克洛德·博纳福伊(Claude Bonnefoy)的采访。在回答对方关于布雷东及超现实主义所留下的影响提问时,福柯说: “我们正处于布雷东身后留下的空洞。……而与此同时,他的离世,亦是对我们自身再一次重生更强烈的召唤。”
来到2024年,时逢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Manifeste du surréalisme, 1924)发布100周年,二十世纪这一最重要的现代文化艺术运动之一给今天的我们留下的“空洞”又是什么?福柯在采访中提到布雷东对于他这一代人留存着如同“黑色幽灵所释放的巨大能量”,其自由反叛的精神核心所折射的光芒,在今天该如何来展现?布雷东在1924年的《宣言》中对超现实主义精神的定义和诉求,对今天又能带来何样的启示?作为达达主义的直接延承者,超现实主义派在当时被视为非常规、革命性的文学及艺术表达方式,在今天又该如何去纪念这一集体所倡议的革命性?
朵拉·玛尔的摄影作品《无题(手 — 贝壳)》(Sans titre [Main-Coquillage], 1934),玛尔是超现实主义派中首批用自己的摄影作品来实践拼贴创作的艺术家之一。
缝纫机与雨伞:
取自洛特雷阿梦《马尔多罗之歌》(Les chants de Maldoror, 1869)中的诗句:“这真美!就像是解剖台上一把雨伞和一台缝纫机意外的相遇!”作为运动发起人的集体偶像,洛特雷阿梦诗句中所描述的“不经意间”的美,很快被超现实主义者认同为“超现实主义的美”。
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 1901-1966),石膏作品《桌子》 (La table, 1933)。法国二十世纪先锋艺术最大的赞助者诺阿耶子爵夫妇(Charles et Marie-Laure de Noailles),委托贾科梅蒂为他们的摩登现代别墅所设计的家具。雕塑家在其中表达了他眼中“不经意间”的美。
恩斯特,布面油画《家中的天使》(超现实主义的胜利)(L'Ange du foyer [Le Triomphe du Surréalisme], 1937)。当时法西斯、佛朗哥主义和纳粹在欧洲兴起时的氛围在画面上的表达。1939年9月,作品被德国纳粹视为“颓废艺术”,恩斯特因此被关押于法国南部的集中营,1941年有幸逃脱。
展览展出的二百五十件作品涵盖了绘画、电影、摄影以及重要文献。画作中有来自世界各大美术馆藏品中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的知名作品,比如达利的油画《伟大自慰者的脸庞》(Visage du grand masturbateur, 1929),玛格丽特的《个人价值》(Les valeurs personnelles, 1952), 意大利画家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 1888-1978)的《孩子的大脑》(Le cerveau de l’enfant, 1914) 与《爱之歌》(Le Chant d’amour, 1914), 德国画家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1891-1976)的《大森林》(Le grand forêt, 1927),米罗(Joan Miró, 1893-1983)的知名画作《吠月之犬》(Chien aboyant à la lune, 1926)。除了这些明星艺术家之外,在本次展览中能看到更多超现实主义派女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一些已小有名声:朵拉·玛尔,摄影家李·米勒(Lee Miller, 1907-1977),英国女画家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 1917-2011), 法国先锋摄影家克劳德·卡恩(Claude Cahun, 1894-1954), 德国艺术家梅拉·奥本海姆(Meret Oppenheim, 1913-1985),以及捷克超现实主义团体创始人及代表性人物女画家托伊恩(Toyen, 1902-1980)。另一些至今依然鲜为大众所知的女艺术家的作品也得到了呈现,比如英国超现实主义先锋画家伊赛尔·科尔库洪(Ithell Colquhoun, 1906-1988),法籍匈牙利画家朱迪特·雷格尔(Judit Reigl, 1923-2020), 意大利画家莱昂诺尔·菲妮(Leonor Fini, 1907-1996), 墨西哥西班牙裔画家瑞梅迪奥斯·瓦罗(Remedios Varo, 1908-1963), 美国超现实主义派女画家海伦·伦德伯格(Helen Lundeberg, 1908-1999), 加拿大魁北克艺术家米米·帕伦特 (Mimi Parent,1924-2005),法国艺术家亚内·勒·图梅兰(Yahne Le Toumelin,1903-2023), 英国艺术家及精神学家格蕾丝·帕尔索普(Grace Pailthorpe, 1883-1971),还有难得一见法籍埃及诗人乔伊斯·曼苏尔(Joyce Mansour, 1928-1986)……
玛格丽特,布面油画《个人价值》(Les valeurs personnelles, 1952)。
相比去年在巴黎蒙马特美术馆引来众人关注的“超现实主义为阴性词?”女性艺术家群展(Surréalisme au féminin ?) ,在这次纪念展中被看到的她们,置身于男性艺术家同伴之间,她们对异想中“另一种”现实世界的表述,似乎更凸显了在父权社会各种规制下的女性个体与生俱来的质疑和反抗。尽管男同伴们从不吝啬对她们作品的称赞与肯定,或对她们女性特质的爱慕和“缪斯”想象,尽管超现实主义运动的阐述及重要美术馆的收藏与展览仍以男性艺术家为主体,但女性艺术家自成一体地建构着属于她们自身的超现实主义语言,其中一些人则完全无视对“超现实主义”这一标签归属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