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里单刀
奥可奥,自然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证券报  ·  大力支持居民增收!国常会最新部署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000609、300020,存在被终止上市风险 ·  3 天前  
钢铁俱乐部  ·  【国盛钢铁】新的叙事正在展开 ·  3 天前  
青塔  ·  北京高校,拟整体搬迁!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里单刀

伊朗,好不了!

乌里单刀  · 公众号  ·  · 2024-04-18 15:37

正文

伊朗作为中东大国,参与到这一场地区冲突中,标志着这一场恐袭事件,不仅发展成为了加沙战争,有了进一步升级的风险。

风险有多大,我在另一个号上分析过了。

突发!伊朗向以色列发射导弹!中东要大乱了吗?

但伊朗政府与以色列政府的关系,其实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 他们曾是亲密无间的战略盟友,但如今却成为了针锋相对的宿敌。

一、从建交到密月 : 两国关系的缘起 (1948-1979)

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以色列建国之初。 1948 年,当以色列宣布独立的时候,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一致对其采取了敌对态度。

但当时的伊朗在巴列维王朝的统治下,奉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并没有加入到阿拉伯国家的对以阵营中。

相反,伊朗在事实上承认了以色列的国家地位,并与以色列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此后的三十年间,以伊两国的关系呈现出一种逐步升温、日益亲密的态势。

这种亲密关系建立在双方地缘战略利益高度一致的基础之上。

对于当时的以色列来说,伊朗是其在中东地区为数不多的非阿拉伯友邦。与阿拉伯国家不同,波斯人主导的伊朗并没有卷入阿以冲突,对以色列也没有领土诉求,这为两国的友好关系提供了基础。

而对于当时的伊朗来说,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美国的支持,是其在中东地区制衡阿拉伯势力的重要筹码。

两国间的合作涉及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军事领域,以色列为伊朗提供武器装备,并帮助伊朗训练军事人员。据估计,在 1970 年代,以色列约有 80% 的武器出口销往伊朗。

而伊朗则是以色列重要的石油供应国。在谢霍尔环之战和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面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伊朗成为了以色列石油供应的重要保障。两国间的贸易额也持续增长。

据统计, 1950 年两国贸易额仅为 1500 万美元,到 1970 年代中期已经增长到近 10 亿美元。

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展现出了良好的互信与友谊。 1960 年,时任以色列总理本 - 古里安访问德黑兰,受到了热烈欢迎。

1967 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夕,面对阿拉伯国家的武力威胁,伊朗向以色列伸出了援手,允许以方使用伊朗领空,并为以军提供了加油服务。

1978 年,以色列总理贝京再次访问德黑兰,时任伊朗国王穆罕默德 - 礼萨 - 巴列维亲自到机场迎接,并盛赞以色列是伊朗 " 中东地区最亲密的朋友 "

综观 1948 年到 1979 年的三十年间,以色列和伊朗基于共同的地缘利益结成了牢固的战略同盟。这种亲密友好的关系,被以色列官员形象地称为 " 边缘联盟 "(Periphery Alliance) ,意指处于阿拉伯国家包围中的两个非阿拉伯国家的联盟。

然而,随着 1979 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这一联盟戛然而止,两国关系急转直下,由盟友变成了死敌。

二、革命之后 : 两国关系的急剧恶化 (1979-2000)

1979 年初,伊朗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伊斯兰革命。

在革命领袖霍梅尼的领导下,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伊朗由一个亲美的世俗君主国,转变为了一个反美的伊斯兰共和国。

这场剧变彻底改变了伊朗的国家属性和外交取向,从根本上动摇了以伊友好关系的地缘政治基础。

对于新生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而言,以色列不啻于一个眼中钉、肉中刺。首先,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而伊斯兰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打击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支持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成为了革命伊朗对抗美国的重要筹码。其次,以色列的犹太复国主义意识形态,与伊斯兰革命的泛伊斯兰意识形态是根本对立的。

伊斯兰革命者视以色列为伊斯兰世界的异己和侵略者,主张消灭以色列,解放耶路撒冷。

最后,伊朗伊斯兰革命所确立的政教合一原则,与以色列奉行的政教分离原则也是格格不入的。

在意识形态的驱使下,革命后的伊朗很快采取了一系列敌视以色列的举措。伊朗断绝了与以色列的外交关系,驱逐了以色列外交官,并将以色列大使馆交给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在霍梅尼的号召下,伊朗各地掀起了声讨以色列的浪潮,焚烧以色列国旗成为了街头的常见一幕。

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更是公开呼吁 " 消灭以色列 " ,将以色列称为 " 犹太复国主义政权 " ,是对伊斯兰世界和被压迫民族的威胁。

以色列对伊朗伊斯兰革命采取了谨慎的态度。

一方面,以色列对失去伊朗这个重要盟友深感不安,担心革命后的伊朗会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威胁。

但另一方面,以色列最初对伊朗革命政权的性质还抱有一定幻想,认为革命不会完全颠覆两国业已建立的关系, 伊朗不会轻易放弃以色列这个强大的盟友。

然而,随着革命政权反以立场的日益鲜明,以及两伊战争的爆发,以色列不得不正视伊朗已经成为其头号威胁的现实。

1980 年代,两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

在政治上,伊朗通过支持真主党、哈马斯等组织,不断挑战以色列的安全。而以色列则通过支持伊拉克,试图牵制和削弱伊朗的实力。

在军事上,两国也曾几度濒临直接冲突的边缘。

1982 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伊朗派出革命卫队支援黎巴嫩什叶派武装,双方在黎巴嫩战场上短兵相接。

在国际舆论场,两国的舌战也愈演愈烈,互相指责对方是地区和平的威胁。

进入 1990 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中东和平进程的开启,以色列与伊朗的对抗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总体上仍继续恶化。

一方面,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中东地区的唯一超级大国,以色列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这让伊朗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在奥斯陆和谈的推动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实现了历史性和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伊朗反以的道义基础。

但伊朗并没有放松对以色列的敌视,相反,伊朗加大了对真主党、哈马斯等组织的支持力度,巩固伊朗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三、新千年 : 核问题成为双边关系的核心 (2000-2015)

进入 21 世纪,以色列与伊朗的对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双方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对抗的焦点集中到了伊朗核问题上。

在这一时期,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成为了以色列对伊政策的头等大事。

2002 年,伊朗核问题浮出水面。伊朗流亡反对派揭露伊朗秘密发展铀浓缩技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为该地区伊朗的头号对手,以色列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前景深感不安。

以色列认为,一旦伊朗获得核武器,将构成对以色列生存的致命威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多次呼吁国际社会要采取最严厉的制裁,阻止伊朗的核计划,甚至威胁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

2005 年,伊朗强硬派总统内贾德上台,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更加强硬。内贾德公开质疑以色列的存在合法性,多次发表反以言论,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的敌对。

在以色列看来,内贾德的言行再次证明,伊朗政权具有极端的意识形态倾向,如果掌握了核武器,将是对以色列安全的巨大威胁。

2006 年到 2012 年间,以色列为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采取了多种手段。外交上,以色列不断游说美国和欧洲国家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

情报上,以色列与美国合作,通过网络攻击等方式,设法延缓伊朗核计划的进展。

军事上,以色列还采取了一些隐蔽行动,暗杀伊朗核科学家,破坏伊朗核设施。

这些行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伊朗核计划的进展,但也进一步激化了两国的矛盾,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在这期间,伊朗也没有示弱。面对以美为首的国际压力,伊朗继续推进核计划,同时加强了对真主党等地区代理人的支持,伊朗还通过关闭霍尔木兹海峡等手段,向以色列和美国展示其反制能力。

2006 年黎巴嫩战争期间,真主党与以色列爆发激烈冲突, 34 天的战事导致 1200 多人丧生,以色列遭受了沉重打击。

战后,以色列指责伊朗是真主党的幕后黑手,而伊朗则宣称这彰显了抵抗以色列的力量。双方在黎巴嫩问题上的博弈,实际上已经成为以伊对抗的另一个缩影。

四、危机暂缓 : 伊核协议与中东地缘政治的变局 (2015-2018)

2013 年,伊朗温和派总统鲁哈尼上台,伊朗在核问题上转向了更加务实的立场。

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 2015 7 月,伊朗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达成了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JCPOA)

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以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

伊核协议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以色列对伊朗核威胁的担忧。

但以色列对协议仍持有严重保留意见,认为协议只是暂时遏制了伊朗的核野心,而没有根除威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反对协议,称其是一个 " 历史性错误 "

内塔尼亚胡还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试图说服美国议员否决协议,但最终未能如愿。

尽管如此,伊核协议在客观上还是给以伊关系带来了一个缓和期。

协议生效后,以色列对伊朗的打击行动有所收敛,双方的对抗也从核问题上部分转移到了地区事务领域。

这一时期,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国爆发的教派冲突和代理人战争,成为了以色列和伊朗在地区展开博弈的新战场。

另一方面,逊尼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的紧张关系不断加剧,以色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则出现解冻迹象。

2015 年,沙特阿拉伯等国组建了 " 伊斯兰反恐军事联盟 " ,被视为逊尼派国家遏制什叶派伊朗的举措。

以色列则抓住时机,改善与海湾国家的关系。虽然双方尚未正式建交,但在对抗伊朗的共同利益驱动下,已展开了实质性合作。

五、旧敌未去,新仇又起 :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的紧张升级 (2018 至今 )

2018 5 月,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再度紧张升级。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制裁。作为回应,伊朗也逐步中止履行协议,并威胁重启铀浓缩活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