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2年,建成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布局较为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建立森林康养骨干人才队伍。
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200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森林康养专业人才队伍。
1
什么是森林康养基地?
森林康养基地是指在优质的森林环境中,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服务人员,能提供森林康养产品与服务,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评定的能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场所。
2
森林康养基地的选址条件是什么?
一是要交通便利,距离省会城市原则上有不超过300公里的高速公路,或距离地级城市不超过100公里,距离主要交通干线不超过1小时车程。
二是距离矿山、机场、工业区5公里以上。
三是远离植物检疫有害生物发生区、动物疫源疾病区和放射性污染源直线10公里以上。
四是基地边缘距离交通主干道或城市喧闹区1公里以上。
五是有主要公共交通工具站点,或基地可提供接驳服务。
3
森林康养基地面积要求多大?
根据实际经验,
基地的面积应集中连片333.3公顷以上(合约5000亩),
森
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
才能达到森林康养所要求丰富的氧气、较高的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具有森林小气候,起到森林康养的作用。同时,要
求基地内要有20公顷由释放比较高的植物精气树种组成的森林康养林,
地势也要保持平坦,
坡度不能超过15度。
4
森林康养基地的景观要求有哪些?
森林康养基地的景观要求达到《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
二级以上风景资源标准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总分为50分,其中
二级为30~39分
,符合二级及以上的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可在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这样既可满足森林康养基地对景观的要求,又能进行合理的开发,为人们进行森林康养提供条件。
5
森林康养基地的林分条件是什么?
森林康养基地林木种类为混交林或由含植物精气较高的树种组成的人工纯林。人工林分结构中以目标树和辅助树(生态目标树)为主。
目标树
是对林分稳定性和生产力发挥重要作用的长势好、质量优、寿命长、价值高且需要长期保留直至达到目标方可采伐利用的林木。
辅助树
是指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改善森林空间结构、保护和改良土壤等功能的林木。
树种以松、桧、榉、栎、柏等为佳,树龄以中成年树种为主,平均树高6米以上,康养功能区内林木等级要达到GB/ T15781-2015中第5.2中Ⅲ级木以上标准,混交林比例大于30%,林木郁闭度达到0.7以上。
6
森林康养基地对气候条件有什么要求?
森林康养基地要具有舒适的独特森林小气候,
舒适康养期在150天以上
,舒适康养期内平均气温在16~28℃之间,空气相对湿度在40~85% RH之间。
在中国北方一般5~9月是较适宜到森林中康养的时期,在南方除雨季潮湿外,适宜入林进行康养的时期也有5个月以上,兼顾南北气候差异,基地舒适康养期在150天以上比较合适。
7
森林康养基地对空气质量有什么要求?
康养基地区域内空气负离子已达或改造提高到1500个/立方厘米以上,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小于25μg/立方米,空气细菌含量少于200个/立方米。
根据目前的初步研究结果,负离子浓度1000~2000个/立方厘米能维护健康基本需要,达到5000~50000个/立方厘米可增加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
8
森林康养基地对水体质量的要求是什么?
森林康养基地要求地表水和地下水质量应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
Ⅱ类以上标准
,视野范围内地表无黑臭或其他异色异味水体,基地外部五公里范围内无污染源。
Ⅱ类地表水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PH值为6~9。
9
森林康养基地区域内对声环境有什么要求?
森林康养基地区域内要求声环境应达到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1类标准,
1类声环境功能区
是指以居民住宅、医疗生活、文化体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0类声环境功能区
是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因为森林康养方式有森林疗养、森林养生、森林康复和森林休闲四种主要类型,所以针对不同康养方式的声环境有所区别,对于以
森林休闲
为主的功能区
达到1类声环境即可
,对于以森
林疗养、森林养生、森林康复
需要特别安静的康养方式,则
要求达到0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
。
10
森林康养基地对土壤质量有什么要求?
森林康养基地土壤质量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GB 15618-2008》规定的
一级标准值
。第一级为环境背景值,基本上保护土壤处于环境背景水平,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在不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下的,土壤化学组成或元素含量水平,是保护土壤环境质量理想目标,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牧场或其它需要特别保护地区的土壤。
11
森林康养基地对光环境有什么要求?
森林康养基地区域范围内要求光照充足,光线适中,日照时间多于舒适康养期。森林康养基地的林分郁闭度为0.7时,阳光相对充足,但又不会直射到森林中,既能充分感受到森林环境,又能沐浴一定的阳光,并能使森林中的环境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水平。
12
森林康养基地要求绿视率是多少?
绿视率是指人们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中植物所占的比例,它强调立体的视觉效果。绿视率高的环境,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产生一种良好的刺激,使人的紧张情绪得到改善。森林康养基地
要求绿视率达70%以上
。在这种环境中,人的皮肤温度可降低1~2度,能消除人的视觉疲劳,听力、脉搏和血压都相对稳定。
13
森林康养基地适宜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森林康养基地
宜建在海拔100~1500米之间
。据医学研究,从睡眠、肺功能、造血功能等多项生理指标发现,海拔1500米有利于人的大脑健康和机体长寿,世界上著名长寿区大多位于1500米海拔高度。
14
森林康养基地对林地林权有什么要求?
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与运营需要较长时期,因此,基地必须要林地林权清晰,四至界限分明,具有合法有效的林地权属证明。
15
森林康养基地的活动场所怎样建设?
(1)活动场地选址:
活动场地应在森林康养步道沿线选择平坦、开阔、负离子高、安静的地方。活动场地选择在林分内有适当阳光透过的地方,如果林分郁闭度高,用择伐方法,人工制造“天窗”。如果有专为儿童活动设置的场所,场地出口和入口只能设在同一处,场地周围要用围栏进行隔离,设施材料要确保安全,所有项目和构筑物的大小要与儿童身材相适应。
(2)场地尺度:
活动场地之间的距离,应以进行活动时相互不干扰为原则,保持相对安静,并保持相对隐蔽,防止造成视觉干扰。
(3)场地类型:
根据森林康养基地的森林植被、景观和环境条件以及基地建设主要特色进行设置,如森林瑜珈场所、森林负氧离子吸附区、森林足浴区、森林音乐剧场、森林康养科普区等。
16
森林康养基地接待能力以多少人为宜?
森林康养主要是以组织活动形式进行,10~15人为一组有利于达到康养的效果。因而,要保障不少于50人以上的住宿能力,使基地长期接待4~5组康养对象进行康养。住宿能力也不能过多,一般不要超过200人,以避免人多噪杂。
17
森林康养基地的餐饮有什么要求?
首先,应在康养基地内,根据游客需求,设置数量、档次、类型等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康养餐饮设施,要有50人以上的餐饮接待能力。
其次,康养餐饮设施卫生条件应达到GB 16153规定的要求,饮食业油烟排放应达到GB 18483规定的要求。康养餐饮设施卫生条件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饭馆(餐厅)卫生标准》。
18
森林康养基地内应配备哪些常规设备?
一是常规医疗检测仪器
,主要包括血压计、心率仪、血糖仪、唾液皮质醇测试设备等以自助式检测设备为主的医疗设施。
二是常规医学急救设备
,如氧气瓶、除颤仪、简易呼吸器、心脑按压泵、负压骨折固定装置等。
19
森林康养基地基本服务设施有哪些?
(1)康养服务中心:
应具备旅游咨询、基本游客服务、受理游客投诉、医疗等配套功能。
(2)标识系统:
在康养基地内入口或者游客集中分布区域、服务中心、路上所有需要做出方向选择的节点、分岔口等设置导向牌。
在森林康养基地设置概况解说牌;景点、步道或者观赏点设置解说牌;重要游览道路两侧、服务设施周边设置管理措施解说牌。
在服务中心设置全景导游图、在游客集散区域设置区域导览图。
在所需场所设置独立、醒目的警示关怀牌以及紧急救援、安全避险等信息标识。
(3)智慧服务系统:
基地内主要服务中心、康养研究中心、康养步道、游客集散点等均应覆盖无线4G网络或宽带网络。应设有运营稳定、可实时查询的旅游公共信息网站或手机APP下载客户端服务,建设虚拟游览平台系统,并提供二维码扫描服务。旅游信息化服务应达到《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LB/T 021-2013)的要求。
20
如何把握好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的内涵?
一是要选择优质的森林资源。
通过实地调查,选择集中连片333.3公顷左右优质森林资源进行规划。如果森林康养基地建立在森林公园内,基地的规划应服从于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二是要规划特色森林康养。
森林康养的主要方式包括森林疗养、养生、康复、休闲等,要根据基地的森林资源现状,并结合相关的其它康养资源,设计森林康养方式。
三是要是以促进身心健康为规划目标。
通过人的视、嗅、听、味、触等“五感”,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或良性刺激,达到养身、养心、养眼、养性、养德。
21
什么是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的“6+1”维度原则?
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的“6+1”维度原则中“六个维度”,指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静度、绿化度,另外一个维度是“配套度”。
温度
——据人体学实验,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18~24℃,被世界卫生组织推崇的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年平均气温就是20℃左右。
湿度
——据科学实验,人体最适宜的健康湿度在45~65%RH之间,这时人会感觉很爽。
高度
——据生理卫生实验研究,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海拔高度是800~2500米。世界著名的长寿地区大多数都接近1500米的海拔高度。
优产度
——主要指农产品等地方物产的品质优劣程度,绿色、有机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比重是衡量一地优产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洁静度
——主要指环境的清洁和安静程度,一般用空气洁净度和环境噪声强度来衡量。空气洁净度即空气含尘(包括微生物)量的程度,一般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或PM2.5来衡量,当PM2.5值低于35μg/m3时,空气洁净度为优。环境噪声强度即环境中振幅和频率完全无规律的声音的程度。
绿化度
——一般用森林覆盖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绿化程度,森林覆盖率越高,负氧离子浓度越高。
配套度
——就是医疗、教育、娱乐、生活、道路、通讯、商贸、水电气等与公共服务和生活有关的设施设备体系。
22
怎样把握好森林康养基地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一,可进入性好。
要考虑的要素是康养对象到基地后易进入、能康养、住得好、可放松,规划方便康养对象进入的道路系统和内部交通系统,以及配备舒适的接送交通工具。
第二,可开展性好。
选择集中连片的优质森林环境,围绕步道规划康养活动场。在选材上,要充分利用林中枯树、枯枝打碎的木屑、树叶、泥沙以及环保的生活废弃品,确保步道的松软有弹性。
第三,住宿舒适性好。
要规划可满足康养对象舒适的住宿,宜建在安静的森林环境中,以保证康养对象舒适睡眠为前提。
第四,饮食科学性。
森林康养基地要科学合理,能满足康养对象健康饮食需要,食物材料要达到有机食品或者无公害食品标准,在加工以清淡、易消化吸收为主。
23
怎样做好森林康养项目落地?
一是要与基地所处区域的整体规划协调一致。
如果建立在森林公园内,必须要与公园总体规划衔接,纳入其整体规划范围之内;如果建立在自然保护区,必须避开核心区和缓冲区,建立在实验区内。
二是项目要突出康养核心要素。
一般要建立森林康养步道、一定规模的住宿和餐饮项目、适宜的森林康养活动场所。
三是项目要体现基地的主要特色。
有的基地温泉资源丰富,可考虑规划突出温泉特色的森林疗养项目;有的基地中药材丰富,可考虑规划以中药为特色的森林养生项目。
四是项目规划要务实。
要因地制宜规划投资规模适度、与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项目。
五是项目规划一定要以保护森林环境为先,
对自然山体、水系破坏较大的项目坚决不能实施。
24
怎样规划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范围、主题定位与发展目标?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要避开生态严格保护区域,其设施建设、康养活动线路与范围要限制在生态低敏感区域。如果在面积比较大的森林公园或林场,基地的范围可以选择集中连片的优质森林资源。
主题定位应依据基地的资源基础、典型特征、区位关系、发展对策等因素综合确定,要凸显基地核心特色和主要功能,根据森林康养的内涵,一般可分为森林疗养、森林养生、森林康复和森林休闲等。
发展目标要结合当地社会、生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和目标,并依据基地地理位置、性质和社会需求,且兼顾所在区域森林康养发展规划。发展目标要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并注意区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25
怎样规划有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
要根据基地的森林资源现状规划设计各具特色的康養模式。
如果基地温泉资源丰富,则以“森林+温泉”为主要资源,设计以森林疗养为主的康养模式;
如果基地宗教文化浓郁、中药材丰富,则以“森林+文化+中药材”为主要资源,设计森林养生为主的康养模式;
如果基地地势适合于开展特色的森林运动,则以“森林+运动休闲”为主要资源,设计森林休闲的康养方式。
项目当前处于哪个阶段?
1、
意向介入阶段
想介入但不了解项目发展前景,以及是否适合自己做,想要系统学习了解
2、
初期拿地阶段
对项目有初步构想,需要与政府谈判取地,但不知道如何立项及资源整
3、
项目进行阶段
已完成取地,但不清楚下一步如何落位推进,找了不少机构,效果不理想
4、建设落成阶段
项目已落成,但没达到预期效果,不知道如何盘活,投了不少钱,进退两难
操盘手面临的难题
取地难
如何和政府谈合作条件,签订有价值的协议?项目如何申报立项?和村集体签署流转协议哪些有效?
实操难
参加不少学习,依然没思路?开发商/产业类公司如何操作该类项目?没有文化产业/山水资源的项目如何操作?
融资难
如何拿到政策性银行资金?民营企业如何找央企/国企/上市公司联合投资?自投资金占比多少为宜?
运营难
已经“入坑”如何盘活?如何打造自己的IP?项目如何招商引流制造爆点?如何打造四季全时爆款?
乌龙入坑
没有策划 生搬硬套 创新过度 只玩概念 盲目选址 缺乏学习
建设部城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
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有
国有企业改革、宏观经济分析、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农村经济政策变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民收入与消费、农户和政府涉农部门行为、农村财政与金融等。
作为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参加过 49 项课题研究,其中国家级 6 项,部委级 15 项,国际合作 8 项。
参与起草党中央国务院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讲话 23 篇,参加撰写《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和《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
中国投资协会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大健康委员会特聘专家、
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研究院特聘智库专家、
中国客天下乡镇城研究院特聘智库专家、执行院长。
国内著名策划专家、资本领域实战专家,在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文旅康养、产城融合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被众多业内人士称为“乡村振兴项目百科全书”。
主持策划宇翔盛泰天空之城特色小镇、保定漕河综合治理田园综合体、广东嘉士利郁南万亩无核黄皮文化特色小镇等百余个项目。受到地方政府与市场的高度认可
文化旅游行业实战专家。
自 1996 年进入文化旅游行业至今已有 22年的行业经验,
参与策划了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深圳华侨城欢乐谷、北京欢乐谷等多个国内著名主题乐园的前期筹划以及策划运营,精熟国内外文旅项目的研究和运营。
2014 年起,担任华谊兄弟实景娱乐公司长沙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总经理。主要负责前期筹划、政府谈判以及策划、开发、运营等工作,搭建了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
现为清华大学总裁班文旅专题客座教授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旅游专项课题客座教授,并做为多个国内主题文化旅游及特色小镇开发研究相关专业论坛特邀专家。
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副院长、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副理事长、蓝城检测集团总裁。
谷老师是蓝城农业板块的推动者和实践者,用 7 年间完成蓝城农业、蓝城农业研究院、蓝城检测、蓝颂供应链等生态体系搭建和落地。在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化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期间参与中国工程院在三农领域的三项重大课题研究,在宏观政策、产业环境、市场态势、运营赋能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