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价格不断上涨,从免费月卡、充值返现到按小时、按分钟收费,涨幅甚至超过了一些人的工资增长。价格调整还涉及到工作日与周末节假日的区别。
共享单车企业通过前期亏本、补贴等手段培养用户,抢占市场份额。一旦市场份额稳定,就会开始调整价格。这种“先甜后苦”的策略是一种常见的市场竞争手段。
面对涨价,消费者可能感到无奈,因为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产品或服务可能并不多。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如办卡、押金等来吸引消费者,然后逐渐提高价格。
商业的本质是要赚钱的。共享单车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从消费者口袋中掏钱,涨价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在其他电商抢价格战的时候,有些共享单车却在涨价路上越走越远。
从免费月卡、充值返现,到起步价 0.5 元/ 1 小时、0.5 元/半小时,再到 1.5 元/半小时、2 元/半小时,直至 1.5 元/ 15 分钟。虽然看似涨价只是几块钱的小变动,但这涨幅,恐怕比很多人的工资涨得还快。
有的价格看似没涨,但周末和节假日的起步价比平时贵了。以
前 15 分钟 1.8 元,现在调整为前 10 分钟 1.8 元,然后后面 15 分钟再收费 1 元。
这就像周末节假日的景点,平日还能便宜畅玩,一到假期价格立马翻倍,不知道的还以为周末出来呼吸点空气都要交税呢。
从共享单车这波涨价再涨价的操作,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个朴素的真相,即便宜的才是最贵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回想当初,共享单车刚推出时,竞争异常激烈,各种优惠和补贴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们像打了鸡血一样蜂拥而至,结果一旦习惯了。
他们就开始暴露本性了,
不但没有了优惠,还
不停地上调收费标准,
涨价的速度和频率堪比坐过山车。
至于消费者对此有啥感受,那不在企业关心的范畴内,
毕竟
到现在市场上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
,
他们有了更多的定价权
,也就拿捏住了消费者。
思及此,是不是发觉现在各行各业打价格战,诸如
新能源车市场热闹非凡,各家车企都在拼命打价格战。电商平台也不甘示弱,各种比价仅退款的,包括前段时
间萝卜快跑某种程度上也是初期价格便宜引起大家兴趣,间接跟其他网约车出租车也是打起了价格战。
等等这些打到最后
,结果大概率就是共享单车现在这样的,主打一个「先甜后苦」,概言之,前期你得到的便宜往往会在后期被反噬。
企业通过
前期做亏本买卖,
各种补贴烧钱
「养」用户
抢市场,一旦市场份额到手,价格就会悄悄回升,概言之,
这是在把用户养肥了
然后开割,
这种操作套路大家应该也不陌生了,都是市场竞争的老
手段
了。
要是你拒绝被割可以不用,
没关系,但尴尬的是市场上可供你选择的也已经不多了。
「无奸不商」某种程度正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所以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诚不欺我。
甭管是共享单车还是其他,商业的本质都是要赚钱的,共享单车说简单点就是共享你口袋的钱,之前搞押金,现在通过办卡和涨价继续操作,反正就是企业想方设法从你口袋里多掏一点钱。涨价,显然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当然了,有人会觉得,这微小的调价没啥影响,甚至你都没啥感觉,毕竟有得办卡的话,
多长时间都免费。如果你这么想的话,那恭喜你上套了,不断涨价说白了不就是
把算盘盘算到让你办卡上来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