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发系列
零首付精算法
#2290
借六还七
一)
高评
对于房价一个最基本的技巧,就是“高评”。
通过写高价格,获得更多的贷款。达到“零首付”或者低首付。
举例来说,以一套1000W元的房产为例。
如果写高到1400W交易额,则可贷款980W。实际首付20W。
高评最主要的问题,是税费。
我们列了一个表格,比较高评的差异。
|
原先
|
高评
|
差异
|
合同价
|
1000
|
1400
|
|
贷款70%
|
700
|
980
|
-280
|
实际首付
|
300
|
20
|
|
|
|
|
|
假设成本
|
500
|
500
|
|
营业税
|
28.25
|
50.85
|
|
所得税
|
20
|
28
|
|
契税
|
30
|
42
|
|
中介费
|
7.5
|
7.5
|
|
|
|
|
|
现金支出
|
385.75
|
148.35
|
237.4
|
用一句话概括,你“多了280W贷款,少付237.4W现金”。比例85%
你每多100W元贷款,换回85W现金
因为这个比例,相当于6/7。实际操作中,也是多七成贷款,付一成税。所以我们概括起来常说“
借六还七
”。
二)
零首付流
“高评”从来就不是什么高科技。高评的历史,如山岳般古老。几乎每个资深马路中介都会和你推销。
在一些“楼市玄幻小说”中,作者神秘兮兮地向你透露“发财秘籍”。当年零首付在广东深圳买多少套房子,升了30%猛赚一笔狠狠抛掉。
其实这些都是很Low的外围小伙穷鬼A8编的。
“零首付”毫不出奇。只要你下得了这个胆。遍地都是零首付。
为此,甚至还出现了一个专门的炒楼流派:“零首付流”。
别的流派找房子,都是看房子价格本身的笋盘与否。或者是看某一地段有没有基建利好。或者是看某一类房产租售比安全。
而“零首付”流派与众不同。他们买房子,有且仅有唯一关注,“能否做低首付”。
因为各个楼盘之间差异很大。
主要是银行的愚蠢
。一些很好的楼盘,银行并估不足价格。而垃圾CEO,银行往往会估得很高。
“
零首付流”关键是深刻地了解
银行内部
运作。他们知道哪些盘可以“溢高”。银行愚蠢地给出远高于市场价的估价。
零首付流
以银行为导向
。专门去购买“银行喜闻乐见”的房产。追求的极致是“
首付尽可能少
”。
零首付流也是一个特殊的流派。他们在房价上赚得并不多。有时候还会套牢,买的全是CEO盘涨得慢。而且高位接盘,手续费昂贵,智者不为。
但你仔细算算“自有资金收益”。零首付流绝对是可以排进前几位的。做得好的时候,甚至是第一位。
2008
年的时候,外资银行刚刚进入中国。纸老虎的面目还没有揭穿。当时哥哥也是脑子发昏,找过去到花旗银行,问问能不能办二手房贷款。或者有吸引力的贷款产品。
CITIBANK
的理财经理倨傲地拿出一张表格,上面是20个楼盘。并且说:“花旗银行对于房地产资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符合花旗标准的房产我们才接受按揭”。
我接过一看,倒吸一口凉气。上面依次是:“
汤臣一品,鹏利海景,财富海景,盛大金磐,翠湖天地,华府天地,锦麟天地,檀宫别墅………
”。
我说,朋友,你知道么,这些都是“落地打七折”的楼盘。
2008
年翠二开盘八万,位置还不如隔壁的众鑫城。有一手没二手,你银行接这样的单子,才是真正
银主盘
滞销资产,涨得不快走得不动。一旦砸在手里,根本处理不出去。
花旗银行专员鼻孔高高翘在天空里。哥哥默默收下这张单子。翘起中指,暗地说了一声“SB”。外资银行刚刚进入中国,便已经流露
其颟邗和官僚主义
。未来结局也就这样了,历史往往可以从青萍之末分析。
言归正传,“零首付”并不是什么高科技。普通的马路中介,也懂得帮你操办写高一成。
而专门的“零首付流”,追求的是写高40
~
50%
,这个就没那么容易。得专门的技巧和信息渠道,一般房子银行评估不接受。
而老派木乃伊多军,活该入土,很少做“高评”。主要是成本无法接受。换言之,借六还七,你觉得划算么?
三)
真实利率
借六还七,你的
真实利率
是多少。
这句话,首先要从“银行贷款”说起。
假设银行有二种贷款;
1)
十年期按揭贷款
2)
五年期中小企业贷款,每次还息不还本
请问你选择哪一类。
对于很多资金饥渴症的死多头来说,看见“按揭”二个字就眼睛发光。好比饿狼见到培根,恨不得狠狠扑上去。
但其实不对的。
因为“按揭”的本意。
他和“信用卡分期”是一样的。前高后低。
在《信用卡之分期》一文中,我们说道,12000元的分期,前高后低,本金不断归还。其实你只借了一半。平均只借了6000。
但是房贷,难道不是一样的道理么?
房贷同样是前高后低,借款本金不断减少。虽然房贷是一条非平均曲线,但是也大致匀直的。
所以房贷其实你只借了一半。
说是30年100W的贷款,其实你只借了15年。
因此在表格中,10年期按揭贷款,他和5年企业贷款是等价的。都是“只借了”五年。
说回“借六还七”的话题。借六还七,相当于你增加了16.6%的“贷款成本”。
而这一笔贷款成本,是需要你在未来的岁月
摊销
的。
因为你只借了十五年,所以平均下来,每年的“实际利率”上升1.1%左右。
4.9%+1.1
,相当于加了几次息房贷利率6%
(更精确的计算得用IRR)
因此,虽然 “借六还七” 看似和古代农民高利贷“九出十三归”一样声名狼藉。
但因为
摊销时间长
,真实利率成本并不高。
但是,另一个方面,我们还需要考虑到,“30年期”往往是一种理想情况。
在绝大多数状态下,你是长持不到30年的。
因为对于“西点联盟”这样的进取新晋而言,
他们最多持有2
~
3
年,就会将房产卖掉。
最极端的情况下,不到1
~
2
年就会将房产卖掉
。
这个时候,由于你写高了400W房价,并因此产生的40W元税费。就不能摊销到复利岁月中。
而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成本”。
如果你16.6%仅仅能用一至二年摊销的话,则每年融资成本高达8%。算上原有的4.9%,4.9+8=13%
Still
,13%仍然是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
或者说,疯魔流通过“高评”手法,能以更小的资金获得更快的发展。他们是对的。
老一代多军手法保守,瞻前顾后,才是错误的。
四)
低评
和“高评”相对应的另一个手法,则是“低评”。反过来也是成立的。
“还六得七”。我只要拿85W现金出来,就可以净获得100W。
这相当于一笔“20%回报”的投资项目,尽管是“
一次性
”
的。
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你上哪找20%的回报去。
很多普通老百姓“不贷款,少贷款”的做法是错误的。
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尽可能地压低合同价。
把税省到最低。
然后在力所未逮的范围内,贷款,贷满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