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动,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趋势愈发明显,为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南市琴宏畜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琴称,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村镇养殖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养殖业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收致富,也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在村镇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显,这些大家都能看得到。”刘琴说,但当前村镇养殖业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落后、市场不稳定、环境污染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面对大型养殖企业的高速发展。
该如何推进村镇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又该如何保证村里养殖人的收入有所持续
?为此刘琴建议:
技术创新与推广
一是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农民技术培训和示范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养殖户引入和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如智能设备、精准饲喂系统、疾病防治新技术等,使其能够适应现代养殖业的发展需求。
二是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与养殖企业合作,开展养殖技术研发和创新,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升养殖业的科技含量。
市场稳定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政府主导,建立覆盖全村镇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养殖产品价格、市场需求、政策法规等信息,帮助养殖户把握市场动态。同时,鼓励发展合作社。
二是加强产销对接
。组织养殖户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对接,拓宽销售渠道,降低销售成本,提高养殖户的收益。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一是强化环保监管
。加大对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建立严格的环保监管制度,推广环保养殖技术,确保养殖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养殖—有机肥—种植”等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策扶持与金融服务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扶持养殖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优惠、贷款贴息等,为养殖户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养殖业金融服务体系,为养殖户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产业链完善与品牌建设。加强养殖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鼓励农民创建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由于农村养殖规模数量不大、零星养殖分散等因素,传统的分散养殖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刘琴说,推进村镇养殖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与推广、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以及政策扶持与金融服务等多方面的措施,逐步推动村镇养殖业实现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联系我们可拨打蛋e网热线:010-8283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