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万亿潜力赛道,新型储能备受关注。不过,
2025
年
1
月储能企业的融资表现却不及去年同期。企查查公开数据显示,
2025
年
1
月国内储能企业完成的投融资事件共
8
桩,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三分之一。
具体来看,相关融资事件除包括海博思创成功登陆科创板,易加能数字成功完成A轮融资,液流储能成功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华致能源成功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外,还包括皓臻绿能、骏鹏通信、孚能科技、和本机电的股权转让。
那么,是何原因导致今年1月储能企业融资事件减少了呢?
在碳索储能网看来,今年1月储能市场融资事件减少背后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在于A股IPO审核收紧,
2024
年
包括双登股份、力高新能等在内的多家储能企业终止在A股上市。最新消息显示,双登股份、力高新能已转战港股上市。
其次在于市场变了。2024年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储能行业开启大洗牌,后进入市场的玩家开局便迎决赛圈。具体看,2024年储能招标门槛持续抬升,集成系统开标价持续走低,业务还未拓展的企业,盈利端承受重压。
与此同时,伴随着2024年证监会出台系列政策,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并购。储能产业链也开启了内部消化。比如永泰能源收购北京德泰储能,交易价格为约9200万元。资料显示,后者在全钒液流电池领域的十余项关键核心专利技术。
客观来说,储能光明的发展前景并未改变,但行业剧烈洗牌和政策导向的变动,导致投资者决策变得审慎。在此影响下,2025年储能企业一级市场融资难以延续往期热度也能理解。
那么,今年1月频繁上演的股权转让事件又传递出哪些信号呢?是否意味着投资者开始从储能撤退了呢?
梳理今年1月发生的四桩股权转让事件,碳索储能网认为,相关事件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开始从储能撤退。以今年1月15日储能技术服务商皓臻绿能的股权转让事件为例。企查查显示,本次股权出让方为无锡锐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受让方为厦门华通汇鑫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比例达90%。然而,深入看大出大进的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却为同一人。
不过,VC/PE确实也变审慎了。以今年1月3日和本机电的股权转让事件为例。以深圳市招商局创新投资基金中心、中电科(南京)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代表的VC/PE便将股权转让给了同一家企业。企查查显示,受让方为南京亿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系和本电机实控人华浩控股公司。
展望2025年,碳索储能网认为,基于“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发展趋势,投资者对储能投资的热情不会减少,但他们的投资决策会更加谨慎。行业中,那些业务成熟,拥有技术护城河和市场体量的良币将继续被追捧;那些既无成熟业务,也无核心技术的劣币的融资环节则会变得艰难。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