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U学在线
U学在线,致力于通信领域媒体和行业整合顾问服务,并助您掌握领域动向和重构行业圈层。只要您关注通信圈,这里就是您的天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MINISO名创优品  ·  名创×时空中的绘旅人 | 名门相绘,全是心动! ·  20 小时前  
玩物志  ·  曾在风口浪尖的明星 AI ... ·  2 天前  
玩物志  ·  不只 0 元购,这年头都开始「0 元游」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U学在线

沉痛悼念——国学泰斗、国际潮团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饶宗颐先生逝世

U学在线  · 公众号  ·  · 2018-02-06 17:51

正文

点击上方 U学在线 一键 关注 回复 以下数字即可查看更多 彩内容

【86】2018通信行业将发生的十件大事

【87】中移动586亿元设备安装项目开标

【88】 中国移动如何从优秀到崩溃

【89】 拖欠我的工程款,可以给我了吗?

【90】 5G投资:三大运营商合计2.2万亿



国学泰斗、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古文字学家、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国际潮团总会永远名誉会长饶宗颐先生今日凌晨逝世,享年101岁



他出身书香名门,

自学而成一代宗师,

他是当代中国硕果仅存、绝无仅有的

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

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

他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

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人谓 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

他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

钱锺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

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

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他, 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他就是饶宗颐先生。

饶宗颐先生手迹





01 | 潮州首富家里走出的学问宗师


1917年,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安。 他的家族富甲一方,家学渊源更是深厚,父亲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


少年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 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饶宗颐曾经自述: 我家以前开有四家钱庄,在潮州是首富,按理似乎可以造就出一个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儿,但命里注定我要去做学问,我终于成了一个学者。 我小时候十分孤独,母亲在我两岁时因病去世,父亲一直生活在沉闷之中,但他对我的影响很大。 我有五个基础来自家学,一是家里训练我写诗、填词,还有写骈文、散文;二是写字画画;三是目录学;四是儒、释、道;五是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


饶宗颐说,家学是做学问的方便法门。要做成学问,“开窍”十分重要,要让小孩心里天地宽广,让他们充满幻想,营造自己的世界,同时要注意引导他们少走弯路。


“做学问是文化的大事,是从古人的智慧里学习东西。”饶宗颐朝夕沉浸于父亲数以十万计的藏书海洋“天啸楼”中,每天与书为伴,与诗为偶,16岁开始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其父饶锷的《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


1935年,由著名学者温丹铭举荐,年仅18岁,仅有初中肄业学历的饶宗颐破格被聘入广东通志馆中,专职艺文纂修。他几乎将馆里收藏的所有地方志都看过,这段编纂地方志的经历,对于他后来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构建,起到基础性的影响。



02 | 茹古涵今,国之耆宿


饶宗颐先生是第一位讲述巴黎、日本所藏甲骨文的学者,也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殷代贞卜人物。 1959年,他出版巨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以占卜人物为纲,将占卜的大事融会贯通,全面地展现了殷代历史的面貌。


1962年,法兰西汉学院 将“儒莲汉学奖”颁给了饶宗颐。这个奖项被誉为“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 由此,饶宗颐与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并称为“甲骨五堂”。


七十年代,饶宗颐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之于世,成为 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 。他和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共同出版重要著作《敦煌曲》,书中利用敦煌出土资料,全面探究敦煌曲子词的起源问题。


此后,他又独立出版《敦煌白画》一书, 专研散落在敦煌写卷中的白描画稿,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一项空白。这两部著作的问世,奠定了饶宗颐在敦煌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饶宗颐先生的研究领域,囊括了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十三个门类,他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3000万言,仅《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浩浩十二卷,就达1000多万字。


他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 印度语、伊拉克语等六国语言文字。其中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在其本国亦少有人精通,而饶宗颐先生以中国人

却能通乎异国“天书”。


饶宗颐精通古琴, 还是撰写宋、元琴史的首位学者,他 善于诗赋, 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2003年他捐出自己大部分的藏书,在香港大学建成饶宗颐学术馆。



03 | 现代人困于物欲,其实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


对于各种光环,年已百岁的饶先生淡然一笑,“呵,大师?我是大猪吧(潮汕话里,‘大师’与‘大猪’谐音)。现在‘大师’高帽满天飞,太多了。其实大师原来是称呼和尚的,我可不敢当。”


白发白眉,颜容清癯,却如老顽童般有趣。无论身处何种场合,说到动情处,他总是眉发伸张,笑声抒怀,意味深长,“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


有人说,饶宗颐不食人间烟火,安心书斋做学问。其实不然。


香港大屿山有一游览胜地,38株巨木镌刻着斗大的《心经》全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心经简林,是饶宗颐2002年创作的,他说,要为香港开启智慧。


无挂碍中的‘挂碍’,是指自己造出来的障碍。现在的人太困于物欲,其实是他们自己造出来的。


饶宗颐曾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追求。“我是弹古琴的。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作了两句诗。‘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介,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前矗立四个大字“慈悲喜舍”,也蕴含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