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关于基因的话题,市场立马懵比。
因为不懂,所以感觉高大上。
其实,基因测序没什么神秘,中国有大量的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可以做
只因为商业前景不明,一直亏钱,所以大部分技术束之高阁。华大基因也不例外,亏损了好多年、
这一次IPO上市,从业绩增长表,发现从2012年不到3000万暴增至3.3亿,明显有包装嫌疑。
说说,为什么不看好华大基因的炒作
第一,基因测序其实从2000年炒了接近20年,审美疲劳,这个概念也走下神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大家可以自己去查)
第二,华大基因的股权成分相当复杂,内讧不断,人员不稳定,尤其技术人才,动辄另立山头,也是最近几年业绩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第三,华大基因的子公司孙公司上百家,这一次上市东拆西拆都装进去了,凑业绩。
第四,华大基因的风投资金等上市这一天等红了眼,里面的利益集团都在饕餮盛宴,轻饶不了二级市场股价。能压榨最后一滴血
第五,华大基因的股本高达4亿,远远超过创小板的炒作最佳标的,和汇顶科技差不多,但业绩远不如汇顶科技
第六,所有大热的新股,一旦开板将面临冷冰冰的思考,一腔热忱也就在板那一瞬间。凉了之后,就是漫漫跌途。看目前群情激昂的氛围,叫嚣千亿市值,大有上200的劲头。但等待你的一定是个大坑!
这个股还没上市,先打个预防针,勿谓言之不预
华大的起家,是所谓的“人类基因组计划1%测序”。其实这个活是杨焕明在国外HGP的工作会议上自己跳出来揽的,然后跑回国忽悠到了第一笔大经费。知道基因组测序是怎么回事的,应该都能明白这个1%能有多大点技术含量。
接着大家都开始玩水稻基因组。大栽培水稻Oryzasativa分两个亚种,一个是粳稻,一个是籼稻。第一个水稻基因组图谱是日本测的粳稻栽培型“日本晴”,这个基因组也是现在水稻基因组的标准参考序列。IRGSP组织一直在不断地完善这个基因组数据,最近一次更新是2009年初。而华大倒腾的籼稻栽培型“9311”基因组框架图,也是他们发的第一篇Science文章。这个框架图还很不完善,但是华大一直都没有怎么去进行进一步的修订,BGI的9311基因组数据更新一直停留在2003年,因为修订的东西发不了大文章再忽悠了。于是研究者只好硬着头皮用这个数据。美国佐治亚大学一个很有名的做植物转座子的课题组,用日本晴和9311的基因组数据来做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9311中有不少日本晴中没有的转座子,那是相当的兴奋啊。但是接着再一分析,这些东西居然都是人类基因组中的转座子——原来华大的测序样本早就污染了。这个故事就是该课题组的人亲口告诉我的。有这些教训,华中农业大学作物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做水稻功能基因组和转基因水稻研究,是不敢用华大这个9311基因组数据的,而是自己重头再测了另外两个籼稻栽培型的基因组。
华大搞这种妖蛾子也不止一次。中国油料所委托华大测油菜基因组,因为油菜是白菜和甘蓝的杂合体,因此测油菜也就顺带要测白菜和甘蓝。华大把白菜基因组测到400多M后突然发现,他们测出来的接近一半数据居然是细菌基因组的污染,于是只好全部推倒重测。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德国拜尔公司发表了第一个油菜基因组图谱。跨国公司测序不同于公立科研机构测序,公司是可以把一些功能基因申请专利来进行垄断的。油料所差点没给郁闷死。
当然了,华大不仅仅是玩基因组测序,人家也是要玩后基因组分析的。前几天我刚听华大基因研究院传回一个段子,说他们用人类基因组数据来分析癌症发病率的性别差异,结论是:男性的乳腺癌发病率更高,女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更高……传回这个段子的人大喊,这个稀烂的地方,干不下去了~~
前面说的是华大的技术问题。作为一个跟中科院分家后的商业公司,华大的运营也是相当的黑。大家知道高通量测序通量越高,成本应该越低。华大号称有中国第一,世界前五的测序通量,可是其Solexa测序的报价,比伯克利贵了一倍,比北京另一个公司的报价贵了50%。而据我从Illumina公司技术人员那里了解的情况,他们卖给华大Solexa测序仪和相关试剂的价格差距绝对没有这么大。
这就是我知道的华大,一个稀烂而又能特别忽悠的地方。
注: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