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叮读报  ·  2月5日,历史上的今天和生活冷知识 ·  3 天前  
历史大学堂  ·  女人在这3个时候,最需要男人 ·  4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真神仙打架:“封神”里的这些神仙都是啥关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福克D.21战斗机:击落苏联红星的芬兰雄鹰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21-02-28 11:56

正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

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


二战爆发之前,小邦荷兰是竞争力的战斗机生产国。 这主要得益于航空大师安东尼-福克,他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最出色飞机设计师。由于德国因战败而无力维持空军部队,他在战后回到祖国,建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飞机制造公司。 福克D.21战斗机,就是其在30年代的典型作品。

早期战斗机设计大师 安东尼-福克


福克D.21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35年,原本被定位于荷兰陆军航空队的换代装备。 但苦于本国财力限制,其技术水平在研制阶段就相对落后。譬如在全金属收放式起落架开始流行的年代,福克D.21还坚持采用前代风格的固定起落架,从而导致飞行速度偏慢。即便使用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650马力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仍只有每小时440公里。对比同期研发的喷火和BF-109来说,显然不是什么高性能的现代化武器。

落后的固定式起落架 让福克D21存在速度缺陷


在机身外观方面,福克D.21采用了下单翼和整体流线型设计,以便优化气动外形。 但机体仍显粗短,操作性自然也就赶不上英法德三国的新锐机种。

福克D.21的 外形依然略显粗短


为数不多的亮点却还是源自固定式起落架。 这让飞机具有较好的平稳性。足以充当比较稳定的射击平台。基本火力来自4挺7.7毫米航空机枪,其中2挺位于机头部分,两侧的机翼则分别再安装1门同类武器。如果以1930年代的普遍标注来说,这样的火力并不能说是弱。但再考虑到福克D.21的慢速缺陷,以及并未使用自密闭邮箱和航空装甲等防御手段,也就很难在实战中同强敌媲美。

福克D.21的荷兰陆航涂装


事实上,就连要求不高的荷兰陆军航空队,也评价福克D.21不能再适合未来的欧洲战场。 它在和欧洲各大国的新式战斗机的较量中,几乎可以肯定会一败涂地。稍后,原预计会采购的是荷属东印度空中部队,又因殖民地的武力展示需要而选择马丁B-139战术轰炸机。这样启动生产线的资本与人员动力都出现严重不足。

加入芬兰空军的 福克D.21


尽管荷兰人自己都看不上福克D.21,这种飞机仍靠着价格优势被投入批量生产。 毕竟,购买每架D.21的花销,只相当于德军BF-109战斗机的50%还少,堪称资金困难户们的首选。例如紧邻苏联的北欧小国芬兰,就在1937年和福克公司签订购买协议。由对方提供技术转让支持,以便在自己国内建设制造厂。直到到后来的1944年,陆续生产出93架福克D.21战斗机。

部分芬兰版福克D.21 被改装了雪橇起落架


而且和原版相比, 第一批芬兰自产的福克D.21,将起降轮改成了适于北方极地环境的雪橇起落架。后来为提高福克D.21的慢速度,又将机头位置的机枪挪到机翼上,从而成功给机头部分减轻了重量。

福克D.21在芬兰人手中大放异彩


1939年11月,苏联军队开始大举入侵芬兰边境。 此时的福克D.21才陆续装备空军,仅有35架能够起飞作战。但就是这批性能中规中矩的飞机,成为对抗苏军600架轻型轰炸机、200架重型轰炸机和将近1000架战斗机的全部希望。

采取双机战术编队的 芬兰空军福克D.21战机


尽管福克D.21相比苏军的伊-15与伊-16战斗机并没有明显优势,规模较小的芬兰空军却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飞行员队伍。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他们就针对苏联空军战机数量多、战术死板的特点,展开过针对性训练。芬兰空军也首次采取双机编队战术,并将之成功运用到实战当中。通过这种简单灵活的配合,可以在局部缠斗中对习惯单打独斗的苏军飞机形成优势。福克D.21虽没有速度优势,但爬升率却丝毫不亚于德国的BF-109。芬兰飞行员就利用这个特点,屡屡抢占有利高度。然后再利用飞行较平稳、射击精确的优势,对敌方飞机的薄弱部位进行致命打击。

福克D.21在芬兰人手中 堪称苏联飞行员的噩梦


于是,等到持续105天的冬季战争结束,福克D.21已成功击落119架敌机,自身却只损失12架。为掩护浴血奋战的地面部队,做出了物超所值的高效率贡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