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蓝色工装,在学生们的簇拥下,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一位老师聚精会神地调试程序,时而默念,时而用粉笔在黑板上计算。
这个暑假,类似的场景在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数控中心的车间多次上演。作为该中心的负责人,为了吸引更多新生填报数控专业,46岁的国家级名师禹诚带领学生展示着一场场“达人秀”,引来无数家长和学生围观。
邻家女孩自学变成业内“女掌门”
1993年,来自湖南农村的禹诚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后,走上了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的讲台。
那时,学校要求模具专业的老师们,既要能上得讲台,还要能下得车间,机床操作娴熟到位。这对于刚毕业没有下厂经验的她来说,是个难题。禹诚暗暗告诫自己:是新老师,也要学着当师傅,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
2000年,数控技术在中国兴起,禹诚凭着职业敏感意识到,数控将对现代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数控专业必将成为未来炙手可热的专业。于是,她主动向学校申请率先买回两台教学型数控机床,首次在模具专业开设数控课程。
“那时没人会,更没有人教。”禹诚摸索、自学,如饥似渴地充电,闯进了这个新鲜又陌生的领域。
禹诚正在操作数控机床
冬天,她冒着大雪,每天步行几里路到学校指导集训;夏天,她顶着烈日在废品里翻找适合教学用的毛坯……这位“拼命三娘”带着学生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数控技能大赛训练模式和方法,累计消耗了30多吨钢材,磨损了800多把刀具。
为了节省往返家里和学校的时间,禹诚干脆搬进学生宿舍,开启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你这是把自己卖给了学校啊!”同事经常调侃她。
当初那个青涩的女孩,如今已成为湖北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声名赫赫的“掌门人”。禹诚主编了10多本教材,主持了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带出了一支“数控梦之队”:1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名湖北省技术能手、11名武汉市技术能手。
2008年至今,作为学校数控大赛集训队总教练,禹诚年年带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斩获7金11银8铜。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差生
在许多人眼中,上中职的多半是一些成绩不好,不上进的孩子。禹诚则认为:“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差生,培养学生的过程就像制造一个又一个精美零件,是一门艺术。关键看老师怎么引导、激励。”
禹诚说,这些孩子智商都不低,也很聪明,很多时候是不愿意学、厌倦学习,或是兴趣被抹杀掉了,老师应该极力保护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通过科学的方法,一点点地教导,像垒金字塔似的慢慢叠加,发现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找到兴趣点。
“我花大量时间,来研究如何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禹诚说,她会让学生做一些简单、好玩的小零件,一个钥匙环,有创意的礼品,学生做完可以带走,还可以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等到学生慢慢有了兴趣,再加大难度,不断鼓励、激励;遇到困难,开导、安慰;犯错时,也要批评。软硬兼施,严中有爱,学生就会越来越有干劲。
在禹诚的帮助下,很多学生找到了人生方向。
2008级学生钟波来自黄陂农村。“当初来这里就是为了混日子,到了年龄再出去赚钱,帮家里减轻负担。”钟波坦言。
2010年,钟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数控兴趣班。禹诚教他在机床上做各种有趣的小玩意,帮他重拾信心。渐渐地,钟波对数控加工产生了兴趣,没事就往实训车间跑。
在校期间,钟波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斩获金奖,被学校送到重点高校深造。2014年还荣获了“湖北省技术能手”的称号。
“是禹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从一个不踏实的毛头小子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毕业之后,钟波谢绝了一些企业和研究所的邀请,留在学校教书育人。
禹诚的手机里一直珍藏着第一届学生发来的信息:“你可能不知道,在我叛逆准备偏离轨道时,你用关爱和行动及时拉住了我。从此,我慢慢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被别人评价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禹诚老在检测集训学生加工的工件尺寸精度
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能大师、中国首届职教名师、湖北省金牌教师、武汉市技能大师……25年来,禹诚一直扎根在中职教育领域。
刚进学校时,禹诚在四处漏风的平房一住近10年,被水淹过,被蜈蚣咬过;也曾有高校发出过邀约,有企业高薪聘请她“下海”,但最后,都被她拒绝了。
面对当年的同窗有的身家过亿,有的做了全职太太,禹诚说自己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禹诚培养了2000多名技术人才、技能高手,现在他们大多在航空航天、造船、军工等大型企业,从事一线工作。
作为优秀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禹诚对工匠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先从最基本的做起,规范操作步骤,规范工具、量具的摆放,规范穿着,教导学生注重生产安全、个人素养。
老师反复提醒,学生慢慢领会,直到植入内心。“学生在本职岗位上,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做到极致,我就很高兴。”
禹诚培训出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她把学生培养成精品,每人都会操作机床,看到图纸会加工,走出校门就能上岗,上岗就能独挡一面。”
“这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团队。”一位年轻教师告诉半月谈记者,有很多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屡获大奖的毕业生拒绝企业高薪,回到母校任教,他们对这里有一种特殊感情。
“职业教育是发展民族制造业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一批踏踏实实做技术的大国工匠。”禹诚说,在德国,职业教育非常发达,优秀的技术工人享受着和管理层一样的待遇,她期待这样的情景也能够出现在中国。
只有和学生在一起,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不忘初心,禹诚才会觉得自己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正能量。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禹诚说,我是反过来理解的,学生其实就是一个个小灯泡,照亮了我,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带给我快乐和幸福。“我觉得,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
来源:《半月谈》2018年第14期 | 编辑:原碧霞
半月谈记者:廖君
主编:孙爱东
编辑:焦婵媛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半月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