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心理人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团委学生会两中心日常信息推送,活动宣传,风采展示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心理人

知心圆桌 | 邀你与教授大咖谈谈大学生活的二三事

北大心理人  · 公众号  ·  · 2019-10-09 21:48

正文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啦,不知道大家对大学生活适应的怎么样呢?大学生活是否跟你想象中的一样呢?在离开了熟悉的高中校园后,你是否已经体验过了赶ddl的痛苦?你是否因为离开了曾经的知心朋友而感到寂寞?你是否已经感染上了高年级学长学姐们身上蔓延的焦虑?如果你被以上问题所困扰,就快来参加本次知心圆桌,与老师们好好聊一聊吧!



“知心圆桌”是面向心理学院同学的师生交流活动。我们希望以“圆桌”的形式暂时抹去师生身份所带来的距离感,在课堂之外提供一个供双方自由沟通的平台。“知心”表达的是活动的目的,也显示了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独特身份。在这里,双方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里话,无论是人生经验、道路选择、学术心得还是个人体悟都可以成为交流分享的主题。


本次知心圆桌选择了三个与大学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届时同学们将被分为三个小组与不同的老师们进行讨论!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在美丽的燕园生活~


▲往期活动照片


时间:10.13(周日)16:30-18:30

地点:王克桢楼1113


Part1

ddl前的三十分钟

拯救拖延症



开学一个月以来,你是否对来自四面八方的DDL应接不暇?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中,你是否无数次面对着早就做好了的计划,却只是心怀负罪感地刷着手机拖延?假期过后,面对成堆的遗留作业,你是否第n+1次发誓:“我要摆脱拖延症!!”


那么这次,机会真的来了!


拖延现象正在变得日益普遍,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拖延行为容易造成自责情绪、负罪感、自我否定等负面影响。而本场知心圆桌活动,老师将与我们一起走近拖延症,分析拖延症的成因和行为表现,探索克服拖延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不管你的拖延是什么“疑难杂症”,都快来“药到病除”吧~


任务:


1、  制作一份自己的“拖延症病历”(在讨论开始前)

包括“病情”——拖延症有什么行为,“病因”——拖延症的成因,“治疗方案”——克服拖延的方法。


2、  小组同学与老师合力编辑病历,最终指定一两位同学上台汇报成果,向全体同学展示。电子病历方便通过投影仪进行展示


Part2

社会性动物的烦恼
知根知底or萍水相逢



作为一名新生,我们面对的一个共性问题是——我们高中那些感情深厚知根知底的朋sun友you变成了身边虽然好看但并不熟识的小姐姐小哥哥们


对于我们来说,高中生活中同年龄段的人际交往圈是一个很有限很熟悉的范围,每个人都有一群互xiang帮hu互chai助tai的好兄弟好闺蜜


步入大学,正如窦文涛所提及的“陌生人社会”,每一位新生都在面对“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与适应。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大学获得挚友”、“大学以后是不是没有真正的朋友”、“‘萍水相逢’式的人际交往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究竟哪种与人相处的方式更好呢?


针对这个问题,在本次知心圆桌活动中,我们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用理性的眼光、批判性的思维分析讨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际关系,站在双方的角度进行论证,进而在未来的道路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际方式。


任务:“演绎辩论”


在前期的讨论环节,每位同学都将站在两方的角度分别思考每种人际交往方式的优点与不足;在任务的准备环节,小组共分为正反两方,进行答辩的论点总结。在终末的小组分享与展示环节中,小组派8名代表面向全体进行一次“演绎辩论”。


Part3

无孔不入的“雾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