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祎
,2018级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博士生。武汉大学2016级硕博连读生,目前已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一区5篇,二区8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曾获武汉大学学术创新一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三等奖;获评武汉大学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武汉大学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主要成员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以C6F12O混合气体为绝缘介质的环保型气体开关柜通过行业标准测试,标志着环保型开关柜实现中国制造。
2018年夏,国内首台以C6F12O混合气体为绝缘介质的环保型气体开关柜通过了行业标准测试,标志着环保型开关柜实现中国制造。而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硕博连读生李祎,便是此研制团队中的主要成员。
2016级硕博连读的他,目前
已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20篇
(其中一区5篇,二区8篇),申请
国家发明专利4项
,并连续两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8年获评武汉大学学术创新一等奖和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
这些丰硕的科研成果隐藏在李祎温和的笑容背后,黑框眼镜、灰色T恤、深蓝牛仔裤搭配着灰色运动鞋,简单平易,略显圆润的脸庞又平添几分随和。这位典型工科博士的微信签名上写着,“那时候车马很慢,邮件也很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他的头像在前不久《夏目友人帐》电影上映后,也换成了女友喜欢的“夏目贵志”。科研之余的李祎,就像他的微信头像一样,有着反差的温柔。
图1
(图左二为李祎)
代表武汉大学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
选择电气与自动化专业是兴趣使然。父亲从事土木工程行业,建议他去学习土木工程,但李祎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而是选择遵从自我。“最早高中时期感觉物理学中的电学部分内容相对力学等更有意思,所以就选择了电气与自动化”,谈及专业的选择,李祎解释道。
“我属于比较
讲求效率
的人,同时也喜欢将每天的任务提前做好计划,通过计划督促自己去执行。”这样一位追求效率、如今硕博连读的李祎,是从那个高数B几乎挂科,GPA只有3.0的大一上“准学渣”走出来的。这样的转变,与其说是逆袭,不如说是自我觉醒,“之后(我)意识到大学不能仅要求自己不挂科,还是需要有更高一点的追求,不能大学四年碌碌无为。”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李祎便跟着班级和年级的一些大神学霸一同自习,慢慢刷自己的GPA,将更多的精力平衡到学习、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中去。
大二开始,他的成绩逐步提升,同时也利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参加了数模等学科竞赛。大三下学期,李祎申请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首次接触到了现在的导师张晓星教授,开始走进实验室,此次的经历为他将来的科研之路奠定了基础。大一时决定“不能碌碌无为”的他,在大四上学期以年级综合排名31名的成绩,保研本校。
专注于科研之路
“
很刻苦,很热情。我有个学生和他一起坐高铁,
2
个小时一直聊怎么做实验,怎么建模做仿真。
”
被李祎称作
“
师父
”
的博导张晓星,谈起他对待科研的态度时,这样描述道。
图2 李祎同学作为学生代表为获评武汉大学第九届“我心中的好导师”的张晓星教授颁奖
(图左二为张晓星教授,左三为李祎)
李祎的科研道路开始于
2014
年申请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这是他首次参加探索性实验和近距离操作实验设备。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开展,从结果整理到报告撰写,他在恩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下一步步掌握了做科研的基本技能,并且发掘了
自己对于探索未知的兴趣
,
“
尤其是那种得到结果的满足感
”
。
2015
年
9
月获得推免资格后,李祎便来到实验室继续学习。
2016
年暑假开始,他全天候在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开展硕士阶段的研究,研究方向便是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他的科研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也遇到了很多的瓶颈与压力,比如实验平台故障、仿真结果不收敛、小方向同行的竞争等等。每每遇到实验困难,他和团队成员会通过逐项排除、查阅文献标准或者请教师兄师姐和老师等途径来解决。理论计算上,他便积极寻找小木虫等论坛求助,并参加相关软件培训和工程师交流实现问题的解决。
图3 李祎同施耐德电气首席技术官Christophe PREVE交流
“
天资,刻苦,爱钻研,悟性高,善于举一反三,科研灵活
……”
李祎的副导师肖淞以及同门的师弟陈琪和张跃谈起科研中的他时,总绕不开这些关键词。对于科研的热爱,是他被大家所公认的突出特征。
“
我们小方向现在所用的一些实验方法、仿真手段等,很多都是师兄自己摸索出来的,一般都是他先阅读最新的文献,然后举一反三,钻研出我们能搞的东西
”
,陈琪说。正式因为这种创新劲,让他能够
突破传统高电压与绝缘学科的惯性思维
,在诸多高水平一区期刊上发表学术成果。李祎的女友刘巍告诉记者,过年期间的一件事让她很震惊。白天出门游玩了一天的她晚上和李祎聊天时,询问李祎这一天的境况,
“
他的回答是在改文章!
”
对科研的专注与热爱,让他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但诸多光环的背后,他也有诸多不足。
“
追求完美
”
,这是陈琪对师兄的评价。但这也导致李祎有时会给自己施加压力,做事时出现急躁的情绪。
“
不过现在已经好很多了
”
,刘巍回应道。
温柔地生活
科研之下的他,对人、对生活都温柔相待。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李祎,担任了学院本科
2016
级
9
班的班助,帮本科生解答一些学习生活上的疑虑;同时也担任了博士
2018
级班长,主要负责一些通知的传达和班级材料的整理。在他看来,学生工作和科研本质上是不冲突的,两者本身可以协调。
“
长时间地做实验也会让人头脑麻木,效率也不是特别高,做一些学生工作反而能够调节枯燥的科研生活。
”
同门的师弟们唤他为
“
祎总
”
,正式点便尊称师兄。谈起自己的师兄,张跃调侃他对自己身材的认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