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不算权威
共同观察、研究改革的平台,旨在传播中央、地方官产学研媒改革声音,探索改革实践,营造改革氛围。本公号原创或摘发的文章,仅用于“学术•实践”提供交流探讨用,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事儿  ·  蓝亮亮,二次被处理 ·  昨天  
侠客岛  ·  初步核查29人失联,灾害原因公布 ·  2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中方向巴拿马提出严正交涉 ·  2 天前  
网信内蒙古  ·  锡林郭勒盟委网信办召开2025年第3次理论学 ... ·  3 天前  
网信内蒙古  ·  锡林郭勒盟委网信办召开2025年第3次理论学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不算权威

震撼!顺丰王卫内部讲话:我的信仰

不算权威  · 公众号  · 政治  · 2021-03-08 00:00

正文

谁能想到,如今谨言慎行的王卫,也曾是目空一切的少年?在这份鲜见的内部讲话中,王卫谈了他关于信仰 、文化和道德的理解。


文 | 王卫

王卫(中)在深交所顺丰控股上市仪式上


1

信仰让人自律和感恩


很多同事都知道我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信仰佛教。为什么会有这个信仰,这个信仰给我带来了什么,了解了这些之后,相信大家对我王卫和顺丰的所作所为,以及顺丰未来的发展会有更好的理解。

首先我简单地描述一下我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22岁开始创办顺丰,25岁公司初具规模,算是赚得了第一桶金。可能有人会说王卫很难得,年轻得志,却没有头脑发热变成“土豪”。

其实,我25岁的时候也曾经是一副标准的暴发户做派。

不过这一切都是有背景和原因的:我们全家1976年从中国内地移居香港,当时面临的境况是一穷二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我父母之前在内地是大学教授,但是去到香港学历不被承认,就只能去做工人,收入微薄。

所以我穷过,相当清楚贫穷和被人歧视的滋味。后来当我25岁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有点目空一切的感觉,恨不得告诉全世界,我王卫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样子了,我也是有钱人了!

所幸,这个过程没有持续多久,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随着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个人的眼界和心胸不一样了;

第二,得感谢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不断泼我冷水,让我保持清醒和冷静;

第三,是找到了精神依托,信了佛教。

佛教让人内心平静,并且读懂了里面的因果关系能够让人醍醐灌顶。

人这一辈子的成就、际遇,是跟上辈子积下来的福报有关联的,不管你权力多大、财富多少,很多东西你都掌控不了,比如说你是男是女,什么地方出生,长相什么样,家庭是否富裕等等,你更加控制不了的是今天运气好坏,明天成功与否……

人生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东西你都控制不了,只有一个百分点你可以掌控,那就是做事的态度。

这个态度都有两面,究竟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态度,是接受正念还是邪念,由你自己来决定。如果你在这方面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就会把这一个点又放大成一百个点,弥补很多其他方面的不足。

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今天的所谓成功,其实是上辈子积下来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本事不本事,只是天时地利人和集合到一起的一个福报。


坦白说,我不太相信偶然,为什么会有偶然,因为无知才会相信偶然,突然中了大奖,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觉得是偶然,当所有的因果都集中到一起后,你再去比对,你会知道这是必然。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顺丰这个不错的平台,把未来很多不确定的看似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
2
用文化来吸引人、塑造人

佛教中有很多“法”故事,这些故事的宗旨都是帮助世人“正知、正念、正行”。

虽然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道理,但是能够给人一个正念,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够通过接受者的一言一行传播开来,比直接授人以鱼、予人钱财,功德更大。

而企业文化做得好,也具有这样的功能。

现在每年公司都有很多人进进出出。为什么有些员工满怀憧憬地进入公司,过一段时间却走掉了?

原因很简单,要么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要么是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包括物质的,也包括职业发展的)。

但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离职员工所需要的东西并非公司给不了,而是公司并不知道他想要什么。

这就很可怕。

人留在公司,才可以做企业文化,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来了两三个月就走了,再对一个新来的人讲企业文化,如此恶性循环,是没有用的。

这就好比我们培养自己的孩子,当他两三岁的时候你跟他说要爱爸爸妈妈,要好好学习,他才懒得理你,就知道伸手要吃的;然后他进入青春期了,就学会了反叛。

我有三个孩子,现在老大十四五岁,开始“造反”,老二看见老大“造反”很痛快,自己也跃跃欲试。这很正常,我们小时候也这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耐心,关心他、包容他,等他到了十七八岁,慢慢成熟了,就会知道家庭的温暖,再等到他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就更能体会父母的伟大了。

任何人的成长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对于企业员工也是一样。

首先你要让他能在企业呆得下去,然后才能通过企业文化、制度、培训、激励等方式方法,让他真正融入整个团队,找到归属感,获得荣誉感。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期,也要提供不一样的东西。

打个比方,在管理上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就应该讲不同的话。年轻人、90后,你跟他讲太多枯燥的大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有时候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大家想想自己年轻时的心态——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最反感什么……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用年轻人熟悉的语气、方式去和他平等的对话,不要有居高留下,不要有颐指气使,更不要有太多命令指责。

除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级别的人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和完全要解决生存的人,追求不一样,日常的需求和着眼点也不一样。

对待公司高层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刚进公司一年的同事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服务公司超过十年的老员工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不同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甚至不同性别都要有不同的应对之策。

在这里千万不要采取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必须做细,方式方法必须系统科学。
3
修养与善良

最后我想讲讲关于个人修养,也即是“德”的问题。

今天这个社会,经济大发展了,但人心却更浮躁了,很多人有意无意地都在追求“威”(广东话“威水”的简称,意指炫耀,傲慢)。

但是在什么基础上才可以去威,威的基础是什么,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

有人觉得有钱有权就威,我认为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威不是建立在金钱或权力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路上,并且收获的都是尊敬且乐于亲近(而不是羡慕嫉妒恨)的眼神,这才叫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