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老虎财经
环球老虎财经,全球财经资讯的中文分析平台,汇聚国内外主流机构投资者提供原创投资分析,致力于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微观三农  ·  元宵节北方迎气温低点 南方陆续降温 ·  19 小时前  
美好辽宁文旅之声  ·  月上柳梢头,人约____后! ·  21 小时前  
看金坛  ·  盛大启幕!今天,金坛这里氛围感拉满! ·  2 天前  
CFC农产品研究  ·  【棉花周报】棉市复工进行时 春江水暖谁先知? ·  3 天前  
晋城城区  ·  “重塑哪吒”为啥非得用藕? ·  3 天前  
晋城城区  ·  “重塑哪吒”为啥非得用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老虎财经

城农商行离职潮:被金融科技逼至墙角,转型之路寸步难行

环球老虎财经  · 公众号  ·  · 2018-06-17 11:01

正文

作者:米格

来源:一本财经(ID:yibencaijing)


最近的城商行、农商行,深陷焦虑中。


原有业务本就举步维艰,而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如大兵压境,正在侵吞它们的领地。


它们试图迎头赶上,却深陷定位难寻、数据缺失、人才匮乏等难题中。


“我们看到了问题,却在体制、资源上都无法解决,实在是太无力了。”某城商行副行长林晟称。


曾经的铁饭碗岗位,如今却正在遭遇大面积离职潮……


01、 离职潮


2013年,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对全国103所重点高校的510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他们心目中的理想雇主。


结果显示,银行,是这51000多名学生眼中,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之一。


而4年后,当你再去问一位银行从业者,银行工作如何,恐怕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正颇为焦虑。


“头发都快掉光了,业绩压力巨大。”某城商行的信贷员郑小霜称。


很多银行从业者都承认,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业绩压力。


事实上,每个月分给一个银行职员的任务量,已经超过百万元。


比如,在某城商行,一位信贷员的任务量,是200万存款和1000万的贷款。


以前,达成这样的业绩,并不难。


但如今,却难如登天。


城商行和农商行,正在丧失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比如,它们吸储的核心人群,正在萎缩。


小镇和农村正在面临“空心化”,大量人口流往更大的城市。


“如果完不成任务量,每个月只有2500的基本工资。”郑小爽称。


曾经的铁饭碗,如今正变得岌岌可危。


这些银行正在变成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尽管银行很少主动裁员,但调岗很常见。


城商行会将其他岗位的职员,转到业务岗位,以缓解业务压力。


而这样一来,员工所承担的风险与考核模式,也会变得不一样。


“事实上,一些员工的能力并不能与职位匹配。”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高级小微金融顾问丁宇直言,“他们的收入也就下降了。”


“实际上,这样的境况已在城商行持续好几年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铁饭碗不再存在,大量的年轻人,主动从城商行、农商行离职。


“这两年,稍微有些能力和野心的人,都从银行走了。根本留不住人。”林晟称。


02 、焦虑不已


事实上,城商行坐吃利差的时代,已经过去。


林晟最近已焦虑到不行。


“我们吸储量下降,推出的信贷产品也效率低,客户少。”林晟称。


而金融科技的力量,正在蚕食它们的领土。


“金融科技公司,已将触手伸到了五六线城市和农村。它们的效率很高,放款也快。”林晟发现,抢客户大战已打到了门口。


银行的盈利和服务等模式,都遭受了新的考验。


过去,很多小店,比如小规模的饭馆,都是在地方银行借贷。


而现在,一些金融科技平台推出了金融产品,小店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借贷,效率更高。


在获客方面,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线上数据直接获客,传统银行还需要线下网点,效率千差万别。


金融科技公司对传统银行威胁最大的是:差异化定价。


靠着大数据,金融科技公司可以给用户画像,并根据用户的风险,来进行差别定价。


而这,就打破了银行的固化利率。


“甚至有些好的客户,可以从金融科技平台,拿到比银行更低的利率。”林晟称。


“它们最难受的是,以前还能熬,现在却活不下去了。”丁宇直言,“过去,银行还可以把资金投入金融市场,而现在,这个核心业务的比重已经变低了,特别是一些农商行。它们不知道,钱该往哪个地方投。”


几乎所有的城商行和农商行都意识到,再不改革,就必将被时代淘汰。


理念落后、业务陈旧、人员臃肿……当金融科技的快车轰隆隆驶来时,传统银行几乎都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被淘汰者”。


但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简直太难了”。林晟对此,深有体会。


03 、 自建团队


银行要转型革命,需要先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是自建,还是外包?


如果是自建,银行就要开始买数据、组建团队,自己建模。


林晟最开始时,尝试的就是自建。


他在银行内部发起过一次“科技行动”,开了几次动员大会,煽动了银行内部一帮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准备组建一个“科技部”。


结果,光搭建一个新的部门,就让他寸步难行。


“成立一个新的部门,需要去董事会报批,审核了多次,各方博弈了很久,半年还没批下来。”一气之下,林晟直接在原有的信用卡部插入了几个人,开始干。


因为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也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他的一些创新操作,“推动起来特别难”。


紧接着,林晟就深陷“招人难”的困境中。


“大多数城商行、农商行,不具备这个能力。”丁宇认为,人才,是最核心的难题。


“在它们本地,基本上很难招到一流的人才。”多位银行从业者告诉一本财经。


这些专业的人才,在金融科技市场上,已是高度稀缺。


“就算把人从美国挖回来,无论是工资、股权激励,还是发展前景,它们都无法满足归国人才的需求。”丁宇称。


“体制内的工资,实在太低了,毫无诱惑力。”林晟表示。


此外,它们还面临第三个难题:数据缺失。


“银行的小微企业数据,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完善过。”丁宇直言。


过去,小微企业信贷一直采用走街串巷的方式获客。


而这种方式效率低,成本高。


数据本来就少,而数据的收集和保存,银行也一直未重视。


“我们想搭建数据库,翻以前的存档数据,发现除了金额、利息和一点点银行流水资料外,一无所有。”林晟称,在银行内部,数据意识一直未形成。


没有人才,没有地位,没有数据,一年之后,这个轰轰烈烈开场的“科技行动”,惨淡收场。


在传统银行的繁冗体制下,要来一次摧枯拉朽的“改革”,实在太难。


自下而上,几乎不可能成功;从上而下,前进速度也如龟爬。


因此,完全自行建模,目前来看,很难走通。


“科技行动,最终成了困兽之斗。”林晟自嘲。


04、 外部联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