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dsy1230
明德书院以传统文化、圣贤思想启迪成长智慧,帮助孩子寻求安身立命之根本,先养道德、后学文化、再立志向,以创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8云南交通台  ·  这笔费用,今起上调! ·  21 小时前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云南人的春天,从舌尖开启 ·  昨天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 云南人的春天,从舌尖开启 ·  昨天  
芋道源码  ·  MySQL 中 Varchar(50) 和 ...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我司喜欢40岁程序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dsy1230

[首发]《父母规》注 解 第五篇:父母道(七)

mdsy1230  · 公众号  ·  · 2019-10-25 15:42

正文


人之者,相中迷,念中控,情中奴。


【解读】


人之者,相中迷


人原本自性中庸,但经过后天的概念、知识、观念等名相遮蔽,无法认识人之本原,并且陷入「财、色、名、食、睡」的诱惑,迷失了做人的道理; 


念中控,情中奴


被狭隘的自我观念所控缚,被「贪、嗔、痴、爱」的意念所掌控,变为了七情六欲的功利奴仆,泯灭了良知、良能,最后害人害己。有的对名牌包爱不释手,有人为取钱财不择手段,为富不仁,有人对女色/男色的贪爱,只求情欲,不求真爱,有人动不动就发脾气,往往造成对他人的严重伤害,然后是互相伤害。可惜!可叹啊!这就是人之所以活的苦恼痛苦的根源啊!



【经典补述】


《中庸·第十一章:素隐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1.素:索求。

2.隐:内心渴望的名利情欲,

3.行:言行举止。

4.怪:奇。述:传递。


【白话】


孔子说:一般人追求名位、财富,违背良心,言行举止极尽骇世惊俗,蒙蔽自己光明磊落的良心,他人还以讹传讹的学习着,我不会有这样的隐僻诡异的人心,我会以五常德格除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贪、嗔、痴、爱』心物之毒,去除气秉与习性,让『自性』光明圆满。 


人之间,情欲连,五伦中,明德显。


【解读】


人之间,情欲连


人与人之间,就是在七情六欲中互相纠缠啊; 


五伦中,明德显


只有通过五伦关系的修炼与磨合,才能显露智慧,彰显光明磊落的自性之德啊。




【经典补述】


《中庸·第三十三章:衣锦章》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字解:

1.辟:君王。百辟:诸侯。

2.刑:效法。

3.笃:实践。

4.恭:谦德。


【白话】


《诗经。周颂。烈文篇》说:「不刻意彰显圣德,但圣德自然显露;众多诸侯被圣德感化,而纷纷效法。」所以,君子仪态谦恭、忠实不虚伪,以身作则做模范、榜样,抱守五常德与八德,也引导百姓人人都修习五常德与八德,当人人都能仪态谦恭,忠实不虚伪,清净光明,这样天下就太平了。 


人之道,开悟道,了烦恼,有福耀。


【解读】


人之道,开悟道


人在世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开悟,也就是开启吾心之自性光明,让自己成为照亮世界的智慧之光,温暖世界的能量之源。


了烦恼,有福耀


经过了许多切磋琢磨的生活磨炼,并且多行功立德,然后了却了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当自性开悟、功德具足时,福气自然就源源不断而来,光耀生命。



人之德,五常德,仁义礼,智信也。


【解读】


人之德,五常德


人的先天之德,就是五常德。


仁义礼,智信也


信为忠恕之心。佛陀云:“信为万善道源功德母”,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因此「信」统「仁、义、礼、智」四端兼万善。万善具足的五常德,就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经典补述】


《中庸·第一章:天命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