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聚焦金融热点,速递论坛动态,独家发布论坛课题成果,连载书系新书、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香帅的金融江湖  ·  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没有? ·  3 天前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  对资本市场“共识”的再思考:弱化融资功能就能 ... ·  5 天前  
楚团长聊聊天  ·  漫谈ETF | 美国的黄金股ETF,表现怎么样? ·  6 天前  
楚团长聊聊天  ·  漫谈ETF | 美国的黄金股ETF,表现怎么样? ·  6 天前  
国际金融报  ·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途虎养车如何引领行业发展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业内大咖激辩金融科技:合规、普惠才是政策支持方向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7-10 07:29

正文

导读

数字普惠金融是2016年中国G20会议的重要议题,今年,金融科技成为德国G20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理念已经成为各国广泛共识,科技进步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普惠金融的好处?如何解决当前的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怎样在监管或创新之间把握好平衡?

7月9日,在第四届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对普惠金融的监管和创新,这个度很难把握。监管要做两个识别:一是合规还是不合规,不合规就要打击。第二,要对所有的金融科技进行识别,究竟哪些是真正具有普惠性的?把这样的金融科技识别出来以后,作为下一步扶持的重点,这也是当务之急。

此次外滩峰会以“科技驱动全球金融变革”为主题,由国内领先的金融专业智库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主办,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NIFA)、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DF)提供学术支持,国际金融业协会、外滩金融、金融城协办。

对于数字金融产生的数据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在会上提议,应该通过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实现本人把自己的数据发送给我需要的、希望的、指定的机构或人。”

而这样的公共平台,这样一个平台,“我认为是有待建设的,而不是说某家机构能做出来。 ”王晓蕾说。

对于此前央行批准的8家可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社会机构,王晓蕾认为,从目前来看,所存在的最关键问题在于两点,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二是业务模式问题。


如何理解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近两年虽然在业内引起热议,多家商业银行、新型金融机构都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那么到底如何理解普惠金融?

7月8日,在金融科技外滩峰会上,SFI常务理事、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焦瑾璞说,普惠金融有“三好、三不足”。

他表示,第一,中国现在的普惠金融政策和环境是最好的。第二个“好”,广泛参与的程度高。现在除了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还有所谓新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都在参与普惠金融。从人数来讲,中国参与普惠金融的学习、研究、实践,包括创新,应该是首位。第三,普惠金融产品创新非常好,也非常多。

对于普惠金融存在的不足,焦瑾璞认为,首先是,“人人都把自己的东西标榜为普惠金融。偷换概念,很多就是非法集资,不是普惠金融。”

第二,现在无论是普惠金融还是数字普惠金融,包括科技支持普惠金融,要有边界。金融与其他行业有所区别,金融需要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现在所谓的互联网金融,边界在哪里?第三,在普惠金融里,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足。普惠金融的供给方,掌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而作为消费者则信息来源不足。比如有些产品,专门卖给老年人、小学生,这些合适不合适?我感觉这就是犯罪。

对此,陆金所副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杨峻回应称,“如果把高风险的产品销售给老年人,而没有清晰的信息披露,非说成有百分之十几的收益,那自然是诈骗。”

他认为,其中核心的问题,就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或是投资者保护的机制缺失。现在,利用一定的技术可以实现对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并判断其风险承受力。

CF40特邀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在峰会上发表讲话。

普惠金融常常与科技金融挂钩,叶兴庆说,当前在谈到科技金融的时候,普惠性往往被作为科技金融的一个重要特征。金融科技普惠性,到底体现在哪里?在他看来,金融科技普惠性,主要提现在三点:

第一,金融科技通过降低传统金融体系的投资运行成本,从而达到普惠的目的。以前,传统的普惠金融要通过建物理网点才能消灭金融服务的空白乡村,但科技带来的普惠金融大量替代了人工,也降低了边远地区金融机构运营成本。

第二,普惠金融最核心的还是贷款。金融服务都有个普惠性问题,但核心的核心还是贷款。金融科技促进普惠行贷款方面的内在逻辑,就是降低了金融机构信息的获取成本。

第三,因为金融科技创新,出现了新的业态。其重要特点,就是以近似零边际成本,把尽可能多的场外客户纳入到金融服务体系中来。

普惠金融的问题需要科技来解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速度很快,甚至下沉到乡镇级别,而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手段也得到了广泛使用。这是否说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较为顺利,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SFI理事、信而富创始人王征宇认为,当前中国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已经远远超过美国,但是普惠金融的问题在哪里?“只能是信贷服务。”他说,美国的信贷服务覆盖率超过70%,中国的信贷服务覆盖大概20%多,按这样来比,显然普惠金融的使命,是在这个地方。

中国当前有许多小额信贷公司,但是普惠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他看来,原因在于“惠”字。他说,这个字难住了小额贷款公司、银行和整个行业。贷款人的需求金额小,是这个人群的本质需求,还要求费率低,这样从业机构就没有兴趣去做了,因为从业机构的获客成本、服务成本太高。

王征宇认为,解决办法就是“科技”,因为科技可以解决长尾问题。在互联网上,所有的技术创新业务,都是通过解决倒“二八理论”才解决了普惠的问题。通过技术,极大程度地降低获客成本、提升服务体验,解决获客成本、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的问题。

不过,SFI常务理事、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说,虽然用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普惠金融问题。但这不是简单的获客问题,还有一个风险评估问题。

他认为,从银行角度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资信评估。大多数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讲究的是资信评估,所谓客户画像。信用评估体系,需要数字科技进一步深化。技术本身不能提高客户的信用程度,也不能提高客户本身的经营能力。所以,还是需要人去应用这些技术进行评估。第二,银行内部管理上,要进一步数字科技化,使得流程更流畅、成本更低廉。第三,数字信息社会的设施建设。许多信息不仅来自银行自身,也需要社会的信息整合,但这些又牵涉到我们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所以,这是个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这个基础设施建设之下,数字科技才能真正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好普惠金融。 

单个机构无法建立权威数据平台

图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在峰会上发表讲话。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认为,当前银行了解KYC(即充分了解你的客户)的方式在产生变化,这既影响银行的获客渠道、成本,也影响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

当前很多科技公司拥有大数据,问题是个人产生的数据到底应该由谁控制?她认为,这就涉及数据的所有权问题。“发展到今天,是时候要考虑把它还原给信息主体,就是你我他,就是小微企业。”王晓蕾说。

她建议,应该通过建立一个公共平台,“实现我本人把我的数字发送给我需要的、希望的、指定的机构或人。”

王晓蕾认为,对从事金融业务的人来说,通过一个权威平台,大家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把产生数据的各个源头,通过这个平台到达它需要的地方去,真正有条件让金融科技引领普惠金融,而不是说由金融科技公司来引领普惠金融。

她提到,传统的征信是为了解决还款意愿问题,所以征信处理的最核心数据,是借钱还钱的信息,更多是一个放贷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

对于此前央行批准的8家可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社会机构,王晓蕾认为,从目前来看,所存在的最关键问题在于两点,一是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二是业务模式问题。

她认为,在未来新的数字世界,有个平台能把每个人在数字世界里沉淀下来的信息,按一定的规则来保证它的准确性、实用性。这样一个平台,“我认为是有待建设的,而不是说某家机构能做出来。 ”王晓蕾说。

如何监管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的发展迅速,但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作为监管者如何做到适度监管和鼓励创新之间的平衡?

CF40特邀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认为,这个度很难把握。监管需要做两个识别:一是合规还是不合规,不合规就要打击。第二,要对所有的金融科技进行识别,从普惠度的角度来进行识别,究竟哪些是真的有普惠性的?把这样的金融科技识别出来以后,作为下一步扶持的重点。这也是当务之急。

焦瑾璞认为,当前在所有的数字普惠金融里,需加强消费者保护,这要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同样,王晓蕾对此也颇为认同,“数字世界里要有保护个人隐私、安全、交易公平性。监管的目的,还是消费者保护。”

(了解本届峰会的N多“干货”,请关注CF40(微信ID:CHINAFINANCE40FORUM)和SFI(微信ID:SFI2011)微信公众号。)


峰会文章精选:

峰会直击 | 李东荣:把握好金融科技创新与风险监管的适度平衡

峰会直击 | 黄益平:建议成立横跨“一行三会”的数字金融监管委员会

峰会直击 | 央行孙国峰:RegTech的核心是人工智能监管

SFI理事长姜建清外滩峰会为金融科技“正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非营利性金融专业智库平台,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与交流。

CF40旗下包括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等机构。此外,CF40与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蚂蚁金服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以及经济、金融类专著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