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
「冷兵器研究所」授权转载
|
ID
:LBQYJS
如果说斯巴达人、罗马人是优生优育的先锋,那么奥斯曼帝国就是人口神教的信徒。
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需要自己的臣民结婚诞生更多的后代,这样就可以抽取更多的人头税,征收更多的兵员。
对那些到了适婚年龄不结婚(他们可不管是啥原因,反正单身就是原罪)的男子,奥斯曼帝国的政策是把他们当成填壕沟的炮灰。
奥斯曼帝国其实有两只晚婚晚育的部队,最著名的就是加尼沙里部队,它是苏丹的王牌部队,成员在退役前不能结婚(这是奉旨不婚,所以和一般的单身狗不同)。
由于这只部队的成员都是帝国最强悍的单身狗,所以苏丹们就另外组建阿扎布部队充当便宜好用的炮灰。
阿扎布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就是单身汉,它并不是奥斯曼的原创,小亚细亚半岛上其他的突厥人酋长国早就有了它,是攻克城市、浪费敌人弓箭的上好炮灰。
因此奥斯曼帝国在15世纪的小亚细亚半岛也大力招收这种部队,其由行省总督负责。在征兵时总督们首先要核查户口,遇到未婚的单身狗就格外精神。
这种征兵有强制性,一般来说20户人家必须出一名单身狗从军。
出炮灰的人家并不需要出钱,其余19户人家要为这个单身狗战士凑齐300阿克切银币(接近4杜卡特金币,折合黄金12克左右)的相关费用。
如果这些人家实在找不合适的人选,那么他们就得去别处「买」个人来顶替,总之就是赖上他们了。为了防止底下人卖人情,不光法官们手中有征兵花名册,苏丹的皇宫中也有。
可怜的单身狗从农村汇集到城镇,在那里他们被集合成军,被总督派来的军官领着到战场。
经过简单的培训,他们就成了合格的战士,他们中的某些人还会被分到海军中,成为海军阿扎布。这些单身狗们的日薪是3到6个阿克切,年收入差不多是30个杜卡特金币(黄金100克左右),是同时期意大利佣兵的一半,是物美价廉的炮灰。
1514年,查尔迪兰战役里塞利姆一世就征集了大量阿扎布战士,其中有10000名来自小亚细亚、8000名来自鲁米利亚(意为罗马人的土地,指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
在交战时这些炮灰部队会被当成步弓手,他们自备的武器是反曲复合弓、剑、长戟、钉头锤、马刀,他们的武器被检验合格后才能领取工资。由于本身就是被当成是炮灰,单身狗成群的阿扎布军团往往被放到最前面,也就是最危险的地方。